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过后,虽已过立秋,但景象还是那么的燥热,蝉吟不断,蛩声已鸣。
蝉与蟋蟀都是古人诗词下的常物,一声声“知了”,一声声“匆匆织”,那秋来岁迁、旅途倦客,就似巫峡猿鸣、蜀地杜鹃一样平常,声情哀切,引起无限情思。
“明月皎夜光,匆匆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浮名复何益!
”汉朝的古诗读来总是那么自然,半点雕饰的痕迹也没用,不过小时候是总无此类的感触,爬上树去捉鸣蝉是件常事。
乌啼或猿鸣,常常是很悲惨的觉得,蝉与蟋蟀在古人心里多也是一种愁恨,“世间最是蝉堪恨,送尽行人更送秋。”秋风落叶中、夕阳如血,若更兼古道长亭,真不知是那番滋味在心头。“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呤、一番凄楚”,若是生不得志、运遇乖张,更是“病树有凋叶,残蝉无壮声。诗人守故态,已复理灯檠。”,睹景伤情都是心头事,正如杨万里说“细叫恐声无自乐,人愁却道是他愁”。秋日是萧杀的时令,秋日的人、秋日的物自古总是多多少少带上愁气。
秋日一到,已是如过了一年,俚语云:“月怕十五,年怕中秋”,那种光阴的匆匆流失落,正如”常恨流年不相贷,若为更著暮蝉催?“句里间一样,虽然当代的人已很少有机会听到蝉鸣蟋蟀叫,但那”蝉声未断已蛩鸣,徂岁峥嵘得我惊”的觉得仍是时有发生,就如孔老夫子看到东流的水一样,也会产生“逝者如此夫!
”的感叹。
蟋蟀的啼叫已是很少听到,困困只有童年在故乡,一穷山村落时还有听到。那时八九点的时分,大多息了枯黄的柴油灯去睡了,山村落很静,夜深时万籁俱鸣,便是细微的一点一滴的鸣声,就如上面的一样,“明月皎夜光,匆匆织鸣东壁”都听得清清楚楚。至于古人的“知他窗外匆匆织儿,有许多言语。”倒时少有体会,由于玩童的年纪,断然不会有“匆匆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这类的感想熏染的。
宿姚少府北斋
唐-贾岛
石溪同夜泛,复此北斋期。
鸟绝吏归后,蛩鸣客卧时。
锁城凉雨细,开印曙钟迟。
忆此漳川岸,如今是别离。
寄飞卿
唐-鱼玄机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
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
珍簟凉风著,瑶琴寄恨生。
嵇君
秋蛩
唐-雍裕之
雨绝苍苔地,月斜青草阶。
蛩鸣谁不怨,况是正离怀。
山中晚兴寄裴侍御
唐-司马扎
雷息疏雨散,空山夏云晴。
南轩对林晚,篱落新蛩鸣。
白酒一樽满,坐歌天地清。
十年身未闲,心在人间名。
永怀君亲恩,久贱难退情。
安得蓬丘侣,提携采瑶英。
期朋侪
唐-齐己
早晚逐兹来,闲门日为开。
乱蛩鸣白草,残菊藉苍苔。
困卧谁惊起,闲行自欲回。
何时此携手,吾子本多才。
兴州江馆
唐-郑谷
向蜀还秦计未成,寒蛩一夜绕床鸣。
愁眠不稳孤灯尽,坐听嘉陵江水声。
闻蛩
宋-张耒
晚风庭竹已秋声,初听空阶蛩夜鸣。
流落天涯聊得意,今宵为尔感平生。
闻蛩
宋-陆游
蝉声未断已蛩鸣,徂岁峥嵘得我惊。
八十光阴犹几许,勉思忠敬尽余生。
西塍废圃
宋-周密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喷鼻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这是一首新颖新奇的抒怀小诗。肃杀凄凉的秋色,凄清哀怨的蟋蟀和鸣蝉声,不知引发了多少墨客心中的惆怅。岳飞的“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柳永的“寒蝉悲惨,对长亭晚”等,使多少人闻之而潸然泪下。但是,周密却反其意而用之,由此引发出许多兴致。洁白如玉的玉簪花,虽没有“霜叶红于仲春花”的火红的色彩,却有郁馥的缕缕清香,纵然花落野塘,却没有“红消喷鼻香断有谁怜”的喟叹,而给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闲情逸致。因而,墨客笔锋陡转,画出了一幅《荷塘落日图》的写意画:夕阳照在像伞一样的荷叶上,鱼儿在荷叶的保护下,自由清闲地游着,其间蕴含着多少诗情画意。以是墨客忍不住要发出“得其所哉,得其所哉”的惊叹,并劝一劝园主,千万不要把秋荷的枯叶折掉,从而毁坏了这一和谐宁静的幽境。虽然以“伞”喻荷并非周密创始,《楚辞》中早有“荷盖”遮雨之喻,但“遮阳伞”之喻,“算是小小翻新”,钱钟书师长西席言之有理。
生查子(己示八月二日四明窗和韵)
宋-吴潜
坐临芳沼边,荷气侵衣湿。
唧唧暗蛩鸣,点点流萤入。
人生歧路中,底用杨朱泣。
一笑倚阑干,颓玉当风立。
菩萨蛮(秋)
宋-刘焘
露盘金冷初阑暑。暑阑初冷金盘露。
风细引鸣蛩。蛩鸣引细风。
雨零愁远路。路远愁零雨。
空醉一尊同。同尊一醉空。
更漏子
宋-毛熙震
秋色清,河影淡,深户烛寒光暗。
绡幌碧,锦衾红,博山喷鼻香炷融。
更漏咽,蛩鸣切,满院霜华如雪。
月牙上,薄云收,映帘悬玉钩。
烟月寒,秋夜静,漏转金壶初永。
罗幕下,绣屏空,灯花结碎红。
人悄悄,愁无了,思梦不成难晓。
长忆得,与郎期,窃喷鼻香密语时。
卜算子
宋-卢祖皋
续续露蛩鸣,索索风梧语。
瘦骨从来不奈秋,一夜秋如许。
簟冷卷风漪,髻滑抛云缕。
展转无人共此情,画角吹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