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诗的形式多样,有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通体回文是指整首诗从末了一个字倒着读到第一个字,都能成为一首新的诗。这种诗的创作难度较高,须要墨客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奥妙的构思。
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都喜好创作回文诗。如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金山寺》,便是一首著名的回文诗。此诗顺读为游景之作,倒读则为一首抒怀诗,别具情趣。
本日,选了几首回文诗,一起来读一读吧!
《菩萨蛮·夏闺怨》
【宋】苏轼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喷鼻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喷鼻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苏轼真乃旷世奇才,其《菩萨蛮·夏闺怨》一词,匠心独运,每句皆可倒读成篇,且意境不减反增,令人叹为不雅观止。此词以夏日闺阁为背景,绘就一幅清凉惬意、略带闺愁却又轻松活泼的生活画卷。
此《菩萨蛮》词,倒读顺吟皆成章,韵味悠长,不减丝毫。夏日炎炎,闺中却是一片清幽宁静,风拂柳庭,人静昼眠,凉意自生,喷鼻香汗薄衫间,更显女子娇柔之态。而“凉衫薄汗喷鼻香”与“喷鼻香汗薄衫凉”,倒读之间,不仅字句流转自若,更添一份夏日特有的清新与文雅。
下片转至闺中情趣,红手捧冰碗藕丝,丝丝清凉,丝丝情意,藕长笑郎,郎笑藕长,闺中嬉戏,轻松活泼,尽显二人情意绵绵。此等描写,不仅展现了夏日闺阁的清凉舒适,更透露出女子内心淡淡的闺怨与对情郎的留恋之情。
整首词,以回文之巧,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既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又让我们感想熏染到了夏日闺阁中那份别样的清新与美好。
苏轼真不愧为大才子,其词作之精妙,令人叹为不雅观止。
《春闺》
【清】李旸
垂帘画阁画帘垂,谁系怀思怀系谁?
影弄花枝花弄影,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夜永,期归梦还梦归期。
那个时期社会风气较为守旧,女性的生活空间多局限于家庭之内,与外界的打仗有限。春天万物复苏,活气勃勃,本是充满希望的时令,但对付那些因各种缘故原由(如战役、科举、做生意等)而不得不离开家乡、远赴他乡的男子们的妻子或恋人来说,春天却成了她们思念与等待的时令。
诗中通过如“垂帘画阁”、“影弄花枝”、“丝牵柳线”、“脸波横泪”、“眉黛浓愁”等的描写,生动描述了闺中女子内心的孤独、哀愁与无尽的思念。她们日复一日地守候在窗前,望着表面的春光,却只能将满腔的思念化作无声的泪水,寄托于那彷佛能通报心意的风、月、花、柳之中。
“永夜寒灯寒夜永,期归梦还梦归期”两句,更是将女子的孤寂与期盼推向了极致。永夜漫漫,唯有寒灯相伴,她们在梦中一次次地期待着心上人的归来,却又一次次地在梦醒时分陷入更深的失落落与绝望之中。
《菩萨蛮》
【清】纳兰容若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
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词人通过风雅的回文构造和细腻的意象描述,展现了一幅幅富故意境的画面,让人感想熏染到时令的变换、光阴的流转以及内心的奇妙情绪的转变。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雾锁寒窗与遥天暮色相对,相互映照,既表现了空间的广阔,又暗示了韶光的深长,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以落花与啼鸦的交织,进一步渲染了凄清哀婉的氛围。花落的瞬间,伴随着乌鸦的啼叫,而乌鸦的啼声又加剧了落花的悲惨。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通过女子衣袖的垂落与瘦影的映现,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孤寂与哀愁。袖罗的轻盈与瘦影的孤寂形成了光鲜的比拟,同时也暗示了人物因思念或忧伤而日渐瘦削。
“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以风剪红丝意象作结,既表现了风的柔柔与锐利,又通过红丝的断裂象征了美好事物的消散与情绪的分裂。读来让人一声嗟叹。
《记梦》
【宋】苏轼
空花落尽酒倾漾,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辗斗晴窗。
倒读:
窗晴斗辗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漾倾酒尽落花空。
这首回文诗描写了苏轼在大雪初晴时做梦梦见的景象。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雪后初晴,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苏轼在窗边清闲地烹制小龙团茶,新火燃起,浅瓯中烘焙的红茶散发出阵阵喷鼻香气,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闲适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倒读的办法,展现了雪融江涨、日上山头的自然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过往光阴的感慨。酒尽花落,空留余喷鼻香,既是对梦境中美好景象的留恋,也是对现实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美好光阴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回文的形式,奥妙地将梦境与现实、自然与人文、闲适与感慨融为一体,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情绪天下。
《两相思》
【宋】李禺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去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寂寞,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读: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羽觞一酌怕空虚。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在顺读的“思妻”中,墨客描述了自己在雪消寒夜中长梦初醒,月光满房,却只见空床,思念起远方的妻子。孤独与寂寞之中,泪水湿透了冰冷的被衾,心中对妻子的归期充满了不愿定与焦虑。
而在倒读的“思夫”中,同样的词句却构建了一个妻子思念远方丈夫的场景。她同样在月光满房之夜,孤枕难眠,泪水涟涟,心中对丈夫的归期也是充满了不愿定与期盼。两首诗通过回文的奥妙构造,使得思妻与思夫的情绪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有中有你的意味。
《秋月》
【清】陈琼仙
轻舟一泛晚霞残,洁汉银蟾玉吐寒。
楹倚静荫移沼树,阁涵虚白失落霜峦。
清琴瀹茗和心洗,韵竹敲诗入梦刊。
惊鹊绕枝风叶坠,声飘桂冷露浸浸。
倒读:
浸浸露冷桂飘声,坠叶风枝绕鹊惊。
刊梦入诗敲竹韵,洗心和茗瀹琴清。
峦霜失落白虚涵阁,树沼移荫静倚楹。
寒吐玉蟾银汉洁,残霞晚泛一舟轻。
清代墨客陈琼仙曾以秋日的景物为名创作了27首回文诗,这些诗的总标题名为《秋宵吟》,个中这首《秋月》,描述了墨客于月下泛舟,树木与山峦在模糊的月光下移动,同时品茗弹琴,在竹声中诗兴颇浓的情景。
《虞美人》
【清】朱杏孙
孤楼倚梦寒灯隔,小雨梧窗逼。
冷风珠露扑钗虫,
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
院空芜绿引喷鼻香浓,
冉冉近薄暮,月映帘红。
倒读: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喷鼻香引。
绿芜空院小栏疏,
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
露珠风冷逼窗梧,
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这首词正读和反读(从末了一个字开始倒读)都能成诗,且保持原有的词牌和韵味。
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女主人公在小雨绵绵的夜晚,独倚寒灯,相思成愁的情景。上片以楼、灯、雨、窗、风、露、钗、环等景物渲染出一片凄美之景;下片则通过女子的容颜和周边环境,进一步陪衬出她的孤寂与幽怨。
除了正读和反读外,朱杏孙的这首词还可以通过调度句读,变成一首七言律诗:
正读七律:
孤楼倚梦寒灯隔,小雨梧窗逼冷风。
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
芜绿引喷鼻香浓冉冉,近薄暮月映帘红。
倒读七律(仍为合格律诗):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喷鼻香引绿芜。
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
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这首词正读倒读,或者变成七言律诗后依旧天衣无缝,充分展示了展示了词人高超的笔墨驾驭能力。
《梅》
【清】张奕光
喷鼻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
霜枝一挺干,玉树几着花。
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倒读:
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斜月穿墙隙,薄烟笼水傍。
花开几树玉,干挺一枝霜。
遮影疏帘半,纱窗绕暗香。
“疏影”“霜枝”“干挺”,寥寥几字就将梅花描写得格外生动有趣。
在有梅花绽放的日子里,光阴彷佛被温顺地拉长,每一缕风都带着淡淡的喷鼻香,轻轻拂过内心,唤醒了沉睡的诗意与宁静。
若能寻一处安谧之所,于窗明几净之中,置一风雅茶盏,泡上一壶清茶,那便是再闲适不过的生活了。
《茶壶回文诗》
【清】黄伯权
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
薄月迷喷鼻香雾,流风舞艳花。
倒读:
花艳舞风骚,雾喷鼻香迷月薄。
霞淡雨红幽,树芳飞雪落。
诗中通过雪、树、花、雨等自然景物的描述,营造了一个清新脱俗、意境悠远的画面,个中却蕴含着墨客对美好生活的神往和追求。通过对雪景、花喷鼻香、月色等美好事物的赞颂,墨客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黄伯权在这首诗中充分展示了其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他利用汉语的独特性和回文诗的形式特点,将一个个看似独立的词语奥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意境深远、韵味无穷的五言绝句。清新淡雅,意境很美,读来让人不克不及自休。
这些回文诗,充分展现了古人们的闲情雅趣和高超的笔墨功底。
怎么样?是不是以为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