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种别具一格的文化符号

你的家乡是哪一款?

一个字符一个城市的“故事”

近日,贵州设计师石昌鸿所设计的《三十四省市简称字体设计2020》一经发布,急速刷爆了朋友圈。
从苏州园林到客家土楼,从火锅城市到雪域高原,网友们纷纭品味着自己家乡的设计,并惊叹道:“每个字符中皆能探求一个城市的‘故事’,理解这个城市的形象。

一字一画一故乡这位设计师笔下有你的乡愁

石昌鸿(右一)和同事商量设计图纸 李婧 摄

与常见的浓墨重彩不同,石昌鸿设计的城市字体将美食、建筑、京剧脸谱、傩戏面具等具有地域特色和独具代表性的城市特色,用绘画的办法融入字体中,既像字又像画,构图新颖,颜色活泼。

山水倒映成桂林、徽派建筑筑安徽、布达拉宫代西藏……

石昌鸿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融入设计当中,城市入画,打动人心。

石昌鸿说,每次做完一个城市的设计后都非常愉快,越看越以为故意思,觉得一个设计就像带着自己又去到了那个地方,一看就想去旅行一次。
每一个城市都有“故事”,石昌鸿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从他的设计当中看到自己的“故事”。

一个字符一百种设计方案石昌鸿表示,这套作品是自己耗时2年韶光创作,在这个过程当中,他通过实地稽核、翻阅资料、不雅观看记录片的办法去理解每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并将它们逐一融入到自己的设计当中,让更多人在不雅观看自己作品的同时理解中国的文化。

石昌鸿在汉字中探求灵感 李婧 摄

《三十四省市简称字体设计2020》也是石昌鸿设计的第三季城市主题作品,此前创作的34个城市名字体设计,也得到了不错的反响,然而,全体创作的过程却是非常困难。

石昌鸿在在设计城市字体 李婧 摄

“实在,大家对自己的家乡都有不同的认知,怎么能让大家产生共鸣,这是非常困难的。
”石昌鸿说,在设计过程中,每设计一个字,他都会查阅大量的资料,理解当地的文化,再将一个个城市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符号融入到字体当中。
有时,一个字的设计就须要画上上百张草稿。

同时,由于许多城市都有字相同的情形,如杭州和广州,设计时就必须要把两个“州”区分开,要让它们有差异感。
以是,石昌鸿在设计时,在杭州的“州”中融入了西湖、杨柳的元素,而广州的“州”则融入了广州塔的元素,让人一览无余,立时就能区分开。

“还有设计山东的简称鲁时,我就想到很多。
我把所有涉及山东的特色都网络起来,先做加法,再做减法,探求出最具代表的特色,终极选了书卷为元素,由于山东出圣贤。
”石昌鸿就以书卷打开的形式融入到鲁字当中,这一设计也成为他最喜好的作品之一。

一个字符彰显的是中华文化的魅力

除了设计城市字体外,石昌鸿还环绕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设计了二十四节气图,从“立春”到“大寒”,每个节气对应一张动态图,把二十四个节气展现得惟妙惟肖。

与中国34省市字体不同的是,二十四节气字体动态十足,石昌鸿将节气特色、含义、元素综合起来,用他自己的独特视角重新解读出二十四节气的美。
石昌鸿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文化宝贝,但是现在的大部分年轻人可能更理解“火星文“,他希望能用一种普通易懂的手腕,让大家理解二十四节气,尤其是让孩子看得懂,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石昌鸿奥妙的设计,把二十四节气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立春”中的绿芽萌动;“惊蛰”中的春雷响动;“春分”中的杨柳飘拂;“清明”中的小雨绵绵……他把每个节气的笔墨幻化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不仅美,还展示了浓浓的中国风。

“我是个天马行空的人,所有的设计都来自生活的灵感。
”1985年石昌鸿出生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那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成为了他很多作品的灵感来源。
在他看来,中国笔墨、民族特色都是有着独特的美感,加上适当的想象,成为了作品的来源。

“越中国越国际,我设计的理念一贯是从中国的文化出发。
”石昌鸿说,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湛,有太多的设计灵感可以挖掘。

“汉字的‘玩法’有很多。
”说到自己的灵感来源,石昌鸿一贯强调汉字的魅力是独一无二的,它具有专一性、定制性。
他说,古老的汉字本身便是象形笔墨,与当代设计艺术结合,汉字字体设计还有更多想象空间。

对付未来,石昌鸿表示,将一如既往地环绕城市主题,挖掘自己家乡的文化,从爽、酸、侗等代表贵州特色的字高下功夫,让大家在理解贵州的同时,也能看到汉字当中的“宝藏”。

(来源:中国新闻社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