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在攀登太室山前,我以为很有必要搞清楚中岳嵩山与太室山的关系。
嵩山和泰山一样,贵居五岳,概因山系体量的弘大、雄伟。
嵩山主脉分东首的太室山和西首的少室山,而且两者相去甚远。
少林寺后面的山便是少室山,离登封市区比较远,而太室山则地处登封市市区北部,从少室山到太室山守旧估计得半小时车程。
嵩山自古就有“太室如龙眠,少室如凤舞”之说,很形象地说出了嵩山二室的山势特色,太室雄浑博大如巨龙,少室峻峭奇丽如凤凰。
令人称奇的是太室、少室各有36峰。
一峰一隽誉,一峰一典故,尤以太室山的峻山顶极峰出名。
峻山顶极峰是历代天子、文人登山、封禅的目的地。
海拔1473米,从嵩阳书院出发经老母洞、中岳行宫登顶峻山顶极峰,需爬近4000个坡度不等的台阶。

太室山美景集锦

关于嵩山在五岳中的地位,有如是形容:天地之中,五岳之中,唯有嵩山属土!
土为地也,地可配天!
故天下唯中岳嵩山德可配天”!
太室山和少室山在民间传说中和大禹的两位妻子有关。
室也是妻的别称,禹的原配涂山氏在太室山生夏启,故称之为"太室"(妻古称室也。
)。
山下的启母庙、启母阙以及启母石都是这个传说的演绎。
少室山与禹的续弦-涂山氏妹妹有关。
传启母(涂山氏)化石后,其妹嫁给禹,住于少室山下。
山下的少室庙、少室阙源于此传说。

秋游太室山大年夜风起兮心惊胆寒天梯路

我的旅行日迹:无论到哪旅行,要想避开人流,一定记住及早不赶晚。
太室是嵩山的象征,来嵩山岂能错过太室山。

起个大早,品尝了隧道的河南糊辣汤和葱油饼后,准备出发去太室山。
人生地不熟,和其它城市一样,登封市也到处拆迁、修路,有些公交线路改道,等公交车太费时,打乘了一辆出租车,直接拉到老母洞-竣山顶极峰一线的登山步道口,才花了7元。
师傅特殊热心,见告我们从这儿上山最省时,还能看到好景致。
嵩阳书院老母洞-峻极宫-聚仙亭-嵩阳运动地质奇不雅观-炼丹池-神岳石刻-天下第一山石刻-风动石-中岳行宫-十八隈-天梯-三皇口-登封坛-峻山顶极峰,全程约6公里,搜集了嵩山浩瀚的人文景不雅观。

6:50,沿着登上步道一起前行,但见这登山道隐于茂密的树林中,路上落叶缤纷,沿途鲜见游人。
在海拔440米处,举头望,能看到太室山泛着白光的清晰轮廓,雄伟的山体张扬着大自然的威力,摄民气魂。
太室山在登封市太能干了,远看像上帝立在这儿的一壁屏风,走近看,像一壁巨大的折扇。
细看,山体为石英岩,以白色为主,夹杂有灰、黄、红等纹理,石质糙糙,表面疙里疙瘩,像一只只蟾蜍的化身,但光泽度好,阳光照射下泛晶莹的光泽。

太室山的山体像一幅幅艳而不俗的画

行进900余米, 于海拔480米处,拾阶而上,通过一圆拱门的长廊,是逍遥谷吗,此处海拔529米处,巨石夹道,道上黄叶铺地,闪烁着金子般的光泽。
海拔551米处,右侧河谷红叶掩映,巨石遍布河床,没见流水痕迹,看来这嵩山旱如泰山。
海拔581米处,间隔出发点约2公里处是检票口。
西边小屋有人售票。
门前小广场,竹林掩映着几块巨石,中间高大的剑形石上书有赤色的中岳嵩山几个大字。
可别鄙视这几块巨石,可是来自具有25亿年历史的嵩邃古宇地层的奇石。
阁下小屋有人售票,能微信支付,购票后过检票口。
上行,海拔642米处见古柏,到海拔644米处,台阶变得陡峭,海拔682米处有老母洞。
洞不雅观正在维修。
此处是风口,片片落叶被阵风刮起,在空中打着转,平步青云峭峰旁,像彩色的鸟儿在空中飞行。
路上偶见下山的游人,东面山谷时时传来乌鸦的叫声,有点瘆人。
好在山色绮丽,此起彼伏的枝叶跳着波浪般的舞蹈,像安魂曲,冲淡了胆怯气氛。

中岳行宫

途经峻极宫、聚仙亭后,景致变得峻秀,尤其是中岳行宫精美的宗教建筑和奇石造就著名的“云城”、“石船”奇不雅观,天下第一山、风动石、神岳石刻人文气息浓郁等。
越向上行,山势越陡峭,登山道两侧加了扶手。
8:59到了天梯下口,举头望不到顶,风也变越来越大,气候部门发布了大风黄色预警。
七八级阵风海啸般袭来,刮得树木东倒西歪。
路遇下山的游人,好心劝我们回撤,说上面风实在太大了,但登山那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好在步道两侧的栏杆立了大功,紧抓扶手,在大风中攀登也有了更多安全感。
风刮得实在太大时,就停下,待阵风停时匆匆攀登几步。
一起与阵风做着迷藏,终于9:12抵达天梯顶。
又上行约一刻钟,到达三皇口。
山道两侧种有松树,活气盎然。
三皇口有一小庙,庙前小广场有售卖喷鼻香火的老者。
三皇口向东,则可通往二仙洞和白鹤不雅观。
从三皇口直行1公里旁边,途红两座寺院,即登封坛,50米开外,便是峻山顶极峰顶。
沿山顶缓行,风声时而劲急,时而舒缓,激起阵阵松涛。
山顶南侧是绝壁峭崖,为了安全,都设有护栏。
依着护栏处,欣赏层林尽染的山林间,那曲弯波折的登山步道绕着群峰,如诗般悠然。
登封市全貌、太室山、少室山群峰峥嵘,脚下万丈沟壑充斥着视野。
山顶坡道很缓,行经女娲殿、登封坛,直通达峻山顶极峰。

树丛掩映处为聚仙亭,只是亭内涂鸦人神共愤

峻山顶极峰为太室最高峰,得名于《诗经·嵩高》之"峻极于天"句。
因乾隆游嵩山时于此赋诗立碑又称"御碑峰"。
:"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来往舒心颜。
白云蓬蓬忽然合,都在虚无缥缈间。
上有玉井、玉女窗、封禅坛、石室(韩退之偕芦仝、李渤曾宿个中),有中顶寺、栖禅升道寺(曰嵩顶三寺),下有双林寺、中天池、高登崖、乳泉、丹皂盆、松树洼。
现在除自然景不雅观外,寺已毁坏仅有遗迹可寻。
目前,山顶的仅有几座寺院一幅破落相,有的正在维修中。
山上石阶路也多有破损,严重影响了中岳景区形象。

不过,中岳自然风光还极具视角冲击力的。
登临嵩山极顶远眺,但见碧空万里无云,千山万壑尽在脚下,少室侍立于西,箕山南面而拱,脚下是万丈绝壁,千仞危崖,遥不见底,震荡民气,"一览众山小"之气势纷涌心头。
倚立栏石俯瞰四野,条条山峰,道道沟壑,参差凌嶒,以峻山顶极峰为中央,焰花般绽放,侧望主脉道是无形却有形,像巨龙横卧中原大地,像火力全开的风火轮随风而动。
多云天,玉带般的黄河,朦胧奔突于中原大地,颍水秋色深藏不露。

通往芦崖瀑布的下山路

我们的来时路:绕山逶迤行

峻山顶极峰上远眺

向峻山顶极峰前行途中,有多条小路指向松树洼,那里有宾馆,可以住宿,也可以露营。
因此,如果韶光太紧,无法下山,夜宿就有了去处。
下山有两条道,一条通往芦崖瀑布方向,一条通往法王寺方向。
听说芦崖瀑布线路较长,果断放弃。
10:30旁边,我们从指向法王寺的这条线路下山。
一起全是台阶,时缓时陡的台阶在麻栎林中下探到玉女峰脚下,风光变得奇丽,片片红叶俏枝头,座座奇峰像偃卧空谷的巨兽仰着头,吻着天,一步一景,步移景移。
阳光透过树隙,映照着五彩斑斓的森林,林下乱石布满青苔,葱绿的野草残留着春夏的余温。
大概受山峰阻挡,沿途风力很弱,山路难得的宁静,很喜好这种安谧的觉得。
到了玉女峰脚下,上山的游人开始多起来。
12:30许,终于到达太室山南麓的大法王寺。
阳光普照,寺院中的两棵古银杏树非常能干,树叶满枝,闪烁着金色的光辉,与金碧辉煌的寺院建筑相得益彰。

峻极宫(图片顺序随机)

大法王寺相传建于汉明帝永平十四年,后历经兴废,于仁宗庆历年间大修,增置殿宇、重造佛像,喷鼻香火再度茂盛,改称嵩山大法王寺。
古寺于1987年再度得以重修,寺院面积规复至6万多平方米,殿堂增修至5千多平方米,修复雕塑神像四十七尊,今存毗卢殿、大雄殿及方形十五层砖塔等。
千年古刹大法王寺自此成为河南旅游不雅观光的亮点,大法王寺塔于2001年6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声名远扬,光辉重现。

法王寺

下面给大家盘点一下太室三十六峰(实在不止36峰),比较威信的名单如下:太白峰、望都峰、不雅观喷鼻香峰、积翠峰、立隼峰、独秀峰、玉女峰、美男峰、虎头峰、玉镜峰、子晋峰、会仙峰、河带峰、玉柱峰、卧龙峰、胜不雅观峰、老翁峰、华盖峰、凤凰峰、桂轮峰、三鹤峰、起云峰、金壶峰、松涛峰、狮子峰、遇圣峰、浮丘峰、严密峰、万岁峰、黄盖峰、悬练峰、鸡鸣峰、青童峰、春震峰、翠盖峰、玄龟峰。

峻山顶极峰

登太室山,攻略做的有点差,没有提前研究太室山的36峰详细位置,至今想来,甚觉遗憾。

在网上查了诸多资料,有很多关于这36峰的形象描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峻山顶极峰:太室山最高峰。

春震峰:位于峻山顶极峰东,为春震龙乘阳之意。

金壶峰:位于峻山顶极峰南,谓浮提国人用肘后金壶墨佐老子李耳写道德经,余墨淋漓泼于石上成篆隶蝌蚪文。
李耳居太室自号中岳古师长西席,后骑千年古松所变青牛出函谷,离嵩西去,金壶峰万古留名。

松涛峰:位于白鹤不雅观侧,古时嵩山松柏风振其间,松涛滚滚。

起云峰:位于松涛峰南,每出云,民占西。

喷鼻香炉峰:野猪坡北黑龙谷,谷势高下,阴伏黝深,右坡有巨石状如炉,亦称喷鼻香炉峰(此峰不在36峰之数),其上为石幔峰,陡削高矗,上接云端如幔垂。

凤凰峰:喷鼻香炉峰之南,唐高宗游嵩时有凤凰集其上。

玉镜峰:襟联凤凰峰的为玉镜峰。

虎头峰:玉镜峰南的山峰,上有虎口崖,为唐李筌得黄帝阴符本经处;

万岁峰:逍遥谷东,系汉武帝游嵩途经此峰时,惊闻山呼万岁而得名,峰上建有登仙台和万岁亭,峰下建有万岁不雅观,县城北门为万岁门。

狮子峰:万岁峰东,峰形如狮,巍巍雄踞;

遇圣峰:狮子峰北侧。

三鹤峰:遇圣峰东,羽士李八百炼丹于此,三鹤翔其上。

浮丘峰:三鹤峰东,为浮丘仙公所居,下迤望朝岭,栩栩有生气。

黄盖峰:中岳庙北,传汉武帝游嵩时黄云盖其上;

青童峰:黄盖峰北,汉武帝游嵩至此,遇二青衣童子捧书迎驾,欲问忽不见,亦称青岗坪。

严密峰:黄盖峰后;

鸡鸣峰:严密峰东;

悬练峰:卢崖瀑布所依偎的山峰。

玉柱峰:法王寺所依山峰,矗立削然,远看如玉,近视擎天。

老翁峰:玉柱峰旁,峰巅有石轮擎突,耸立数千仞,如戴切云之崔嵬,而青苍瘦劲,佝偻天成,嵌若掀唇,足句若竖背,数小石蹲者、卧者、仰者,竖而徙倚者,如儿孙随从。

天门峰:老翁峰下,亦称桂轮峰,两崖对起,中豁如阙,故称天门,亦称嵩门。
登其上南望汝鲁诸山,出没于百里之外,峰西有蝌蚪崖,为汉张芝获蝌蚪古书处。

美男峰:天门峰稍西,汉武帝于此得美男为庙主,因以名峰。

玉女峰:与美男峰相次,峰北有石似女;

独秀峰:玉女峰西,亦称金匮峰;

立隼峰:独秀峰西;

积翠峰:立隼峰南,名刹会善寺建其下。

太白峰:最西首,上多白玉;

子晋峰:永泰寺旁,为周灵王太子晋所居之地,上有饮鹤池,下有太子沟、太子庙、太子池。
不雅观喷鼻香峰:永泰寺上,因子晋妹王不雅观喷鼻香修道于此而命名。

望都峰:最西北方向,洛都遥遥,望之可及。

玄龟峰:南依峻山顶极峰,即中峰,取北方玄武之义。

河带峰:南依玄龟峰,古称不雅观黄峰,踞其上北眺黄河,闪动一线。

会仙峰:隔壁峻山顶极峰,汉武帝登嵩时见有八神仙围棋于此,并建八仙坛。

卧龙峰:会仙峰西北,峰状似卧龙!

太室36峰诗赋典故浩瀚,最出名确当属宋朝墨客楼异写的《嵩山二十四峰咏》,读来维妙维肖。

青童峰:斩新高髻掠云开,翠色罗衣一样裁。
知有真仙此中住,故命天女捧书来。

黄盖峰:一片黄云驻不飞,中天帝子欲何知。
不须更问美男事,自有嵩嵬峨极诗。

浮邱峰:谁知方丈与瀛洲,尘世纷纭漫白头。
不到嵩山最高处,众人随意马虎揖浮邱。

三鹤峰:昔有仙翁住此间,炼成青发与朱颜。
一朝跨鹤仙游去,涧草岩花岂复攀。

遇圣峰:汉家天子学神仙,曾遇真人耳过肩。
不待菖蒲长黑发,须知逸乐自延年。

万岁峰:仙仗西来感百神,泥金检玉尚如新。
山灵知是真天子,万岁声中第一人。

玉镜峰:皎皎冰盘莹百围,广寒宫殿见依稀。
青山万叠浑如洗,浮翠光中一镜飞。

狮子峰:苍苔藤蔓饰男子,狮子标形是与非。
果解嚬呻作哮吼,窟中狐兔定魂飞。

虎头峰:万里封侯相不如,道人曾此获阴符。
轩牙露舌惊樵采,猛士还当捋尔须。

起云峰:触石孤飞一叶蓬,雷公电母昼鞭龙。
但知四海为霖雨,不道中天第几峰。

凤凰峰:当年翔凤此徘徊,曾为真人览德来。
今日飞鸣天外过,纷纭燕雀不须猜。

金壶峰:想见金壶泻墨河,皂林馀润郁嵯峨。
伯阳当日传经后,肯向山阴与换鹅。

华盖峰:华盖峰高未易穷,扪参历井到天中。
转头却顾人间世,但见群青似幼童。

玄龟峰:玄武名峰古所传,晨昏吐气作云烟。
虽无钻灼刳肠患,岁晚风霜亦可怜。

卧龙峰:头角低回藓蔓封,蜿蜒端似卧真龙。
旱乾岁祷多灵应,时见油云出此峰。

会仙峰:鹤乘云軿下九天,玉盘星子竟谁先。
相应汉武题花品,留作人间聚八仙。

子晋峰:当年曾悟镜中形,道骨仙风拟紫冥。
二十四峰明月夜,玉笙须向揖仙听。

玉柱峰:丹楹未羡人间侈,玉柱一峰天外高。
自古大材须大用,扶持广厦岂辞劳。

老翁峰:翳雾埋云皓首翁,难将书传考前踪。
商山羽翼朝天后,化作中天一石峰。

美男峰:汉武求仙未得仙,美男何事落峰前。
故知帝子乘云下,神盖峰头启洞天。

玉女峰:玉仙曾此驻云车,日薄窗纱映雪肤。
七字天书人不辨,定知玄女手中符。

独秀峰:孕玉怀金不待媒,蓊然佳气罩崔嵬。
天教秀拔诸峰上,未信狂飙解折摧。

积翠峰:翠幄笼云自一家,萝梯夜碾七喷鼻香车。
昂首雨过馀霞散,绿芰池开菡萏花。

太白峰:仰攀日月风云近,俯瞰冈峦培塿低。
绝顶光芒长不断,人言太白此中栖。

东西穿越线,从西边的永泰寺起,可重逢的山峰:不雅观喷鼻香峰-望都峰-顺山脊-卧龙峰-独秀峰-美男峰-玉女峰-华盖峰-峻极顶-东行-起云峰-玉镜峰-青童峰等山峰-春震峰(位于太室最东端八龙潭上面)或者鸡鸣峰(卢崖瀑布上边)下撤,强驴一天能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