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期间的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是一对令人艳羡的才子佳人,但两人实在也曾经历过一场“纳妾”的风波。

当时司马相如功成名就,与卓文君又分居两地,便生出纳妾之心。

卓文君得知后,便写下一首《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断交……愿得齐心专心人,白头不相离……”。

何等骄傲断交,又何等深情婉转,司马相如收到信后,幡然悔悟,两人重修于好,相伴到老。

古代这首肉麻诗句句大年夜白话看似俗气却写出了夫妻间的亲密关系

还有唐朝著名女画家薛媛,其夫南楚材在外云游时,被当地主座相中,欲将女儿嫁给他。

薛媛察觉到丈夫别有二心,忍住悲痛,对着镜子,画了一幅肖像,并题了一首小诗,“恐君浑忘怀,时展画图看”。

南楚材收到画像和诗歌后,想起两人昔日恩爱的场景,谢绝了主座的发起,返回家中,与薛媛相携到老。

不足为奇,元朝也有一位女画家,在丈夫提出纳妾时,写下一首肉麻诗,句句大口语,看似俗气,却道出了最亲密的夫妻关系。

这位女画家叫管道升,他的丈夫便是与唐朝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齐名的“楷书大家”赵孟頫。

形容两人很甜蜜的针言“你侬我侬”便是出自这首诗,后来此诗还被编成歌曲,传唱一时。

《我侬词》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冲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

我与尔生同一个衾,去世同一个椁!

赵孟頫《人骑图》

先说说赵孟頫,这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

他本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南宋灭亡后,身为宗室子弟的他,却成了新朝的臣子,备受重用。

比起那些或奋起反抗,或年夜方殉国,或隐居山野,终生不仕的人来说,赵孟頫确实少了几分气节,所往后世有不少人鄙薄他为“贰臣”。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书法、绘画方面确实取得了非凡的造诣。

他善于各种绘画,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明人王世贞曾这样评价他:“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洞开大门。

至于书法方面,博采众长,正如明朝字画家文嘉所言:“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算是晋唐书法的一个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深远。

再说他的妻子管道升,是个不让男子的奇女子,“奇”在何方呢?

首先我们都知道,古代女子社会地位普遍不高,受教诲程度远不及男子,以是一个女子能够在某一方面取得造诣,其天赋、努力,都绝对远胜一样平常男子。

而管道升不仅能诗善文,并且精通书法和绘画。

很多人常常喜好用“琴棋字画样样精通”来形容才女,可事实上这些所谓才女并没有多少传世之作。

但是管道升不一样,她的书法作品为众人所称颂,“寸绡片纸,人争购之,后学为之模范”。

她的画作《水竹图》、《竹石图》等都收藏在博物院中。

以是这是一个不输男儿,货真价实的大才女。

管道升《墨竹图》

而除了艺术方面的造诣,她的人生经历也颇为传奇。

根据记载她嫁给赵孟頫时,已是28岁。

这个年事纵然在当代,也算是大龄剩女了,更何况是古代。

关于她28岁之前的经历,史籍中险些是空缺的,以是也给了后人更多遐想的空间。

28岁嫁人后,她的名字便一贯和赵孟頫连在一起,两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文坛上的一大佳话。

他们的后人,赵雍、赵麟、王蒙(外孙)同样以字画见长,尤其是王蒙,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并称“元四家”。

赵氏一门三代,出了七位大画家,可见管道升在教诲子女方面也是出类拔萃。

而这首《我侬词》也为她的传奇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写这首诗的时候,管道升已年过四旬,芳华不再,容颜朽迈。

赵孟頫也是个凡夫俗子,眼见同寅好友都有佳人在侧,便也萌生了纳妾的动机。

但他和管道升毕竟恩爱多年,不想伤了夫妻情分,以是没有直接提,而是写了一首小令。

我为学士,你做夫人。
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

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何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苏学士”我们都知道,指的是苏轼,他有一爱妾名“朝云”。

而“陶学士”就比较有争议了,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有一小妾名“桃叶”,南京的“桃叶渡”传闻便与两人的爱情故事有关。

但是王献之明显又和“陶学士”不沾边,若说其他人,比如陶渊明,陶侃,也没有干系记载,以是也是不解之谜。

但不管这“陶学士”究竟是何许人,赵孟頫这首小令就一个意思:夫人你看,那么多学士都有红颜相伴,我便是多纳几个妾,想来也无伤大雅,反正你的正室地位不会动摇的。

这首小令假如搁当代,那便是妥妥的“渣男语录”了,但是在一妻多妾制的古代,却不过分。

不论管夫民气中是如何想的,至少在当时大多数人看来,身居高位,博学多才的赵学士,提出这样的哀求,通情达理,而年迈色衰的管夫人没有谢绝的情由。

而她也没有正面谢绝,而是满怀深情地写了这首《我侬词》。

诗中奥妙地以“捏泥人”的过程来比喻夫妻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平白如话,乃至有些肉麻,但是却将夫妻间的亲密关系写到了极致。

而末了两句“我与尔生同一个衾,去世同一个椁”,有两个含义。

一是再次表明了夫妻的亲密关系,妾纵然再得宠,也不可能和丈夫葬在一起,生同衾,去世同椁,这是妻子才有的权利。

二来也表现了她对丈夫忠贞不渝的爱恋,她希望和丈夫白头到老。

全诗来看,情绪激烈,却又不失落温顺;大口语的措辞,看似俗气,却含蕴极深,写出了最亲密的夫妻关系。

而赵孟頫读完这首诗后,一方面为妻子的才华所折服,一方面又冲动于她的深情,终是打消了纳妾的动机。

后来管道升因病去世,赵孟頫怀着悲痛之情亲笔撰写了《魏国夫人管氏墓志》,“夫人云亡 , 夫丧贤妇, 子失落慈恃,家无内助”。

三年后,赵孟頫逝于吴兴,与管夫人合葬于德清县东衡山,正如《我侬词》中所言“我与尔生同一个衾,去世同一个椁”。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