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

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0多年前我们一路背的古诗文爱莲说配图是小编自己拍的哦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不雅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浸染。
周敦颐从小喜好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他的学问、气度,也冲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个中最著名的,便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周敦颐为人清耿介直,襟怀淡泊,不与世俗与世浮沉。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其平生酷爱莲花,便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栽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晚年(55岁),又抱病在身,以是每当公余饭后,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爱莲花之洁白,感官场之混沌,并写下了一篇随处颂扬的散文《爱莲说》。
一年往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
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贯为后来者器重。

《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这篇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与世浮沉的高尚品质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全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有押韵,实为古文中难得的佳构短篇。
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
加上其文近似口语,易读易解,以是成了流传后世随处颂扬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