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 | 孙晶晶
今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
惊蛰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惊蛰的命名办法彷佛和别的节气不太一样,用动物行为来命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仲春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小动物们,虫卵孵化,万物复苏。
在墨客眼中,这个节气有着分外的意味,他们把春天日渐到来的无声温暖记录了下来。在元稹的眼里,惊蛰是仲春节,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元稹《惊蛰仲春节》)在白居易笔下,惊蛰仿佛一道冬和春的分割线,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白居易《闻雷》)在萧汉杰和范成大的词中,惊蛰带着顾虑,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萧汉杰《菩萨蛮·春雨》)玉炉烟重喷鼻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范成大《忆秦娥》)
陶渊明也写过惊蛰。
《拟古·惊蛰》
【东晋】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漠;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众所周知,陶渊明作为一个田园墨客,虽然种菜“豆苗稀”,但到了春天还是要操持下春耕,预测下收成。在这首诗里,五柳师长西席科普了惊蛰时的景象变革,也记录了古人春耕农忙的场景,仲春时节,下着微微小雨,东边的雷声轰轰地响,小动物们醒了过来,花花草草已经奋力地开,这是春的场景。去年的燕子双双回了巢,屋檐下还有它们旧时生活过的痕迹。
写这首诗的时候,陶渊明已经五十多岁了。当时的他已经隐居山林十几年,享受明日亲之乐。惊蛰这一日的场景,大概发生在与孙辈的日常赏春对话中。
爷爷,那是燕子吗?
那是我们的故人故友,它们去年说今年一定定时来。
看着燕子,陶渊明说,你们走了后我家庭院都荒漠了。而燕子仿佛真的是他的老友,叽叽喳喳地回应了陶渊明。陶渊明又对着燕子自语:无论情状如何,我内心像石头一样武断,你们呢?
大概,五柳师长西席一边摸着自己的长髯一边写下感念,是啊,春来了。虽然自己种地种得并不好,春天就像这燕子般定时。
陶渊明一千多年前的乐不雅观豁达,通过诗句通报给了今人。而如今,大疫当前,困难之下,春依旧准期而至,统统也都将好起来。
今日惊蛰。万物始动。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韦应物《不雅观田家》)惊蛰唤醒了春天,四季再启,万象更新,所有春的元素都清晰了。小动物们都已清醒,人们也准备好了欢迎崭新生活。惊蛰以希望之名,向每个生命发出了约请。春暖花开,战疫胜利不会远。
走出灰暗,望旭日光中的妖冶春意,轻轻地说一句:你好啊,春。
笔墨:斯迁
海报设计:孙晶晶
责编:王子墨
编辑:张永群 孙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