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农历辛丑尾月廿九,除夕,中国传统节日,又叫“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大、除夕夜、大年夜等。
除夕,在国民气中是具有分外意义的,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主要韶光交界点。因此,在此除夕之际,特意制作了一首唐代墨客高适的七言古诗《大年夜作》田楷字帖,供书友们临摹学习。
大年夜作
唐 • 高适
旅社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期间大臣、边塞墨客,安东都护高侃之孙。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补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巨及神往和平的美好欲望,并戳穿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气是一家欢聚,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描写了游子除夕之夜,依然流落在外,思家心切,又感慨韶光的流逝,表达了对千里之外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光阴流逝之快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