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盛世在战火和硝烟中烟消云散,唐玄宗仓皇西逃,长安不久被安史叛军攻陷,无数的百姓流落失落所,杜甫的命运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由原来的高居庙堂变成了一株蓬草,飘落在天涯,在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唐王朝的腐败没落,官员骄横不法、差役狐假虎威、百姓如待宰羔羊,刚被唐朝官吏士兵压迫剥削完,又迎来了安史叛军的残酷屠戮,于是杜甫在悲痛无奈之下既感慨自己的飘零命运,又为百姓的悲惨现状和国家出息命运感到担忧,于是他创作了著名的《春望》、《北征》、《三吏》、《三别》。

杜甫的生平都非常的苦,其写的诗歌也让人读的悲苦,读杜甫诗歌常使人涕泗横流,我们无法想象一个瘦弱的苍髯老人面对国破山河碎的情景是若何的心境,恐怕无法用一个“苦”字来描述,杜甫生前并未因其诗歌有名,但是去世后却因其诗歌家喻户晓,或许他生前根本入不了王侯将相的眼,去世后却因这颗忧国忧民的小儿百姓之心被后世永久铭记,朝廷上的达官显贵永久不会将这个资质一样平常,屡次参加科举考试而不中的庸俗之徒看在眼里,而杜甫心中浪漫豪放的性情也不适宜在官场的阴郁中饱受折磨。

二十多岁时他遍游名山大川,后来又与当时官场失落意的李白相遇,二人一起寻仙访道,优哉游哉,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情。
杜甫生平推崇李白,大气豪放,自由不羁,这是杜甫生平都想追求的人生境界,可惜杜甫的忧国忧民心让他生平都饱受煎熬,在晚年,杜甫仍旧颠沛流离,生活凄苦。

从他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我们就可以感想熏染到杜甫年迈无助的悲惨境遇,他从严武幕府中出走之后,自己又包了40亩果园,自己参加劳动,无奈年迈体弱,不久之后便病倒了,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他本想回家看看,没想到自己病魔缠身已经无法北归,只好在南方勾留,仅仅两年之后,杜甫便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平,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去世前写的最后一首诗晦涩难解网友直呼连字都不熟习

杜甫在去世前一天,仿佛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于是便在流落的小舟中写下了人生末了一首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对自己的生平做了总结,他在诗中阐述了自己的病情,回顾了半生颠沛流离之苦,并向亲友托咐了后事,充满着悲惨动人的家国之忧。
然而这首诗歌却十分晦涩难懂,个中利用了很多生词僻字,让今人读来十分吃力,很多网友纷纭无奈摇头:自己连个中的字都不认识!
现将这首诗歌摘录如下,让我们一起来感想熏染一下杜甫晚年的悲切与嗟叹: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
尚错雄鸣管,犹伤半去世心。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
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
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
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
郁郁冬炎瘴,蒙蒙雨滞淫。
鼓迎非祭鬼,弹落似鸮禽。
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
生涯相汩没,时物正萧森。
迷惑樽中弩,淹留冠上簪。
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
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
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
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
哀伤同庚信,述作异陈琳。
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
叨陪锦帐座,久放白头吟。
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沉。
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
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
飘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
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
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
却假苏张舌,高夸周宋镡。
纳流迷浩汗,峻址得嵚崟。
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
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骎骎。
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
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
书信中原阔,兵戈北斗深。
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
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

不知大家读完这首诗有何感想呢?

参考文献:《唐代墨客丛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