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景物特点不得当,怎么办?
在高手的眼中,这不是问题。
王勃便是高手。
我们来读一读他的《羁春》,看看他是如何用不得当的景物来抒怀的。
客心千里倦,
春事一朝归。
还伤北园里,
重见落花飞。
这首诗写于王勃客居蜀地期间。
羁春,意思是在春天勾留、滞留。
我们仔细读一读。
王勃
1、客心千里倦
这句话比较好理解:客居在千里之外,心里已生厌倦。
“倦”,这个字意思很明显,墨客不想连续客居在外了,厌倦了这种生活。
也便是想家了。
嗨,这一点不蕴藉嘛,不便是写思乡之情吗?
对,墨客便是写思乡之情。
但墨客的思乡之情有多深?这就写得很蕴藉。
这一句除了点明思乡之情外,还留了一个伏笔:便是“千里”两个字。
我们接着今后看。
2、春事一朝归
春事,指春天的景物。
一朝,指一天。
春天的景物,一天就回归了。
很奇怪,前一句写思乡,这一句怎么溘然转到了春天?
乍一看,这两句彷佛没什么联系啊!
实在很大略。
墨客正是要借春天来写思乡之情。
春天和思乡之情有什么联系?
很多人这样认为:春天已经回来了,但墨客还没有回到家乡。
以是墨客心里很痛楚。
春暖花开
但奇怪就在这里:春天为什么一天就能回来?
这不符合自然规律。
很明显墨客夸年夜了。
您看,春天是不具备“一天就能回来”这个特点的。
但墨客正好须要这个特点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以是他用夸年夜的手腕把这个特点强加给了春天。
这便是墨客的高明之处。
这个特点能解释什么呢?
我们不妨反问墨客一句:春天一天就能回来,你王勃一天能回到家乡去吗?
不可能。
由于“千里”两个字。
路途实在太远了,墨客根本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回到家乡。
这是反衬的手腕,墨客用“春天一天就能回来”反衬“他无法在一天之内回到家乡”。
您可能会说了:情由这么明显,还有必要反衬吗?
当然。
如果墨客不表明“他无法在一天之内回到家乡”,你怎么知道“墨客想要在一天之内就回到家乡”呢?
这下您该当理解了吧。
墨客之以是写“一朝”,便是为了表达自己想回家的迫切心情。
他想和春天一样,一天就能回去。
但他不可能一天就回到家乡。
以是这一句要表达的感情:墨客焦急想回到家乡但又无法很快回去的痛楚之情。
这里的痛楚之情,仅仅是由于路途迢遥所产生的。
那么墨客现在即刻动身,虽然一天不能到家,但也痛楚不了多久,对吧?
我们接着看后两句,墨客是不是准备动身了?
园林
3、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北园里的情景还是那么令人伤感,我又瞥见了落花乱飞。
我们接着上面的问题:墨客准备动身了吗?
不仅没有,他还在北园里看花。
而且看的还是落花。
这有点奇怪,春天不是刚来么,怎么就有落花了?
这里有两种阐明:
(1)后两句是写春末的情景;
(2)虽然是繁花盛开的时令,但北园里还是有少量的花随风飘落。
我以为这两种阐明都说得通,这并不影响我们读诗。
主要的是“还伤”和“重见”两个词。
这两个词就解释,墨客以前来过北园,而且也看到了落花。
那他以前是什么时候来的?
通过“重见落花”我们可以判断,他是去年春天来的。
那么今年为什么又来呢?
缘故原由在“北园”两个字。
北园,便是北面的园林。
诗人为什么不去东园、南园或者西园?那三面的园林没有花可看么?
不是。
由于墨客的家在北方,他选择到北园看花便是由于想家。
这里我们就能得出一个主要结论:墨客去年春天就已经想家了。
落花
你有没有以为非常奇怪?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墨客巴不得一天就能回到家,结果他居然想家想了一年都没回去。
他思乡之心如此迫切,为什么不回去呢?
这便是诗中隐蔽的感情,墨客有无法回去的苦衷。
这个苦衷到底是什么,还是留给大家猜吧。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脉络。
首先,墨客直接写明了思乡之情;
其次,墨客用夸年夜和反衬的手腕,表达了墨客焦急回去但又因路途远无法及时回去的痛楚心情;
然后,墨客写故地重游,委婉地表达出墨客之以是不回去,不仅由于路途迢遥,更由于有无法回去的苦衷,墨客的痛楚之情更深一层。
您看,墨客的思乡之情很随意马虎读懂,但墨客的痛楚之情以及痛楚之情的变革,却隐蔽在景物之中。
而且墨客利用夸年夜手腕把“一朝归”的特点强加给春天,为反衬墨客的感情做好了铺垫。
我以为这是墨客的妙笔所在。
您认可我的不雅观点吗?
欢迎留言谈论哦。
本日的分享就到这里,感激您的耐心阅读。
我是沉于古诗,如果您喜好,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