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凝虽有才,脾气却挺怪,他为人十分清高,从前拜在韩愈门下时,得不到韩愈的重视,直接留诗一首就拂袖而去。
虽是怪才,但唐代的墨客们都挺豁达大气,哪怕是诗写得不好,脾气再怪,也不会有人出来挑衅,但偏偏徐凝写诗却招来了不少是非。

首先,白居易为了捧他得罪了杜牧。
当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无意间瞥见徐凝在开元寺题写的一首咏牡丹诗,很是喜好,从此便与徐凝集为好友。
后来徐凝和另一位张祜一同求白居易举荐,白居易当时只有一个名额,便捧了徐凝弃了张祜。
恰好这张祜是杜牧的好友,这下子白居易算是把小杜给得罪了,小杜乃至专门在七言诗《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中讽刺白居易没长眼睛,分不清好赖。

而后,徐凝还由于写了首《庐山瀑布》,引起了苏轼的不满,称他这首诗是恶诗。
按理说,苏轼在世的时候徐凝早就离世了,为何苏轼偏要和他过不去?缘故原由是苏轼认为这首诗是模拟自己的偶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而且仿得还很没有水平。

对付徐凝和张祜谁水平更高,以及他的《庐山瀑布》是不是真的写得很差劲,后世文坛名家们一贯是见仁见智,不雅观点不一。
但对付徐凝的另一首七言绝句,大家却很是服气,这首诗名叫《忆扬州》。
笔者认为这是一首扬州人都该全文背诵的诗作,全诗短短28字,让苏轼服气,让扬州扬名:

一首扬州人该全文背诵的古诗短短28字让苏轼服气让扬州立名

《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这是一首怀念故人的作品,前两句中的“萧娘”和“桃叶”都是指墨客思念的佳人。
诗的前两句,墨客不直接写自己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在想着远方的自己,这是唐诗中惯用的写法。
佳人脸薄承受不了眼泪,那细眉长长的显得十分忧闷,这两句用一个“难”字,加一个“易”字,写出了佳民气中的万千不舍和相思。

后两句便是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徐凝用这个千古名句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由于这个名句,扬州城得了一个很美的称号叫“二分明月”,直到如今提起哪里的明月最美,很多人还是会想到扬州,以是说徐凝这首诗确实是让扬州扬名了。
徐凝用天上的明月,来陪衬地上的相思,并用三分和二分两个数量词,让这份相思充满了别样的美感,可谓是出神入化了。

虽然苏轼对徐凝模拟李白的诗,气不打一处来,但对付这首诗他却是很服气的。
他乃至在自己的词作《水龙吟》中放下身体模拟了这首诗,他写道:“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很显然这是受到了徐凝的启示。

用一首28字的小诗,一个千古名句,就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徐凝确实是够有水平。
大家如果有机会去扬州,可以去二十四桥等地,看看扬州的明月是否真的和其它地方的不一样,是否真的能找到点诗情画意?一首诗就能让一个偌大的城市有了一个如此俏丽的称号,这便是古典诗词的魅力,也是汉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