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21年3月16日,北京迎来了蓝天白云的晴好天气,故宫的山桃花绽放,与赤色宫墙交相照映,分外俏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那水溅到横跨溪水的桥上,那桥也彷佛被惊动了

在乡下,我常走出田舍院落,到野地山冈,或者湖畔溪边走一走。
尤其在桃花早开之时,那桃花,让我想起了许多事物。
欣赏桃花初放,我内心格外温暖,有一种明哲保身的怡然欣喜。
纵然,早春我不见桃花,想到了它,就刺目耀眼生动,像瞥见了世间最美好的事物,瞧见了最动心的景象。
三月初,乍暖还寒,那桃花开得隐约,只有些许的花蕾绽放,不像盛期桃花,燃烧起来时,完备没有了隐约之美。

“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写得极妙,像净水明澈,暖流扰心。
我想,远看之,青翠竹林外,三两枝桃花,是点缀,却游弋出丰富的诗意来,意见意义风情,比画卷触目惊心,撩人遐思。
如果说,那竹林浓密,近不雅观桃花,那花儿并没有在青翠中淹没,就像大浪淘金,那红艳的金子,是春的,也是春天的色彩。
我或许多想了,如果那竹林稀疏,透过竹林欣赏桃花,那情景,就像墨客的诗句一样,藏着的,是惟妙惟肖的惊奇,有着一语无尽的惊喜与残酷。

苏轼的桃花别有一番滋味

在早春,我去看桃花,确实缘于苏轼,他题在惠崇《春江晓景》画上的这句诗,让我看到了桃花最迷亮的色彩。
那种美,就像早春一样,是隐约之美,那春讯和春意,还没有泛滥起来的时候,桃花宁静清美,安详闲态,暗藏着的无边春意,正在暗香涌动。
我想,那是春江水暖的预兆,鸭儿先知预言家,水畔蒌蒿满地,芦芽吐出了短嫩的鲜芽,味美的河豚就要上市……统统的美好光阴,都是早春即景,像三两枝桃花的诱惑,在内心招摇,也在目光里风采绰约。
那时令“春早”里,无限的活气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那是墨客对自然的入微不雅观察,凝聚了他感悟生活的哲理情境,浪漫思虑,天生了耐人寻味的灵动光芒。

惠崇原画已失落,无从考证。
而苏轼的诗仍在,就像桃花开于溪畔,生生息息,弥漫出措辞流动的温情,在我们目光寻觅的桃花方向,有着绵亘千年的喜悦与心动,那是桃花的俏丽与魅力,也是苏轼高远心境的神奇与真切。

有人说,唐诗自成体系,造诣之大,后来者望尘莫及。
以是,宋词以苏轼为代表,避俗求雅,以才学入诗,加重书卷气,让意蕴和情趣,表达得更加抽象化。
有别于唐诗,苏轼笔下的诗意,是新瓶装新酒,别有一番滋味。
他的那首《桃花》诗:“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傍沼人窥监,惊鱼水溅桥。
”全篇不见桃花二字,但桃花自然盛开的情景,正是如此真实,它先着花,后长叶,不等绿叶萌出,花朵便争先恐后地盛开了,密密麻麻,缀满树枝,以至于诗眼里,看不到一根桃树的枝条。
满树繁花,俏丽灼灼,吸引人容身流年,或张望,或不雅观赏,或眺望,或凝神,在墨客的一个“窥”字里,彷佛还能闻到浓浓的桃花喷鼻香。

有人说,苏轼的这首五言绝句,将溪水边的桃花写得惟妙惟肖。
那桃花,是春天的精灵,它在春天的暖阳溪畔,开出东风拂掠的迷人景象,花朵轻歌曼舞,如美人眼波浩澈,笑靥生辉,勾民气魄。
是呀,桃花的思绪,在我内心,也纷纭扬扬,让我想起美人莺莺的娇笑,婉转清脆,沁民气肺。
在苏轼的诗里,那盛开的桃花,惊吓得溪水里的鱼儿,翻身跳出水面,那水溅到横跨溪水的桥上,那桥也彷佛被惊动了。
苏轼这首桃花诗,寓繁于简,他恪守唐诗格律,但立意独特,不落俗套,很有技巧性,简大略单的四句,每一句都有一个字眼,便是争、密、窥、惊四字,为春天的桃花,铺陈出笔意渲染的浓浓花喷鼻香,迎面袭来,跬步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