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杜铁林(河北 廊坊 大城)

皓魄当空照九州,清辉遍洒惹思愁。
琼楼玉宇今常见,跨海飞桥亦尽收。
高铁纵横连远塞,神舟浩渺探深幽。
团圆此际亲难聚,望月怀人泪欲流。

——82岁写于甲辰年中秋节

创作背景

七律 中秋节抒情 作者 杜铁林河北 廊坊 大年夜城

诗的创作韶光为甲辰年中秋节,作者 82 岁。
在这样一个传统佳节,82 岁高龄的作者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对生活有着深刻的感悟。
中秋节的团圆氛围与自己可能因各种缘故原由亲人难以相聚的现实形成光鲜比拟,同时,目睹祖国多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这些都匆匆使作者创作了这首诗。

作品阐明

首联:“皓魄当空照九州,清辉遍洒惹思愁。

阐明:“皓魄” 指通亮的玉轮,中秋之夜,通亮的玉轮高悬在空中,光辉洒遍全体中国大地(九州是中国的代称)。
这通亮的月光引发了人们的思绪和愁情。
月光的普遍性和通亮性是一种自然的触发成分,在传统中秋佳节,人们每每会由于看到这同一轮明月而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故乡,这种思愁是一种普遍的情绪反应。

颔联:“琼楼玉宇今常见,跨海飞桥亦尽收。

阐明:“琼楼玉宇” 本是形容月宫中的精美建筑,这里也指代当代社会中高楼大厦林立的壮不雅观景象。
如今这样的高楼大厦随处可见,是当代培植成果的表示。
“跨海飞桥” 指的是当代化的跨海大桥,这些大桥雄伟壮不雅观,在赏月之时,这些代表着当代科技发展成果的建筑也都能被看到。
这一句从古代对天上瑶池的想象延伸到当代人间的伟大培植,展现出时期的进步和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

颈联:“高铁纵横连远塞,神舟浩渺探深幽。

阐明:“高铁” 是当代高速交通工具,它们纵横交错,连接着偏远的边塞地区。
这表明我国的交通科技发达,极大处所便了地域间的互换与联系。
“神舟” 指我国的神舟系列飞船,它们飞向浩渺的宇宙,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
这表示了我国航天科技的巨大造诣,从陆地到太空,全面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尾联:“团圆此际亲难聚,望月怀人泪欲流。

阐明:在中秋这个本应是团圆的时候,亲人却难以相聚在一起。
人们望着天上的明月,思念远方的亲人,不禁泪水快要流出来。
这是对传统中秋佳节团圆主题的回归,只管当代社会有诸多科技发展成果,但亲情的思念仍旧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情绪内涵,与首联的 “思愁” 相呼应,使整首诗的情绪更加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