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娱不雅观察星 系【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看娱乐热点深度解读,认准理娱君!
被诗词喂大的小神童王恒屹,轻轻松松拿下冠军,太牛了——弁言。
【本文主笔:莎莎】#中国诗词大会#
大家还记得这个脸圆嘟嘟、眼睛滴溜溜转的小男孩吗?
5岁时就背下了300多首唐诗、100多首宋词,认识的汉字超过3000多个。
他便是有着“小神童”之称的王恒屹,是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常客,是诗词文化的小小宣扬者。
王恒屹5岁时就在央视《寻衅不可能》节目上,一战成名。
他参与的寻衅是——从300首古诗词中,随机挑选十联诗句(一句为一联),只保留诗句中的几个字,从而答出全体诗句。十联都答对,视为寻衅成功。
是不是觉得这个题型很眼熟?
没错,这个题型不便是高考语文中的“诗词填空”,对付普通高中生来说,尚且有不小的难度,更何况是5岁的小萌娃?
常日考试题目,会给出诗句的前一句或者后一句,而《寻衅不可能》节目只提示个中的几个字,难度系数极高。
没想到,看着可可爱爱的王恒屹,做起题来,只需张大眼睛,眼珠滴溜溜转两圈,就想出来了,怪不得撒贝宁称他为“行走的中华小诗库”。
央视主持人董卿也十分喜好这个小男孩,对他寄予了深深的期望:
“读书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小屹有一个特殊好的开始,希望能助力异日后的成功……帮助他成为一个更丰富、更宽广、更深厚、很有趣的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看了节目,大家都对这个5岁娃娃敬佩不已,设身处地想想——同样是5岁,有的人还在吵着要玩具、要吃糖,而有的人则已经成了“神童”,从小就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是“别人家的孩子”。
此前,王恒屹还参加过《了不起的孩子》,那时候他才3岁,就已经认识了3000多个汉字,能精确断句,正如节目的名字一样,真是——了不起!
看看坐在他阁下孟非的表情,也是惊喜连连。
在《非常6+1》节目上,王恒屹和其余两个大人一起玩“听歌曲前奏猜歌名”,依旧表现十分突出,稍加思虑,他就想出来了,乃至歌曲前奏刚出来,他就已经抢答了。
更让人惊异的是,王恒屹连很多老歌都知道,小小的脑袋里充满了不雅观众们不知道的惊喜。
王恒屹还在《开门大吉》上玩起了“猜国旗”的游戏,对200多个国家的名字信手拈来,哪怕不常见的国家和国旗,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很多人都猜想,王恒屹肯定是出自书喷鼻香世家、高知家庭,然而,事实却超乎大家想象——
王恒屹的父母常年在上海事情,他一岁多就随着爷爷、奶奶在青岛生活。
爷爷奶奶的学历并不高,只是奶奶何霞是虔诚的诗词爱好者。在王恒屹小时候,就已经熟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了。
何霞在节目里也提到:王恒屹还不到一岁时,他们就每天给他念唐诗、宋词。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下,王恒屹培养起了对诗词的浓厚兴趣。
就这样,萌娃王恒屹成了电视机的“神童”,俨然是一个小明星。
人红了,争议也会随之而来。
一方面,有人认为小小年纪就一贯上电视节目,也不好好学习,背这些古诗词有用吗?
另一方面,又有人认为,王恒屹虽然小小年纪就背下几百首诗词,也只不过是去世记硬背,对诗词的真正意义并不理解。
毕竟,王安石《伤仲永》的故事(年少成名,而终年夜后寥寥无名,落了个“泯然众人矣”的了局),是前车之鉴。
但是王恒屹并不是王安石笔下的“仲永”,他不像“仲永”先天的资质聪颖,而是在后天耳濡目染下,得了门道;王恒屹也不像“仲永”那样,成名后不学习了,反而是一贯在学习,一贯在打破。
这几年,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凭借着高质量节目文化制作水平,深受不雅观众喜好。
《中国诗词大会》最故意思的是“飞花令”:给出一个字或者一个关键词,说出一句诗。
主持人龙洋曾给王恒屹出了一道题——给姓氏说诗句。
比如,蒙曼老师姓蒙,王恒屹对答:“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场上有外国人叫大伟,他答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密语。”
有选手叫向芝谊,他答出,“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王恒屹这反应速率和诗词储备量,真的绝了。以是,彼时,他拿下《中秋诗会》的总冠军,也是实至名归了。
当年,进入总决赛的共有三组家庭,都是学霸家庭,不少不雅观众都对王恒屹和奶奶的组合捏了一把汗。
无论是“掷骰子猜诗句”,还是“看图猜诗句”,王恒屹和奶奶都表现得十分出色。
尤其是“看图猜诗句”环节——由康震老师作画,再由选手猜谜,这对选手的诗词理解能力哀求很高。
每每康老师画到一半,王恒屹就了然于胸了,总是能说出精确答案。
看完了这个节目才创造,王恒屹不是对诗词去世记硬背,而是真的热爱诗词,把诗词意境摸得透透的,这下挑刺的人没话说了吧。
后来,王恒屹在《经典咏流传》中的一首《朝代歌》火速出圈,唱出了中华高下五千年的巍巍历史和文化气概,让人感想熏染到了“少年强,则国家强”的现实意义。
也正是有王恒屹这样的少年,才影响了更多的少年,让他们加入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对中华文化的关注。
本文是作者作为“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而写,来今日头条看娱乐,有点有料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