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摈忧患平凡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洞开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上,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空想和信念,在沙场上浴决斗苦战役,在黑牢里“把牢底坐穿”,在刑场上对着去世亡放声大笑。
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书写的诗篇,穿过历史的隧洞,依然闪耀着空想的光芒,为后人照亮着前路。

本期“悦读”版从《革命义士诗抄》《革命义士诗抄续编》《雨花英烈诗词》等书中,编选了一组江苏籍英烈、捐躯在南京的雨花英烈留下的诗作,让我们随着义士的笔触回到烽火年代,感想熏染他们为中华民族谋解放的不悔初心。

邓中夏(1894—1933),湖南宜章人,中国共产党创建期间的主要领导人,中国工人运动的精彩领袖。
“五四”运动时,邓中夏即接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积极从事工人运动,曾担当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兼宣扬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中共湘鄂西特委布告、红二军团政委。
1933年5月,邓中夏在上海因叛徒出卖被捕,10月在南京雨花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邓中夏被捕期间,狱中秘密党支部派人在放风时问他:“大家想知道你的政治态度若何?”邓中夏说:“问得好!
请见告同道们,我邓中夏便是烧成灰,也是共产党人!
” 《胜利》铿锵有力地彰显了邓中夏对革命必胜的武断信念,他用奋斗、无畏、光荣的生平向我们诠释了胜利从何而来、如何而来。
不论事情是否危险重重,邓中夏都“持续着,永久的持续着”,燃烧自己。
于邓中夏而言,胜利是把死活置之不理的奋斗。
在捐躯就义的末了时候,他给党中心写了一封信,深情地说:“同道们,我快要到雨花台了,你们连续努力奋斗吧!
末了胜利究竟是我们的!
”长河悠远,岁月无痕,邓中夏用血染的风采,书写了一首火红的革命诗篇。

恽代英(1895—1931),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创建期间的主要领导人,著名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青年运动领袖。
曾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总教官、中共中心宣扬部秘书长、中共中心组织部秘书长。
1930年5月,恽代英在上海被捕。
1931年2月解来南京,4月在雨花台壮烈捐躯。

江苏籍革命烈士诗抄我决不能弯下腰留得豪情作楚囚

恽代英14岁就自学读完了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立志救国救民。
新文化运动兴起之际,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
1921年,恽代英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年后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
他曾说:““我们常说青年是革命的力量,由于青年的感情丰富,气性刚烈。
他们不知道哑忍羞辱,他们不知道躲避危险,以是他们见到应该革命便会勇猛的为革命而奋斗。
” 恽代英被捕后,在狱中化名为作林,面对仇敌的威逼困惑而刚毅不屈。
后来,由于被叛徒顾顺章指认,仇敌知道了他的身份。
仇敌将恽代英从牢房押往刑场时,他神采坦然,高唱《国际歌》。
临刑前,恽代英揭橥年夜方演说:“蒋介石走袁世凯的老路,屠杀爱国青年,献媚帝国主义,较袁世凯有过之而无不及,必将自食其果。
”恽代英高呼口号,大胆就义,化不屈脊梁为不朽丰碑。
这首《狱中诗》是恽代英被关押于南京“中心军人监狱”时创作的,反响了死活关头,他摈弃了个人得失落,为了公民解放奇迹年夜方赴去世的豪情与壮志。

江上青(1911―1939),江苏扬州人,出生于一个中医兼职员的家庭,1927年考入南通中学高中部,当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8年夏,江上青转入扬州高中,同年冬被国民党当局以“学运骨干分子”为名逮捕入狱。
1929年6月出狱后,江上青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担当上海“艺大”地下党支部布告,从事地放学运事情。
1929年冬,江上青在上海参加党组织秘密会议时再次被捕,1930年冬,他带着一身疾病出狱。
抗战全面爆发后,江上青在中共安徽省工委领导下,在大别山区开展抗日宣扬事情,曾任皖东北特殊支部布告。
他积极帮忙中共豫皖苏省委布告张爱萍等,进一步推动皖东北联络抗战局势的形成,共同建立皖东北抗日根据地。

1929年,江上青出狱后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
在上海,他结识了“左联”作家郁达夫、蒋光慈等人,创作了新诗《十月尾旗帜》等。
《十月的旗帜》这篇热血沸腾的诗作表达了他对党的忠实,对仇敌、对剥削阶级的讨厌,以及对胜利的武断信念。
他曾在三年韶光里两次入狱,缧绁里的磨炼武断了他的态度。
1939年7月29日,江上青在安徽泗县碰着地主反动武装打击,身中数弹,壮烈捐躯,年仅28岁。
“拼将瘦骨埋锋镝、常使英雄祭血衣”,江上青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生前的铮铮誓言,用鲜血染红了“十月的旗帜”。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许晓轩(1916—1949),江苏江都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许晓轩投身抗日救亡的年夜水中。
1938年5月,许晓轩加入中国共产党,卖力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刊物《青年生活》的编辑和发行事情。
1939年春,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扬部长。
1940年,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布告。
1940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许晓轩不幸被捕,被押往贵州息烽集中营。
1946年7月被押到白私邸监狱,他用秘密方法和党员相互联系,成立了狱中临时党支部,并任党支部布告,组织和领导狱中地下斗争。

许晓轩是小说《红岩》主人公许云峰的原型。
在关押于白私邸集中营期间,许晓轩常用秘密方法和难友们相互联系,成立狱中临时党支部,并任党支部布告,同狱友们一道与仇敌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每当危险时,他鼓励大家:“越是关键时候,我们越要叫仇敌知道,共产党人是不可动摇的。
”他常与李子伯同道等方案集体越狱。
后来李子伯等同道被移走,许晓轩作《赠别》送给李子伯等。
在黑牢里,许晓轩度过了整整9年监禁生活。
只管脚戴重镣,在终日不见阳光的地牢受尽严刑拷打,他始长年夜义凛然,倔强不屈,不为所动。
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对狱中的共产党员进行大屠杀。
临刑前,许晓轩高举双手,向每间牢房的战友作别,他沉着地对大家说:“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统统,在生命的末了几分钟仍这样……”随后,他从容赴去世,大胆就义,年仅33岁。

宋绮云(1904—1949),江苏邳县(今江苏徐州邳州市)人,中共党员。
1929年,党组织派他到杨虎城军部事情,先后任中共西北特支委员、《西北文化日报》社长兼总编辑。
“西安事变”前后,宋绮云对杨虎城部作了大量的统战事情,为宣扬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1年9月,宋绮云在回陕西探亲被国民党逮捕,被关押于贵州息烽集中营。
1949年9月6日,特务周养浩以开释为名,将他与爱人徐林侠、儿子宋振中(小萝卜头)及杨虎城一家三口骗至重庆松林坡戴笠警卫室杀害。
这首《留得明净上九霄》写于1941年,当时, 宋绮云刚刚被国民党反动派羁押。
诗句传达出作者的倔强意志以及对革命的武断信念,末了一句“留得明净上九霄”更彰显出他的铮铮风骨、浩然正气。
宋绮云、徐林侠及他们的幼子宋振中,先后被囚禁在重庆中美互助所的白私邸、残存洞和贵州息烽集中营。
狱中八年,他们遭受了非人的严刑拷打和各类折磨,但从未屈从。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紧张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扬家,中国革命文学奇迹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1922年春,瞿秋白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主编中共中心另一机关刊物《前锋》。
1925年,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心委员、中心局委员和中心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
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省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从容就义,时年36岁。

1923年1月,瞿秋白从莫斯科回到北京。
他是两年前作为特派前往苏联的。
在苏联的两年中,他亲自感想熏染到无产阶级翻天覆地的伟力和革命气候。
他负责学习马列主义著作。
归国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满怀着无产阶级革命激情和崇高空想的共产主义者了。
《赤潮曲》就写在那个时候。
这首《赤潮曲》是哲理的诗化。
无产阶级的天下不雅观使作者以广阔的胸襟和高瞻远瞩的目光,概括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描述出历史的走向,内容深刻而博大。
“晓霞”喻示着革命奇迹活气勃勃,激情亲切地歌颂了革命奇迹充满活力,出息无限。
而那句“福音遍天下”则意为等到革命成功,将给全天下公民带来幸福。
新华日报·交汇点 于锋 演习生 张珺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