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友,欢迎大家收听“古诗文朗诵,你得这么来”,本日我们连续来读《滕王阁序》的第三部分,这部分故意思,切实其实便是故事会,王勃同学引经据典,来见告参加大会的王侯将相,我便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请大家认识一下,有机会推举我成为“冲动中国”十大精良青年。

王勃是怎么引经据典的呢?咱们这就来分解。
感谢“搜狗百科”词条作者,让我找到了整篇文章的释义和赏析。
不过有些部分的释义我不认同,由于那个释义与文章感情的递进,作者目的的显露,前后句的修辞方法,八竿子打不着,以是我放弃了。
各位听友,看你能听出来是那些地方和你老师讲的不一样吗?)

勃,三尺微命,一介诗人。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异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古文朗读滕王阁序诵读法4

上一节,小王同学讲了好多历史名人要么运气不好,没上位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要么自命清高,不打算上位的,梁鸿避世,孟尝高洁;遇见挫折就转头的,阮籍之哭。
这一节,小王同学表示,我不学他们,我要勇往直前,你们只要给我个阳光,看我给你们残酷一个!

(勃,三尺微命,一介诗人)我,王勃,地位卑微(在部队当过外聘参谋),是一个读书人,和终军的年事相同却没有报国的机会。
(无路请缨)他撒谎啊,王勃同学做这篇文章的时候,最少二十六岁了。
而“弱冠”可是指20岁;西汉时候有个叫终军的,年方二十,拍胸脯向汉武帝要了根绳子,说我去把南越王给你捆回来(请缨)。
你看,多大的气概?我和终军年事差不多,也给我个要绳子的机会啊。

我比谁差哪了?我也有班超那样弃文竞武的豪情,也有宗悫“乘风破浪”的壮志。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只要给我机会,我就不写作文了,我去从军打仗去。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而今不得不放弃生平的功名,到万里之外去侍奉父亲。
去哪儿?交趾。
老爹运气不好,被弄越南当个县令,作为儿子,我得去奉养父亲。
孔子云:父母在,不远游。
我是儒家子弟,得屈服贤人教导,晨省昏定,我得去越南陪伴父母。
那时候只能骑马坐船去,光路上就得一年半载,还求什么功名啊,都耽搁路上了。
那么老远,更没机会打仗上流社会了,那“簪笏”是不得不舍的。

转身阿谀在座的王侯将相。
我不是谢玄那样的人家的芝兰玉树,却有幸结识了孟子的母亲搬了三次家才碰着的好邻居,太幸运了!
孟母三迁择芳邻,都是千挑万选的人中龙凤,在座诸位便是这人中龙凤。

过几天一定登门拜访诸位,请千万赏光,让我像孔鲤一样,聆听诸位教诲。
这句话,谦逊得有点谄媚了。
这里引用了孔子教训他儿子孔鲤的典故,孔子对儿子说没读过“诗经”就不睬解怎么说话,孔鲤回去读诗经去了;过几天,孔鲤说读完了,孔子又说没读过“礼记”就不睬解怎么做君子,孔鲤又回去读书去了,这便是“鲤对”。
是长辈教训晚辈,晚辈洗耳恭听。
王勃同学把在座诸公,尤其是闫公,比发展辈,把自己比成晚辈,要去聆听教诲,不得不说是有点巴结的意思。

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本日有幸搀着父老的手臂,犹如登上龙门一样喜悦!
小王同学知道,闫公爱听这个,早晚有一天会向他伸脱手来的。
咱读的时候,和上两句一起,要读得谦卑一些。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母之芳邻。
异日趋庭,叨陪鲤对。
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这几句非常谦逊,但目的很明确,便是希望在座朱紫给个上位的机会。
接着连续引用典故。
司马相如文学水平很高吧,倘若没有杨得意引荐给汉武帝,那他只能抚摸着凌云的大作自我欣赏了。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这怎么回事呢?司马相如刚开始挺落魄的,只管文学水平很高,写了很多作品,无人赏识,没机会上位,汉景帝不爱听,只能接着和卓文君开酒店。
过了好些年,后来汉武帝看《子虚赋》,说写得太好了,谁写的呀?杨得意赶紧先容,青年才俊司马相如。
杨得意什么身份?给天子养猎犬的官。
是武帝身边的红人,说话好使。
杨得意一推举,司马相如才有机会见武帝,又做了一篇《上林赋》,武帝这才封相如为官。
可以说汉武帝是司马相如的知音,杨得意是司马相如的伯乐啊!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这又是一个典故。
俞伯牙喜好在表面弹琴,钟子期途经,一听,你这弹得是高山流水啊。
俞伯牙一听,就你能听懂,你是知音哪!
王勃引用这个故事干什么?他是说我便是俞伯牙,碰着了闫公这样的知音,就该显摆显摆,把能耐都使出来,有啥不好意思的呢?

呜呼!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唉!
名胜之地不会永存,千古盛宴不会再有。
名胜古迹不是还在吗?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龙门大佛,不都在吗?盛大的筵席有钱人不是总搞吗?海天盛筵,多有名啊?咋说“不常,难再”呢?

王勃所说的胜地,指的是晋代的兰亭盛会。
著名书法家,会稽郡内史王羲之约请了全国各地军政要员四十二人,在会稽山的兰亭召开诗词大会,当时著名的王公贵族、青年才俊纷纭写诗抒发情怀,王羲之给这部诗集写的序,便是著名的《兰亭序》。
在王勃的心目中,有才干的文化人的兰亭盛会才算是胜地,盛会,现在,真正的兰亭根本就找不着了,荒了。
兰亭已矣

繁华的洛阳金谷园也成了废墟。
梓泽丘墟。
晋代的石崇是大富豪,住在洛阳梓泽边上的金谷园别墅里,浪费无度,和另一个大富豪王恺争着比富,把王恺好好一树珊瑚给砸了,洛阳离海边好几千里,哪那么随意马虎挖着珊瑚啊,结果石崇从自己家拿了十几株更大更刺目耀眼的珊瑚树赔给王恺,所有人都惊呆了!
结果咋样,身死灭门,金谷园被伪政府烧成废墟了。

说这干啥!
好好的滕王阁大宴,拿兰亭比可以,大家就像是王羲之请来的尊贵的客人,闫公就像是王羲之,你王勃同学便是给大会写序的,这多有面子。
转头你就说,可惜,再好的地方早晚得毁了,再盛大的筵席也得被政府查封了。
你这不绝望嘛!

列位,不用担心,古时候,人们写文章就兴这个。
一定要悲叹古人,慨叹出生,悲悲戚戚,渺渺茫茫,才算是好文章。
一起高歌年夜进的,是傻小子。

感叹完了,该结束了。
小王同学开始做结束语了。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
有幸参加这次盛宴,过几天我就要走了,去越南,临别写这篇文章做个纪念。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登楼作诗,我就不夹杂了,指望在座诸公了。

你真以为他不想写了?笑话!
这么好的机会能摧残浪费蹂躏了?客气一下罢了。
敢竭敝怀,恭疏短引。
尽心竭力,先写个短短的引子给大家。
便是《滕王阁序》,928个字,这还短?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这句实在是倒装句,也便是可以读成“均赋一言,句成四韵”。
那我也来一段,两句算一韵,我写四韵,八句。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引用了陆海潘江的典故,陆机才华如大海,潘岳才华如长江。
请各位像西晋文学家潘岳、陆机那样,尽情地挥洒、倾泻自己江海般的文采吧。
云尔什么意思?语气助词,类似于“好了”。

文章解读到这里,第三部分解读完了。
这一部分,王勃同学目的十分明确,用典刀切斧砍,请大家伙向当朝举荐我,除了兜里没财,我一身都是才!
不信再写首诗给你们看看。
那四韵八句诗,下回再说。

我们朗读时,要清楚这一部分作者的强烈的目的性,要低姿态,高调门。
便是虽然是求人办事,在恭敬谦卑的条件下,说得理直气壮,理所应该。

觉得一下,如果以为读起来有困难,来,先喝口莫斯利安……

如果喜好炉火解读的古诗文,请关注炉火,订阅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