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楼而有名,楼以文而著称,好多名楼名阁都有与之匹配的诗词歌赋,比如说,滕王阁因唐代墨客王勃的《滕王阁序》而有名,黄鹤楼因唐代崔颢的《黄鹤楼》而有名,岳阳楼因宋代墨客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有名……

三、岳阳楼

视频加载中...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间界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
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2005年1月30日,入选湖南十大文化遗产;2011年9月,岳阳楼景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读古诗美文赏四大年夜名楼三岳阳楼

视频加载中...

岳阳楼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相传原为东吴横江将军鲁肃的“阅军楼”,两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南朝宋元嘉三年(公元426年)墨客颜延之路经巴陵,作《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诗中有“清氛霁岳阳”之句,“岳阳”之名首次见于诗文),初唐称“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不雅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之后始称“岳阳楼”。

岳阳楼同样也是屡毁屡修,今楼主体是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重修的,为稳固楼基将楼址东移六丈有余,楼顶的玻璃筒瓦全用桐油石灰调拌,隔瓦则以铁铆贯串衔接,楼前石砌靠岸和城墙雉堞,以糯米粉调细瓷灰修砌,刀斧不能入;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2月17日,湖南省政府拨款的岳阳楼重修工程竣工并举行落成仪式。

1983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岳阳楼落架大修,1984年5月1日全面重修工程竣工并对外开放:将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保存了55%以上构件原物,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民国时加砌的三面砖墙换为明清模样形状的贴金雕花门窗;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三楼镶嵌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雕屏,替代之前的吕洞宾塑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视频加载中...

岳阳楼主楼坐西朝东,为长方形体,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构造,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相互榫合,结为整体,没有一颗铁钉,没有一道巨梁;顶覆琉璃黄瓦,构型持重大方。

视频加载中...

历史上,李白、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个中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岳州知军州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有名遐迩。

视频加载中...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致,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想熏染,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纯挚写山水楼不雅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革、风雨阴天晴“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空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视频加载中...

视频加载中...

文章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伤害,仍不放弃空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岳阳楼记》的著名,是由于它的思想境界崇高。
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可见《岳阳楼记》末端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生平行为的准则。

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期许多士大夫的信条。
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纳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派的士大夫应立身行己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不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名贵的。
这两句话所表示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有教诲意义。

视频加载中...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精良的文章。

第一,岳阳楼之大不雅观,古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没故意思。
范仲淹便是采纳了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他的一套。
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奥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致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末了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
范仲淹的别出心裁,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怀制定条约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怀真切,议论精辟。
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浸染,以是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
《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措辞很有特色。
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峰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拍浮。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这些骈句为文章增长了色彩。
作者熬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迪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力。

视频加载中...

全文记叙、写景、抒怀、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比拟,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视频加载中...

岳阳市山、水、楼具备,以水景来言,有匆匆南来的湘江,有浩浩荡荡的东洞庭湖,还有明净如镜的南湖。
以山景来言,金鹗山、君山、龙山、龟山、螺山,仿佛是天公故意给岳阳楼制作的一道道雕屏。
以气候而言,有着“朝晖夕阴,气候万千”的洞庭风光,有“潇湘八景”之列的“洞庭秋月”、渔村落落日“。
风景如画,名胜古迹浩瀚。
以“洞庭天下水,岳阳间界楼”而享誉天下。

附:岳阳楼古诗文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不雅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神仙”,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墨客,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墨客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异,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天子(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豁达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唐]杜甫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童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墨客,杜甫被众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其余两位墨客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异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博识,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题岳阳楼

[唐]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倚曲栏。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朱紫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喷鼻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师长西席,唐代现实主义墨客、唐代三大墨客之一。
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措辞夷易普通,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唐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802年,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历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815年,遭诋毁贬为江州司马;822年,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827年,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846年8月在洛阳逝世,葬于喷鼻香山,赠尚书右仆射。

岳阳楼

[唐]李商隐

其一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其二

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班。

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墨客,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善于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代价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墨客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期间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附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幽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生平很不得志。
去世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岳阳楼

[唐]元稹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元稹(779-831,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从前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众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望洞庭上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不雅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隐士,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墨客,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隐士”。
孟浩然生于盛唐,从前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楚失落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生。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个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墨客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成绩,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墨客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韩十八侍御赐教《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重以自述,足成六十二韵

[唐]刘禹锡

楚望何苍然,曾澜七百里。

孤城寄远目,一写无穷已。

荡漾浮天盖,四环宣地理。

积涨在三秋,混成非一水。

冬游见清浅,春望多洲沚。

云锦远沙明,风烟青草靡。

火星忽南见,月硖方东迤。

雪波西山来,隐若长城起。

独专朝宗路,驶悍不可止。

支川让其威,蓄缩至南委。

熊武走蛮落,潇湘来奥鄙。

炎蒸动起源,积潦搜山趾。

归往无夙夜迟早,包含通远迩。

行当白露时,眇视秋光里。

曙色未昭晰,露华遥斐舋。

浩尔神骨清,如不雅观混元始。

北风忽震荡,惊浪迷津涘。

怒激鼓铿訇,蹙成山岿硊。

鹍鹏疑变革,罔象何恢诡。

嘘吸写楼台,腾骧露鬐尾。

景移群动息,波静繁音弭。

明月出中心,上苍绝纤滓。

素光淡无际,绿静平如砥。

空影渡鹓鸿,秋声思芦苇。

鲛人弄心裁,贝阙骈红紫。

珠蛤吐玲珑,文鳐翔旖旎。

水乡吴蜀限,阵势东南庳。

翼轸粲垂精,衡巫屹环峙。

名雄七泽薮,国辨三苗氏。

唐羿断修蛇,荆王惮青兕。

秦狩迹犹在,虞巡路从此。

轩后奏宫商,骚人咏兰芷。

茅岭潜相应,橘洲傍可指。

郭璞验幽经,罗含著前纪。

不雅观津戚里族,按道侯家子。

携手登高楼,临轩笑相视。

假守亦高卧,墨曹正垂耳。

契阔话凉温,壶觞慰迁徙。

地偏山水秀,客重杯盘侈。

红袖花欲然,银灯昼相似。

兴酣更抵掌,乐极同启齿。

笔锋不能休,藻思一何绮。

伊余负微尚,夙昔惭心腹。

出入金马门,交结青云士。

袭芳践兰室,学古游槐市。

策慕宋前军,文师汉中垒。

陋容昧俯仰,孤志无依倚。

卫足不如葵,漏川空叹蚁。

幸逢万物泰,独处穷途否。

锻翮重叠伤,兢魂再三褫。

蘧瑗亦屡化,左丘犹有耻。

桃源访仙宫,薜服祠山鬼。

故人南台旧,一别如弦矢。

目前会荆峦,斗酒相宴喜。

为余出新什,笑抃随伸纸。

晔若不雅观五色,陶然臻四美。

委曲风涛事,分明穷达旨。

洪韵发华钟,凄音激清徵。

羊濬要共和,江淹多杂拟。

徒欲仰高山,焉能追逸轨。

湘洲路四达,巴陵城百雉。

何必颜光禄,留诗张内史。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
杜佑入朝为相后亦迁监察御史。
贞元末年,加入以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
唐顺宗登基后参与“永贞改造”。
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来宾,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刘禹锡诗文俱佳,阅读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著有《刘梦得文集》《刘来宾集》,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剖析“定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岳阳楼别窦司直

[唐]韩愈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南汇群崖水,北注何旷达。

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

自古澄不清,环混无归向。

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

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巍峨拔嵩华,腾踔较健壮。

声音一何宏,轰輵车万两。

犹疑帝轩辕,张乐就空旷。

蛟螭露笋簴,缟练吹组帐。

鬼神非人间,节奏颇跌踼。

阳施见夸丽,阴闭感惨恻。

朝过宜春口,极北缺堤障。

夜缆巴陵洲,丛芮才可傍。

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

余澜怒不已,喧聒鸣瓮盎。

明登岳阳楼,辉焕朝日亮。

飞廉戢其威,清晏息纤纩。

泓澄湛凝绿,物影巧相况。

江豚时出戏,惊波忽荡漾。

时当冬之孟,隙窍缩寒涨。

前临指近岸,侧坐眇难望。

涤濯神魂醒,幽怀舒以畅。

主人孩童旧,握手乍忻怅。

怜我窜逐归,相见得无恙。

开筵交履舄,烂漫倒家酿。

杯行无留停,高柱送清唱。

中盘进橙栗,投掷倾脯酱。

欢穷悲心生,婉娈不能忘。

念昔始读书,志欲干霸王。

屠龙破千金,为艺亦云亢。

爱才不择行,触事得谗谤。

前年出官由,此祸最无妄。

公卿采浮名,擢拜识天仗。

奸猜畏弹射,斥逐恣诳骗。

新恩移府庭,逼侧厕诸将。

于嗟苦驽缓,但惧失落宜当。

追思南渡时,鱼腹甘所葬。

严程迫风帆,劈箭入高浪。

颠沈在须臾,忠鲠谁复谅。

生还真可喜,克己自惩创。

庶从今日后,粗识得与丧。

事多改前好,趣有获新尚。

誓耕十亩田,不取万乘相。

细君知蚕织,稚子已能饷。

行当挂其冠,死活君一访。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昌黎师长西席”。
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诲家。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
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
官场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辅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

(时予权知岳州事)

[唐]窦庠

巨浸连空阔,危楼在杳冥。

稍分巴子国,欲近老人星。

昏旦呈新候,川原按旧经。

舆图封七泽,天限锁重扃。

万象皆归掌,三光岂遁形。

月车才碾浪,日御已翻溟。

落照金成柱,馀霞翠拥屏。

夜光疑汉曲,寒韵辨湘灵。

山晚云常碧,湖春草遍青。

轩黄曾举乐,范蠡几扬舲。

有客初留鹢,贪程尚数蓂。

自当徐孺榻,不是谢公亭。

雅论冰生水,雄材刃发硎。

座中琼玉润,名下茝兰馨。

假手诚知拙,斋心匪暂宁。

每惭公府粟,却忆故山苓。

苦调当三叹,知音愿一听。

自悲由也瑟,敢坠孔悝铭。

野杏初成雪,松醪正满瓶。

莫辞今日醉,长恨古人醒。

窦庠,唐朝人,曾任登州刺史。
窦叔向之子,家中还有四位兄弟:窦常、窦牟、窦群、窦巩,窦氏一老五小俱以诗驰声当代,且与同时名仕常衮、包佶、元稹、白居易、韩愈、韩皋、房孺复、韦夏卿、武元衡、裴度、令狐楚等过从友善,多有酬唱,著有《窦氏联珠集》。
《全唐诗》收有其诗作二十一首。

秋日登岳阳楼晴望

[唐]张碧

三秋倚练飞金盏,洞庭波定平如刬。

天高云卷绿罗低,一点君山碍人眼。

漫漫万顷铺琉璃,烟波阔远无鸟飞。

西南东北竞无际,直疑侵断上苍涯。

屈原回日牵愁吟,龙宫感激致应沈。

贾生干瘪说不得,茫茫烟霭堆湖心。

张碧,字太碧,唐末墨客,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
屡举进士不第,寄情诗酒,慕李太白之高致,其诗风受李白、李贺、贯休影响较深。
善于古风,多鞭笞阴郁现实,同情人民疾苦,有《张碧歌诗集》一卷。

岳阳楼

[唐]江为

倚楼高望极,展转念出息。

晚叶红残楚,秋江碧入吴。

云中来雁急,天末去帆孤。

明月谁同我,悠悠上帝都。

江为,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950年前后(汉隐帝乾祐末)在世,字以善,晚唐五代时建州人,其先宋州考城人,文蔚之子,避乱家建阳。

登岳阳楼有怀寄座主相公

[唐]曹邺

南登岳阳楼,北眺长安道。

不见升平里,千山树如草。

骨肉在南楚,沈忧起常早。

白社愁成空,秋芜待谁扫。

常闻墨客语,西子不宜老。

赖识丹元君,时来语蓬岛。

曹邺,字邺之,桂州(桂林)阳朔人,与晚唐著名墨客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

岳阳楼

[唐]刘长卿

行尽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两嵯峨。

楼前归客怨秋梦,湖上美人疑夜歌。

独坐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墨客。
后搬家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
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

一题作南州有赠

[唐]贾至

极浦三春草,高楼万里心。

楚山晴霭碧,湘水暮流深。

忽与朝中旧,同为泽畔吟。

停杯试北望,还欲泪沾襟。

贾至(718-772)字幼隣,唐代洛阳人,贾曾之子。
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卒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年五十五岁。
擢明经第,为军父尉。
安禄山乱,从唐玄宗幸蜀,知制诰,历中书舍人。
时肃宗登基于灵武,玄宗令至作传位册文。
至德中,将军王去荣坐事当诛,肃宗惜去荣材,诏贷去世。
至切谏,谓坏法当诛。
广德初,为礼部侍郎,封信都县伯。
后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卒,谥文。
至著有文集三十卷,《唐才子传》有其传。

岳阳楼晚望

[唐]崔珏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薄暮尚凝望,数行烟树接荆蛮。

崔珏(生卒年不详),字梦之,清河(今属河北)人,唐代墨客。
唐宣宗大中(847年-859年)间,登进士第。
曾为荆南崔铉幕僚。
被荐入朝,任秘书省校书郎,迁侍御史。
崔珏诗深受齐梁体、杜甫及李商隐作品影响,修辞丰富,巧用对仗、比喻、夸年夜、想象、互文、用典等手腕,措辞精妙绝伦。
以《和朋侪鸳鸯之什》著名,因此获称“崔鸳鸯”。

登岳阳楼

[宋]冯时行

湖面层收雨露开,浪声千里急奔雷。

草迎云梦秋光去,帆带衡阳晓色来。

帝子不归林叶下,楚魂堪吊暮鸿哀。

羁游到此偏增感,况悼长沙流放才。

题岳阳楼

[宋]冯时行

洞庭涵浸八百里,岳阳楼高跨湖尾。

天空地迥豁疏襟,有客临风来徙倚。

是时寒冬景象昏,惨淡愁杀湘君魂。

层栏半落烟氛外,浩荡犹恐旋乾坤。

异时清霄玉鉴白,空明月路飞仙客。

明朝露华洗七泽,万顷寒光天一色。

眼中未见此境好,异日扁舟吾未老。

再登岳阳楼

[宋]冯时行

楼高临迥渚,天阔上丹梯。
云尽树不去,水平天更低。
江湖分去住,吴楚亘东西。
遐瞩宽幽抱,愁多望转迷。

冯时行(1100-1163),字当可,号缙云,祖籍浙江诸暨(诸暨紫岩乡祝家坞人)。
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状元,历官奉节尉、江原县丞、左朝奉议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贬,于重庆结庐授课,坐废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
著有《缙云文集》43卷,《易论》2卷。

岳阳楼纪兴

[宋]郭知运

淼淼长江百尺楼,楼头宿雨坐来收。

天连衡岳烟光淡,日抱潇湘水气浮。

风月岂消今古恨,江湖空代庙廊忧。

风波满目乡关远,梦绕鸳湖问钓舟。

郭知运(1132-?),宋临安盐官人,字次张,自号息庵老人。
幼刻志向学。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
秦桧强与为姻,知运勿乐,遂停婚。
仕至荆州守。
倦于荣利,卜居双庙之西。
有《猥稿》,已佚。

十仲春乙卯登岳阳楼丙辰再登

[宋]张栻

维舟径上岳阳楼,风雨排空暝不收。

嫡重来天色好,君山元自翠光浮。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师长西席,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
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
南宋初期学者、教诲家。
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登岳阳楼二首

[宋]陈与义

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其二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宋]陈与义

岳阳壮不雅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己酉中秋之夕与任才仲醉於岳阳楼上明年十一

[宋]陈与义

去年中秋洞庭野,寒瑶万顷兼天泻。

岳阳楼上两幅巾,月入栏干影洒脱。

世间此影谁能孤,狂如我朋侪所无。

一梦经年无续处,道州还见倚楼图。

又登岳阳楼

[宋]陈与义

岳阳楼前丹叶飞,栏干留我不须归。

洞庭镜面平千里,却要君山相发挥。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搬家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精彩墨客,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卖花声 题岳阳楼

[宋]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
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
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顾夕阳杠尽处,应是长安。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
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
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入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词作与苏轼风格附近,以是有的作品被人误为苏词。
其文集今存《画墁集》8卷,补遗1卷,有《知不敷斋丛书》本及《丛书集成》本。
词存四首,以《卖花声》为最精彩。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宋]黄庭坚

投荒万去世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甯子与追和予岳阳楼诗复次韵二首

[宋]黄庭坚

其一

去年新霁独凭栏,山似樊姬拥髻鬟。

个里宛然多事在,世间摇望但云山。

其二

轩皇乐罢拱朝班,天地为家不闭关。

惟有金炉紫烟起,至今留作御前山。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个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不雅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岳阳楼

[宋]陆游

身如病鹤短翅翎,雨雪飘洒号沙汀。

天风忽吹不得住,东下巴峡泛洞庭。

轩皇张乐虽已矣,此地至目前百灵。

雄楼岌嶪镇吴楚,我来举手扪天星。

帆樯才放已模糊,云气乱入何冥冥。

鼋鼍出没蛟鳄横,浪花遮尽君山青。

黄衫仙翁喜无恙,袖剑近到城南亭。

面前俗子败人意,安得与翁同醉醒。

陆游(1125-1210),字务不雅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南宋期间文学家、史学家、爱国墨客。
尚书右丞陆佃之孙。
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命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
乾道七年(1171年)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反省官,不久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珍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
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留下绝笔诗《示儿》。
陆游生平笔耕不辍,有《剑南诗稿》传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

柳梢青 岳阳楼

[宋]戴复古

袖剑飞吟。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

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陪虞使君登岳阳楼

[宋]戴复古

片帆飞过洞庭来,百尺巍巍水面开。

疑泛灵槎上天河,如从弱水到蓬莱。

钧天广乐无闻矣,袖剑神仙安在哉。

物物尽随波浪去,君山一点独崔嵬。

戴复古(1167-约1248),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晒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墨客。
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
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响公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晚年总结诗歌创作履历,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
生平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
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登岳阳楼

[宋]萧德藻

荒村落三月不肉味,并与瓜茄倚阁休。

造物於人相补报,问天赊得一山秋。

登岳阳楼

[宋]萧德藻

不作苍茫去,真成游荡游。

三年夜大郎客,一柁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萧德藻,南宋墨客,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闽清(今属福建)人。
生卒年不详。
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
初任尤川县丞,后为湖北参议,再调湖州乌程令。
因爱当地山水之美,遂移家乌程,住县中屏山,其地有千岩之胜,以是自号“千岩老人”,表示归隐不仕。
后曾一度到福州担当福建安抚司参议的闲职,卒年不详。
宋人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说道:“如果萧不早去世,即杨万里犹出其下。
”可见他在南宋诗坛上的地位。
杨万里将他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举,称为“四诗翁”、“四诗将”。
著有《千岩择稿》七卷,去世后由杨万里作序刊行,元代时在永州被毁。
清郑方坤《全闽诗话》载《古梅》(二首)、《采莲曲》(二首)、《次韵傅唯肖》、《登岳阳楼》、《虞美人草》、《詹公祠》、《樵夫》等九首和一些零句。

岳阳楼杂咏十二绝

[宋]胡寅

其一

沅澧澬湘此并行,涨流洄薄又东倾。

西南或与天为际,禹贡如何不记名。

其二

朱楼深稳可凭栏,万顷波光一目间。

不见惊鸿偏凤髻,空余天鉴写云鬟。

其三

黄帝钧天曲未终,至今烟粮舞鱼龙。

临风更欲吹长笛,摇荡波心碧玉峰。

其四

祖龙游豫亦荒哉,风折云颿匆匆驾回。

一怒赭山何所损,依然苍翠似蓬莱。

其五

虏马超江又饮湖,湖中今有卧龙无。

青蛇袖手将何用,漫说飞仙胆气粗。

其六

汨潭桂酒奠三闾,尚想夷犹泛五潴。

进退存亡皆有义,怀沙处去世是何如。

其七

玄德骁雄世所知,蛟龙宁肯在污池。

馆于贰室谋何陋,借与全荆意自奇。

其八

风烈言言滕子京,岂於荒怪未全明。

尼姑狡狯遥相幻,雷电那知有姓名。

其九

有时风浪战城西,何啻渔阳万鼓鼙。

狎水蚩蚩忘垫溺,谁人能续偃虹堤。

其十

大手文章浪得名,佐王功业亦何成。

独余不证元忠事,努力还因宋广平。

其十一

李杜词源广更深,数篇春涨渺云岑。

争如一首修楼记,妙写仁人出处心。

其十二

范公才具济川舟,文字居然最高级。

第向遗文窥远意,原言忧乐继前修。

胡寅(1098-1156),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师长西席,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后搬家衡阳。
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
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
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
桧去世,复官。
与其父胡安国,弟胡宁、胡宏,堂弟胡宪,共创闽中理学,被学界誉为“胡氏五贤”。
他们的思想对朱熹、张杖、吕祖谦的理学形成产生了主要影响。
所著《题酒边词》一文,在词学史上有一定影响;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拙见》、《斐然集》等。

登岳阳楼

[宋]麻温其

湖边景物属秋日,楼上风光似去年。

仙侣缑生留福地,湘娥帝子寄哀弦。

云门自统轩台外,木叶偏飞楚客前。

纵目江山何处是,一帆万里信归船。

麻温其,北宋墨客,居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麻家卸村落),为宋太宗时前青州录事参军麻希孟之孙,宋真宗大中祥符间登进士第,宋仁宗时自尚书员外郎直集贤院,除开封府判官。
《全唐诗》误作唐人收入。

题岳阳楼

[宋]刘仙伦

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

水声轩帝钧天乐,山色玉皇喷鼻香案烟。

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

东南无此登临地,遣我飘飘意欲仙。

刘仙伦(生卒年不详)一名儗,字叔儗,号招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与刘过齐名,称为“庐陵二布衣”。
著有《招山小集》一卷。
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为《招山乐章》一卷。

登岳阳楼

[宋]陈杰

扁舟小系画栏西,万里清光一拄颐。

湖面欲包天外去,峤鬟疑割海中来。

高空自泻轩皇乐,元气长涵老杜诗。

庆历残碑重回顾,此生何限退忧时。

陈杰,字焘父,洪州丰城(今属江西)人。
南宋理宗淳祐十年(1250)进士,授赣州簿。
历知江陵县,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兼制置司参谋。
据集中诗篇,知其还做过知州和短期朝官。
宋亡,隐居东湖。
有《自堂存稿》十三卷(《宋史艺文志补》),已佚。

登岳阳楼

[宋]赵蕃

其一

太史南游上会稽,爱奇端欲助文辞。

萧骚白发离骚国,不到巴陵终欠诗。

其二

自昔骚人半此州,不因流放即淹留。

我今毋负仍非客,何事泛然还一游。

其三

几思假日赋登楼,风雨连连不肯休。

待得晴时又成去,再三举手谢沙鸥。

其四

晚风何许递参差,南望令人思九疑。

渺渺烟波莫能极,谁云一苇可杭之。

二十八日同临湘尉曹吕益卿登岳阳楼

[宋]赵蕃

其一

地已兼旬住,楼孤百尺登。
谁与同我适,政尔待君曾。
韩杜愁来读,西南乐得朋。
仲春新雨霁,山远水波兴。

其二

草没重湖路,帆孤一叶舟。

飘风来复断,冻雨落还收。

游目穷天末,题诗欠笔头。

登临有如此,好在岳阳楼。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
南宋墨客,学者。
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
谥文节。
诗宗黄庭坚,与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号涧泉)有“上饶二泉”之称,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
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个中诗四卷)。

和廖守岳阳楼韵三首

[宋]王炎

其一

湖水无波亦蹴天,君山蟠结独岿然。

未须吊古怀骚客,聊复凭虚揖吕仙。

霁月光风供笑傲,长篇短句总流传。

尊中史有蒲萄绿,试作长鲸饮百川。

其二

蛟螭旗尾拥楼头,偃仰胡床护一州。

水阔三江成汇泽,风高六月有清秋。

长吟不减白苹句,坐啸能分黄屋忧。

凭槛可穷千里目,角声呜轧楚帆收。

其三

暗香燕寝憩儒先,出对湖山一莞然。

红旆小驱聊缓带,青云直上且扬鞭。

肯容坐客同挥麈,莫惮行厨费击鲜。

种就巴丘桃李迳,不应画诺更留连。

王炎(1137或1138-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词人。
孝宗乾道五年(1169)进士,调明州法律参军,再调崇阳簿,后授潭州教授、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除太学博士,迁秘书省著作郎;除军械少监,迁军营监;历知饶州、湖州,不畏豪强,终以诽被罢。
嘉定十一年(1218年),卒,年八十一岁。
生平著述甚富,有《读易条记》《尚书小传》《礼记解》《论语解》《孝圣解》《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等;《词集《双溪诗余》;文集《双溪文集》,内附词1卷。
《全宋词》第三册录其词52首,《全宋诗》卷二五五九至二五六七录其诗9卷,《全宋文》卷6090至6112编其文为23卷。

岳阳楼晚眺即事叠韵四首

[宋]高善濂

其一

危楼缥缈倚阑斜,无数残阳噪乱鸦。

过客扬帆冲雪浪,渔人举网出银花。

子声落纸间听奕,舌本留喷鼻香为别茶。

巫峡潇湘恣极览,谁言了望当归家。

其二

无聊凭眺目西斜,替恨成啼集暮鸦。

远树云中浮墨障,游鱼镜底去菱花。

临高每忆登楼赋,遣兴还尝觅句茶。

到处羁愁多瑟缩,何如烟浦钓人家。

岳阳楼

[宋]王之道

云开层不雅观切高寒,三面江湖一壁山。

眼界不知多少远,望中幽鸟暮飞还。

王之道(1093-1169),宋朝官员,字彦猷,庐州濡须人。
宣和六年(1124)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
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等作品传于世。

夜梦吕洞宾仙翁忽忆戊午西游岳阳楼老木居士

[宋]方回

夜来忽梦洞宾仙,四十年前戊午年。

老树精祠不雅观画像,岳阳楼醉诵诗篇。

喜逢巾裹原形似,获接杯行岂有时。

唤起沅湘旧游兴,洞庭飞过水如天。

方回(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
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
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
寻罢归,遂肆意于诗。
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岳阳楼

[宋]赵汝鐩

其一

洞庭雄压岳阳楼,万里风烟万里秋。

旁边江湖同浩荡,东西日月递沉浮。

青蛇鸣袖神仙过,古瑟弹湘帝子游。

朝暮飞鸥千百点,送迎城下去来舟。

其二

洞庭雄压岳阳楼,万里风烟万里秋。

旁边江湖同浩荡,东西日月递沉浮。

青蛇鸣袖神仙过,古瑟弹湘帝子游。

朝暮飞鸥千百点,送迎城下去来舟。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
宋太宗八世孙。
宁宗嘉泰二年进士。
理宗绍定二年(1229)改知郴州,四年(1231)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
理宗淳祐五年(1245),出知温州,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
八年(1248)归葬袁州故里。
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

岳阳楼望洞庭

[宋]甄龙友

风定空澄气浑然,恍如太极未分前。

只因有浪知为水,若遇无云总是天。

旧说君山嶷帝乐,新同老木识飞仙。

而本年夜洞黄庭客,又着题诗记岁年。

甄龙友,后改良友,字云卿,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搬家乐清(今属浙江)。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
官国子监簿。

登岳阳楼

[宋]李延永

转地倾荆水,连天涨洞庭。

势疑吞郡邑,怒欲辟雷霆。

重登岳阳楼望君山

[宋]王偁

南湖烟水接天流,天涯青螺掌上浮。

欲吊湘君何处是,不堪重倚岳阳楼。

王偁,字季平,南宋眉州(今四川眉山市)人。
庆元年间(1195—1200),为吏部郎中,后任承政郎、龙州知州,末了官至直秘阁。
搜集北宋9朝的业绩,编辑成130卷的《东都事略》。
另著有史籍《西夏事略》。

泊舟洞庭云薄天空湖光可爱恨未登岳阳楼耳

[宋]阳枋

昨日兰桡逐顺流,目前湖口泊归舟。

千山日暖雪花散,万里风高云叶收。

江影曲通西蜀还,湖光横与北溟浮。

岳阳奇眺嗟犹欠,付与他年稳上楼。

阳枋(1187-1267),初名昌朝,字宗骥,易名枋,字正父,门人称字溪师长西席。
合州巴川(今四川铜梁)人。
南宋文学家、墨客、官员。
淳祐元年(1241年)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年),监昌州酒税,摄广安学官;次年,改大宁监法律参军;淳祐八年(1248年),调绍庆府学教授,摄郡通守。
晚年以幼子阳炎卯贵,加官至朝散大夫致仕。
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去世,享年八十一。
其“文章皆胸中道义一派流出,故夷易而造理,不尚奇怪,雅好谪仙诗体”。
著有《易说》《图象》《家训》及诗词等12卷,已佚。

岳阳楼

[宋]周弼

凭高望尽寂寥天,与我闲情共渺然。

平展暮云三百里,积停春水二千年。

沙洲横渡荆江雨,石塔遥分岳麓烟。

老我未闻飞剑术,想须今度遇回仙。

周弼(1194-1255),字伯弜,(又作伯弼,正卿),汝阳(今河南汝南)人,祖籍汶阳(今山东汶上)。
诗字画皆工,尤擅画墨竹。
宁宗嘉定间进士,曾任江夏令。
生前刊有《端平集》十二卷,已佚。
宝佑五年,李龏摘其古律体诗近二百首,编为《汶阳端平诗隽》四卷。
传世作品有墨竹双禽图,古柏翠鸟图。

岳阳楼

[宋]黄公度

后乐先忧记饱不雅观,兹楼今始得凭栏。

吐吞五水波涛阔,出纳三光境界宽。

黄帝乐声喧广宙,湘君山影浸晴澜。

江山何独助张说,整顿清晖上笔端。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
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
后被秦桧诬陷,罢归。
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不雅观。
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
桧去世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丁已闰月六日登岳阳楼》

[宋]李曾伯

二十年前典此州,经行中又几春秋。

青山面孔元无恙,白发形骸祗自羞。

客子登临知有酒,古心忧爱在斯楼。

凭栏慨想飞吟过,水视杯坳芥视舟。

李曾伯(1198-1268),字长孺,号可斋。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
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
其词喜用年夜方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华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
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岳阳楼望洞庭

[宋]吕蒙正

八月寒涛溅碧空,片帆悠飏信秋风。

探珠直待骊龙睡,莫遣迷津浩渺中。

吕蒙正(944-1011),字圣功,河南洛阳人。
太平兴国二年(977),考中状元后,授将作丞,出任升州通判。
与贾黄中、宋白、李至、苏易简,同拜翰林学士,时称“五凤齐飞入翰林”。
后步步高升,三次登上相位,封为许国公,授太子太师。
大中祥符四年(1011),去世,终年六十八,追赠中书令,谥号文穆。
他所作的《寒窑赋》为饱含人生哲理的名篇,“天故意外风云,人有夙夜迟早祸福”即出自于此。

岳阳楼不雅观洞庭

[宋]石赓

洞庭白波如雪山,玄月颠风初作寒。

乾坤荡活漫无际,岳阳楼中方好看。

居人习气占天色,短艇高樯绝行迹。

一点君山乍有无,鱼龙作坏三闾宅。

楼上不雅观湖壮思生,巴陵酒熟喷鼻香出瓶。

倾壶快饮为君尽,醉杀谪仙诗始成。

二年持节临荆部,扁舟此地常来去。

今日凭高觉胆惊,归欢莫与风涛过。

石赓,字声叔,杏林高浦(泉州同安)人。
北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累迁大理丞。
王安石奇其文而荐之,历广西运判。
哲宗元祐五年知台州。

岳阳楼

[宋]陶梦桂

朱栏独倚晚天晴,唤起江湖万里情。

风撼君山波浩荡,云归衡岳月分明。

飘飘杜老乘槎兴,杳杳轩皇奏乐声。

好把天瓢盛此水,涤除旱魃作秋成。

陶梦桂(1180-1253),字德芳,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人。
宁宗嘉定十三年(1120)进士,调德安府司户参军;辟为安陆军节度推官;入荆南、四川安抚司幕;历知吉州万安、鄂州武昌县,通判辰州、岳州;官至朝请郎;理宗嘉熙三年(1239)命知容州,未赴。
闲居十五年,宝祐元年卒,年七十四。
有《平塘陶师长西席诗》三卷(卷三为附录)。

岳阳楼望洞庭

[宋]张经

每因蜀水涨,横遏楚江流。

气候吞云梦,波澜彻夏秋。

风云几开阖,日月自沉浮。

欲济谁舟楫,乾坤独倚楼。

张经,名或作泾。
宋苏州人。
善杂画,尤精传模。
米芾称其翎毛、芦雁不俗。

登岳阳楼

[宋]张埴

其一

临风把酒此何时,白首登临亦暮迟。

一片湖光寒日里,品题都是北来诗。

其二

冻云吹尽楚天宽,鸿去冥冥叫不还。

饶得两翁文墨在,至今楼上伴君山。

其三

坐拥湖山把一麾,当年吏部只吟诗。

平章功业如今许,弃了吟诗选得碑。

张埴,字养直,号泸滨,宋吉水(今属江西)人。
早游湖湘间,有诗名。
著有《情性集》,已佚。
其诗据《永乐大典》、《诗渊》所录,编为一卷。

登岳阳楼

[元]傅若金

驰传自上苍,凭高忆往年。

阑干映水迥,埤堄与云连。

江合沅湘大,山侵楚蜀偏。

蜃郎通别井,龙女宅重渊。

日月鸿蒙里,风沙浩荡前。

骊珠秋后冷,犀火夜深燃。

张乐犹疑奏,乘槎欲并仙。

登临停去骑,宠饯惜离筵。

地气南交卸,天文北极县。

赋惭王粲作,诗拟杜陵传。

渺渺衡阳雁,迢迢浪泊鸢。

早春回汉节,应得泛湖船。

傅若金(1303-1342),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落镇塘里村落)人。
少贫,学徒编席;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
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
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
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学诗于范梈,得范梈赏识;在大都时,与当时文人黄溍、欧阳玄、王沂、许有壬等皆有唱和往来,虞集、揭傒斯更推奖有加,认为其是范梈的继续者。
著有《牛铎音》《初稿》《南征稿》等。
《四库全书》收录了《傅与砺诗文集》,并说“今不雅观其集,当以士祯为定论”;胡应麟《诗薮》云其五律雄浑悲壮,有“老杜遗风”。

水龙吟

登岳阳楼,感郑生龙女事,谱大曲薄

[元]白朴

洞庭春水如天,岳阳楼上谁开宴。

飘零郑子,危栏倚遍,山长恨远。

何处兰舟,彩霞浮漾,笙箫一片。

有娥眉起舞,含嚬凝望,分明是、旧仙媛。

风起鱼龙浪卷,望行云、飘然不见。

人生几许,悲欢离聚,情钟难遣。

闻道当时,汜人能诵,招魂九辩。

又何如乞我,轻绡数尽,写湘中怨。

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生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紧张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立时》《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水龙吟

用杨修甫学士登岳阳楼韵

[元]曹伯启

岳阳西望荆州,倚楼曾为思刘表。

国亡家破,当时豪俊,鱼沉雁渺。

王霸纷更,乾坤摇荡,废兴难晓。

记不雅观山纵酒,巡檐索句,宿官舫,篷窗小。

不畏黑风白浪,伴一点、残灯斜照。

棹歌明发,天光无际,得舒晴眺。

万里驰驱,千年陈迹,数声悲啸。

试闲中想像,兴来陶写,付时人笑。

曹伯启(1255-1333),字士开,晚年自号汉泉,中书省济宁路砀山县(今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人。
元世祖至元中荐除冀州教授,累迁集贤侍读学士,进御史台侍御史,又出为浙西廉访使。
泰定初以年迈辞职。
天历初,又起为淮东廉访使、陕西诸道行御史台中丞,后以年迈辞而不起。
卒谥文贞。
其脾气庄肃,奉身清约,喜提携文士。
能诗文,欧阳玄称其诗“思致敏赡,襟韵朗夷,临文抒志,唐突天成”。
著有《曹文贞公诗集》(一名《汉泉漫稿》)十卷。

至岳州宿岳阳楼

[元]陈秀民

荡桨溯流光,登楼望八荒。

江山出图画,天地入舟航。

夜静星文动,秋高月色凉。

题诗怀李白,搔首鬓沧浪。

岳阳楼夜宿

[元]陈秀民

湘灵瑟鼓潇潇夜,龙女笙吹淡淡秋。

楚曲吴歌相互答,岭猿巴鸟不胜愁。

陈秀民,元代温州人,一作嘉兴人,字庶子。
博学善书。
为武冈城步巡检,知常熟州。
历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翰林学士。
有《寄情稿)传世。

奉酬段御史登岳阳楼之作,时分理盗贼至海康

[元]范梈

谁好手铺湘水平,刬却君山看洞庭。

前人已骑黄鹤去,楼前乱芷春兰青。

岂知绣衣后千载,远违凤阙来江城。

凭高吊古落日紫,领客置酒开云屏。

酒酣点笔赋新句,薄海传诵令人惊。

忆我初游白玉京,与君联步巴结明。

手宣皇猷敷帝绩,济济学士如登瀛。

一行竟堕万里外,回顾沧浪思濯缨。

守官区区事无补,惟有白发欺人生。

牂牁水外万竹底,四季鸟语烟边鸣。

忽忽此地复相见,恍如幽梦来仙灵。

中宵秣马不遑暇,君又北乡予南征。

如兹后会复何日?念之使我双涕泣。

宫中贤人总四溟,所过海岳须澄清。

铁冠峨峨望天下,青霄快展皆修程。

由来豺虎伏仁兽,况有鹰隼当秋横。

明夜相思隔云雨,月落高台闻笛声。

范梈(pēng)(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师长西席,清江(今江西省樟树)人。
元代墨客,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
元至大元年(1308)进京,被荐为翰林院编修。
后升为海北海南道廉访司照磨,翰林应奉,福建闽海道知事。
天历二年(1329),授湖南岭北道廉访司经历。
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厚,用力精湛,有《范德机诗集》。

登岳阳楼

[明]包圣

春城携伴共跻攀,纵目风烟惨淡间。

桂岭北来还有瘴,洞庭南上却无山。

江通巴子三千里,云锁湘娥十二鬟。

为语游人莫吹笛,潜龙渊在月波湾。

岳阳楼晚眺

[明]张含

凉风八月秋,独倚岳阳楼。

水自蚕丛国,山含鹦鹉洲。

过雁防湖阔,哀猿动客愁。

龙归锦云散,铁笛起渔舟。

张含,云南永昌人(今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人,字愈光。
明正德中举人。
少与杨慎同学,至老相互唱酬。
尝师事李梦阳,友何昌友。
工诗。
有《禺山诗选》、《禺山七言律钞》、《禺山文集》。

岳阳楼

[明]高濲

巴陵城上岳阳楼,楼外长江昼夜流。

残雨数峰衡岳晓,暮云孤树洞庭秋。

神仙夜奏沙边笛,估客春移树杪舟。

十二危阑闲纵目,满汀杨柳不胜愁。

高濲,明福建侯官人,字宗吕,号石门子,又号霞居子、髯仙子。
尝分教曹州,迁清远。
善画山水人物花鸟。
工书法,隶草八分,俱称逸品。
能诗文,与傅汝舟齐名,为十才子之一。
有《石门集》。

岳阳楼

[明]杨基

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登岳阳楼望君山

[明]杨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墨客,字孟载,号眉庵。
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
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去世于工所。
以诗著称,亦兼工字画,尤善绘山水竹石。
其诗风清俊纤巧,个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
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

登岳阳楼

[当代]老舍

昨别秦皇岛,今上岳阳楼;

湖光八百里,风色近中秋。

鱼米荣公社,云波歌壮游;

凭栏欣北望,昼夜大江流。

登岳阳楼题三秋图

[当代]老舍

天上一轮月,亭前双桂花。

喷鼻香风随我去,一起到长沙。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当代小说家、作家、剧作家、墨客,措辞大师、公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得到“公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曾创作旧体诗约300首,12万字旁边;新诗三首,皆为长诗。

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