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杜牧夸奖为“东风十里总不如”的女子究竟有多美?这三年的扬州生活有多精彩呢?他在扬州的放浪形骸又有什么缘故呢?我们通过杜牧的几首诗词及其背后的故事一起来感想熏染一下。

盛唐扬州

风骚成性、阅人无数的杜牧都情不自禁夸奖为“东风十里总不如”的美女到底有多美?

  杜牧关于美女的诗句数不胜数,而我最欣赏的是他的《赠别二首》之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仲春初。

春风十里总不如的女子有多美三首诗看杜牧时刻不忘扬州情

东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十分有名,个中的“东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至今还被引用来歌颂爱情,在许多影视剧里赚取了无数少男少女的流量。

  这两句在诗中表达的实际意思是:扬州十里长街上,青楼各类各样,然而所有的女子都不如这位豆蔻年华的少女俏丽。

东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在扬州过得十分的洒脱快活,他酷爱宴游,每晚必定要在娼寮瓦舍中寻欢作乐。
而他也彷佛把心思都放在了弄柳拈花上,一旦离开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便魂不守舍、意兴颓靡。

  因此,杜牧见过的美人没有上万也有百八千的,可称得上是阅人无数。
例如,让他博得盛名的两首长篇诗《张好好诗》与《杜秋娘诗》,里面描写的都是当时有名的歌女。

  这么看来,能被杜牧写入这首《赠别》里并与之依依惜别的女子,必定是国色天喷鼻香,她的美一定是分歧凡响,颠倒众生的。

  诗里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女子的仙颜,但正是这种朦朦胧胧的描写,她的美就完备没有了边界的限定,可以任由读者尽情想象。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仲春初

不过呢,美这东西也是见仁见智的。
尤其是杜牧彷佛对十三四岁的豆蔻少女情有独钟

  如他的五言长篇诗《张好好诗》中就提到: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杜牧当时也是对这个十三岁的豆蔻少女张好好一见爱慕,可惜张好好已被杜牧好友纳为了妾。
六年后,杜牧再次见到张好好时,她却流落他乡以买酒为生。

  杜牧对张好好的悲催命运慨叹不已,于是写下《张好好诗》赠给了当年爱慕之人。

  其余,还有一个故事是说,杜牧在湖州嬉戏时,碰着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子,惊为天人,许诺十年后来娶她,还下了聘礼。

  可惜,世事弄人,杜牧未能在承诺的韶光内娶到这个女子。
当他想兑现承诺时,女子已经嫁做他人妇了。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仲春初

杜牧在扬州的日子活色生喷鼻香、放荡不羁,自然少不了志趣相投、逸游自恣的朋友。

  杜牧离开扬州后还常常与当时的朋友联系,通过书信共同怀念他们一起度过的风花雪月的日子,如这首诗《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模糊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美男何处教吹箫?

  这封信所寄之人——韩绰判官,虽然没有什么史料记载其业绩,但在杜牧的诗词里出名了。

  杜牧在诗里对他尽是调侃之意,而且描写的场景又那么暧昧,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该当是当年一同常常出入秦楼楚馆的朋友无疑了。

美男何处教吹箫

  个中“二十四桥明月夜,美男何处教吹箫”也成了千古名句。

  “二十四桥”原来也只是座普通的桥,被杜牧这么一写,吃瓜群众们都纷纭臆想起这座桥的神秘传说来。

  据传说,这座桥原名“红药桥”,从前因有二十四名美女在桥上吹箫而有名。
本来这么喷鼻香艳的场景就已经十分吸引人眼球了,再被杜牧这么一宣扬,这座桥顷刻就流芳百世了。

  以至于后来的文人墨客都喜好引用“二十四桥明月”来寄托情怀,如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在他的《扬州慢·淮左名都》里就提到: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杜牧对扬州情有独钟,除了这里是个温顺乡外,就真的没有别的情愫了吗?

  我看未必。

  杜牧自大才高八斗,有匡扶社稷之志,然而却无端陷入“牛党李党”之争,搞得自己两边都不是人。
看看自己在京城混不下去了,无奈之下他自请外放,到了烟花之地——扬州。

  可以说,外放扬州是他生平郁郁不得志的开始。
在他30岁旁边,最愤世嫉俗的年纪里,在扬州这个地方挥洒了数年的青春。

  同时,也是扬州这个地方见证了他的心途经程,就如他后来回忆扬州生活的诗《遣怀》中描述: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首诗可见,杜牧当年在扬州放浪形骸,是用以冲淡心中的失落落与愤慨。
是扬州的风情让他逐渐愈合了心灵上的创伤,进而直面落魄惨淡的人生。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也是千古名句,表面看是描写了墨客放荡不羁的生活态度,实则是抒发了墨客自己万般的无奈与不甘。

  在扬州疗完心灵上的伤,杜牧也改变了贰心不在焉的事情态度。

  随后,他纵然被贬至黄州,也没有再表现出在扬州时的无所作为。
在黄州上任的三年里,他把这一方水土管理得井井有条,深得民心。

落魄江南载酒行

  综上所述,扬州是杜牧人生的一个主要地方,他年轻躁动的心在这里得到了疗愈,虽然之后的人生并没有更好的境遇,但通过了扬州三年生活的参悟,杜牧的思想和心态已经变得更加的成熟和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