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荷喷鼻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

每日一诗六月三日夜闻蝉白居易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此诗作于宝历二年(826),是白居易在苏州夏天时所作的一首诗。
墨客因病休假,听到新蝉的呜叫,不禁想到此时洛阳城里自己家中的蝉也在呜叫,思乡之情悄然而生。

苏州的六月,正是荷花飘喷鼻香露珠圆润之时,风凉的东熏风吹动着柳枝,有节奏地晃动着。
六月初三的夜晚,墨客听到了今年的第一声蝉鸣。
刚刚听到蝉叫时,墨客这个北方来的客居之人还有些愁,是它打扰了墨客的就寝,让墨客睡不着觉,它勾起了墨客思乡的愁绪。
原来墨客“静听忆东京”,在安静的夜里聆听着蝉鸣不禁惦记洛阳的家了。
在墨客洛阳家中,有一片竹林,想来这次分别后,里面有蝉又在呜叫了。
但不知道自己家园中的那个小池子内有人在月色中划动着小船前行。

首联“荷喷鼻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中,通过荷喷鼻香、清露、柳动、好风等意象,描述出夏夜的宁静与生动。
荷喷鼻香和清露给人以清新之感,柳动和好风则表现出微风吹过的景象,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夏夜画面。
颔联“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进一步通过微月、初三夜、新蝉等意象,描述了夜晚的安谧和光阴流转的觉得。
初三夜的微月和新蝉的第一声鸣叫,精准地表现了夏夜的特点,使读者仿佛能感想熏染到那特有的宁静和活气。
颈联“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中,通过“乍闻”和“静听”的比拟,展现了作者的情绪变革。
听到新蝉的叫声,作者乍然感到忧郁,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这一联将整首诗的情绪推向了高潮,表现出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尾联“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中,作者通过回顾自己的竹林宅和池上月色,以及想象有人拨动小船行走的场景,进一步表现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怀念。
这一联的情绪表达深奥深厚而动听,使整首诗的情绪得到了充分的抒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夏夜景象的描述和情绪的表达,展现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