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部 安 夙

一、 崇虎传统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有云:“山兽之君。
从虍,虎足象人足。
象形。
凡虎之属皆从虎。
虝,古文虎。
,亦古文虎。
呼古切。
”又有彼时应劭所写《风尚通义》中:“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
” 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曰:“虎之股脚似人,故其字上虍下儿,虍谓其文,儿谓其足也。
”这些都是对付自然界中被称为百兽之王的老虎最直接的注释。

清华藏珍云不雅赏  山中春如海长啸自生风

1987年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出土蚌塑龙虎图

国人崇虎的传统要上溯至距今7000多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属仰韶文化期间)出土的随葬蚌龙蚌虎是迄今创造的最早的虎图。
在45号墓穴中有一男性墓主,头南足北,其旁边各有由蚌壳摆塑的一龙一虎,蚌龙在东,蚌虎在西,正与古天文学中的苍龙白虎相应对,其实令人称奇。
虎与龙一样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在几千年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俨然成为了祥瑞的代名词,同时扮演了非常主要的神祗角色。
中国古人有“龙星纪时”的传统,简言之,便是将六个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组成一组龙星,从春到夏,在天空中仿佛一条闪耀的巨螣一样平常。
与之相对的便是“白虎星”,《三辅黄图·卷三》中有:“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在东方有六星组成“苍龙”,那么在西方则有“奎、娄、胃、昴、毕、觜、参”七星形状如虎,称为“白虎”。
在《淮南子·天文训》中有记载:“何谓五星?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
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
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
” 在河姆渡、良渚、凌家滩等文化遗址中也大量出土了带有“虎”形象的文物,解释古代先民们在俯仰天地万物的时候,出于对“农时”(也称“天时”)的体察,不仅节制了天文学的知识,同时也衍生出一套哲学的体系。
1995年10月在新疆尼雅遗址中创造的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的织锦护膊,尺寸虽小,却内涵丰富,包含了日月星辰、五色祥云、白虎纹、瑞兽等。
这里的“五星”是指“五星分天”,即“岁星、荧惑星、填星、太白星、辰星”。
白虎纹则对应了个中的太白星,也称太白金星,居于西方。
在文献中,蓐收也是虎的形象,晋人郭璞在《山海经·外洋西经》注曰:“金神也;人面、虎爪、白毛,执钺。
”再有《周易·乾卦》中:“云从龙,风从虎。
贤人作而万物睹。
”可知,虎在先民的心中是天之瑞应,是帝德的象征,是西方之神,与龙、朱雀、玄武等共同掌管着农耕社会的“风调雨顺”。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

新疆和田尼雅遗址古墓创造

新疆博物馆藏

虎作为陆地上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动物,是勇猛、威严的象征,也代表了龟龄光明之意。
汉代的云气纹锦、龙虎纹铜镜中虎的形象,大多身形骁健,常做虎啸、回顾或奔跃状,动感十足。
根据《唐会要》载:延载元年五月二十二日,武则天赏赐绣袍中“旁边武卫”之袍以虎纹为饰,开元十一年六月,朝廷诏定袍服纹饰中“骁卫”饰以“虎纹”,宋代沿用此制。
今人说“虎虎生风、虎虎生威”皆由虎之性而来,清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兽语•虎》中言:“凡虫主风。
虫,风族,虎乃风族之大者。
故虎之来必有风,其声飚疾。
……盖虎在地上行甚缓,遇林木则其行如风,竟若风行非虎行,故曰风从虎。
虎得风,其威乃生。
风者,虎之羽翼也。
木之性宜雷,草之性宜风,虎者风之兽,故虎啸而风生。

宜子铭龙虎镜

直径10.4cm,东汉中期

王纲怀捐赠,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虎,从自然之物到掌管天时、方位之神;从食肉猛虫到率百兽明帝德之瑞应;从山林草泽之间到天子的衮服、骁卫的袍衣之上;从尧舜到目前,虎成为了中原文明中一抹斑斓的色彩,严猛而又睿智,残酷不失落持重。

二、“虎痴”与“虎图”

古时,善绘虎者不多见,五代以降,多以禅画形式涌现,传五代的厉归真画有《虎图》,宋时另有包贵、包鼎父子为民间画虎高手,但时人认为其画“俗野”故而未收录于《宣和画谱》,在《图画见闻志》中曾评包氏父子之画虎:“子孙袭而学者甚众,虽非类犬,然终不能践贵、鼎之阈矣。
”在传世作品中,南宋期间的僧人法常所画的多幅《虎图》(现藏日本京都大德寺),个中虎之气势威严,线条遒劲有力,是为南宋禅画走兽中颇有表现张力的一类。

《虎图》

法常,立轴,宋代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若论近当代画虎名家,张善孖是不得不提的人物。
张善子(1882年—1940年),单名泽,字善孖,或善子,号虎痴,别署虎公,在国民政府期间,曾风云军政,任过少将旅长、县长、总统府咨议等职,为大风堂画派创始者之一。
张善孖工诗文精鉴定,以“虎痴”有名艺坛,有“东方艺术代表”之誉。

张大千(左)、张善孖(右)与乳虎摄于苏州网师园

张善孖的虎来源于平素的目识心记,20世纪30年代张氏寄居苏州网师园内时,就曾豢养一只乳虎,是近代史上驯养活虎并以之为原本作画的第一人。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张氏《双虎图》,根据题款:“辛未冬十月,蜀中虎痴张善孖写于大风堂。
”可知其创作年份为1931年,其上有题诗:“大壑腥,风去绝群,石岩深处瀑泉分。
雌雄别有喁喁意,一啸归林趁落曛。
”下钤:善孖龟龄(白文)、虎公(白文)两方印章。
图中两虎细致生动,形神兼备,举止逼真入微。
且饶有意见意义的表现手腕,生动再现了雌雄两虎欲归山林的情态。
根据张善孖年谱可知,1931年是其艺术活动和创作颇为频繁的一年:

1931年(辛未年)50岁

1月,有作品特邀参加陈刚叔字画展览会。

3月24日,举行春祭老师曾熙纪念活动。

4月,赴日本东京上野参加第四次中日绘画展览会。

8月17日与25日,分别公祭曾熙周年忌辰和李瑞清六十三冥寿,以追敬师礼。

9月,参不雅观况又韩画展;与张大千率门侄等再度览胜黄山,……与张大千作黄山山景画数10幅送德国,以敦促邦交和宣扬黄山,为黄山开拓作出了积极贡献。

12月6日,参加何喷鼻香凝为抗日而发起的预备救援国难字画展览会,并推为常委……冬,谢玉岑题诗张善子《呼啸图》:“画虎如闻叱咤声,伤时涕泪一纵衡(横)。
冉师老笔犹抗鼎,何况君家子弟兵。
”并有跋语:“善子画虎可谓轶群齿伦。
其门下颇有能步趋者,故并及之。
辛未冬,玉岑居士题。

——《张善孖艺术年表》

《双虎图》

张善孖,镜心,128cm×55cm,1931年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比起20世纪20年代为阆中锦屏山画《上山虎》《下山虎》并勒石刻碑之时,此时张善孖的虎不仅在笔法上得以精进,更是在民族情怀上更胜一筹。
“以画猛虎提倡国民尚武之举”,在30年代内忧外祸的神州大地之上显得犹为振奋。

《虎图》

张善孖,立轴,128cm×55cm,1932年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另有一幅张氏《虎图》根据题款:“壬申仲春写似,石甫仁兄师长西席持正。
善孖弟张泽。
”可知创作于1932年。
上有:“桃李召烟景,文章占大人。
山中春如海,乐事聚明日亲。
”一首五言绝句,与仲春早春的节气相应和。
画面正中一斑斓母虎携一乳虎信步徘徊于竹林、溪石中。
母虎回眸,目光所及之处尽显对乳虎之关爱,乳虎张口似有虎啸回应,一幅明日亲叙乐的场景跃然纸上。
此处显示出的岁月静好,彷佛能反响出画家心境和对付现世安稳的美好愿景。

《摹李嵩春社醉归图》(局部)

张善孖,1932年

根据清华艺博藏的另一幅张善孖《摹李嵩春社醉归图》(局部)手卷题款:“壬申嘉平养疴魏塘瓶山八弟大千持李嵩卷来视余,爱不释手,价巨无力谨对临之,并录雪松原题,蜀人张善孖泽。
”并后有潜道人(王乃征)跋文:“善孖今夏一病几殆,已而,真灵告梦,良医得手,凉秋已还,沉疴遂除。
于静摄中已为余临得韩滉《五牛图》,继又摹成李嵩此卷。
赐教韩图古朴洒脱,此则清远秀逸别饶生趣。
虽均未见原作,然笔情至此,宜当去真迹不远。
每一展翫,心目爽豁,爰步文敏公韵叠二绝,缀后归之,亦藉誌一时快幸云尔。
壬申除夕前二日潜道人。
”(局部)可知,张善孖与潜道人(王乃征)都阐述了1932至1933年其生病一事,根据吴湖帆师长西席的《醜簃日记》中有:“1933年七月廿九日,大千自苏来,闻其兄善子病甚重。
其缘故原由今年新迁苏州瞿园(网师园)中,园中多年不住人甚阴湿所致。
”然,不雅观其创作,以壬申(1932年)、癸酉(1933年)、甲戌(1934年)的虎图犹多。
一来虎公、虎痴善不雅观虎、画虎之名不虚传也,二来彼时神州板荡,民族危难,张氏的虎图创作有着强烈的社会意识和民族大义。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居苏州网师园的张善孖毅然拿起画笔,走到了宣扬抗日的行列,为了祖国和公民奔忙,他的虎图有了更多深奥深厚的意味和内涵。

《摹李嵩春社醉归图》(后跋局部)

王乃征,1933年

三、猛虎镇宅

在民间美术的土壤中,虎拥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泥塑、衣饰、剪纸、版画、玩具......虎作为远古图腾曾经“一战封神”,也由其自身丰富的吉祥寓意广受普罗大众的喜好。

山东潍坊的杨家埠是我国北方年画的重镇之一,兴起于明末清初,到清乾隆期间达到顶峰。
其特点是线条粗犷,造型简约,色彩明艳。
清华艺博藏20世纪50年代杨家埠产木版年画之《山林猛虎图》用藤黄和朱赤色为主调,刻绘了山林之中的母虎与乳虎。
两虎通身以装饰性的纹样与线条刻印,虎脸犹如民间工艺的虎面具呆萌可爱,虎躯与虎尾颇有张力。
乳虎似猫儿,半倚不倚在母虎身侧,又似孩童撒娇,一幅“母慈子孝”的温馨画面。
年画中虎亦有镇宅驱邪祟的浸染,民间就有“画虎于门,以冀御凶。
”之说。
旧时,每逢新年家家都要贴以虎为题材的年画。
此种年画除了镇宅辟邪的寓意之外,还有着纳祥招财的意味,其余子母虎的年画,也寓意着代代安然。

《山林猛虎》

杨家埠产木版年画,20世纪50年代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此版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代版《山林猛虎》为附近母版刻印,可知此种题材深受民众的喜好,一贯沿用至今。
有些杨家埠产附近题材的《神虎图》《猛虎图》还配有诗文,如:“猛虎雄威下山岗,咆哮如雷镇上仓。
在世专捉妖精怪,普天称为兽中王。
”或有:“镇宅神虎多清净,当朝一品封兽王,不立深山合松林,持守金银聚宝盆。
”猛虎不仅镇宅亦能守财,将民间美术的驱邪、纳祥、招财等统统吸纳过来。
清华艺博藏此幅《山林猛虎图》最下方有一行小字:“定价叁分,运费在内,各地不得加价出售。
”显示出当时杨家埠年画的发行情形,此处更有一个趣闻,因最初杨家埠制作年画的匠人多姓杨,杨姓多与“羊”谐音,以是就有杨家埠“画虎不挂虎”之说,当年的“震堂虎”多是销往外地的。
这也表示出民间美术的特质,追求喜庆吉祥,用最朴实、鲜艳的造型和色彩营造出对生活的热爱。

四、虎年说虎

“山林猛虎”虽猛不恶,有尖牙利爪并不害他人;百兽之长,能噬食鬼魅,故而猛虎出山,天下大安;“虎啸则谷风生”,虎是祥瑞之相,汉代四灵铜镜常有铭:“左龙右虎辟不羊(祥),朱爵玄武顺阴阳。
”虎是调和天地阴阳,趋吉避凶的灵兽;虎,中华崛起威猛庄严的象征,是不堪压迫和欺凌的代表;双虎归山,子母虎相望相依又表示了世间的温情、暖意和安然。
2022年是农历的壬寅年,祝大家虎虎生风,龙行虎步,生龙活虎,为虎傅翼,虎年大吉!

开馆韶光

本馆实施限流预约参不雅观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停滞入馆,16:00停滞会员手续办理)

逢周一闭馆

元宵节9:00-21:00开馆(20:00停滞售票)

参不雅观门票

清华师生:持校园卡可免普通门票和特展门票

社会不雅观众:需购买20元普通门票或60元特展门票(含普展)

(优惠政策详见官网)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gfw/wsgp/

网上订票

或关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大众年夜众号

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参不雅观指南-参不雅观订票】

地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

(高德舆图或百度舆图导航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校内师生请从清华艺博“校内师生参不雅观通道”入馆

校外不雅观众请从清华艺博东侧“艺博专用通道”进校入馆

校外车辆禁止入校,提倡绿色出行
地铁路线
13号线 五道口站,A(西北)出口出站
15号线 清华东路西口,C(西南)出口出站
公交路线
五道口站 508、307、331、375、562、630、86
西王庄小区站 450、355、438、392、466
大石桥南站 549
艺博官网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
数字展厅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psj/zlxx/szzt/
艺博网店
https://shop402247198.taobao.com/

文稿审校/倪葭
图文编辑/周辛欣
视觉统筹/王鹏
图片拍照/肖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带您走进艺术殿堂
艺博网店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