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学习、欣赏的过程当中,拍摄过很多景区的对联了。
我会把我所看到的对联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装饰性的对联,这些对联并非是为了景区或景不雅观而原创的,对联的内容可能来自于其它景区;第二类是传统式的对联,这一类对联更多地涌现于住宅或者买卖字号之外,虽然也不是原创,但是这些对联所表示出的是一种文化传承;第三类对联则是原创对联,这些对联便是文人墨客专门为了景区景不雅观而撰写的,对联中每每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地理……等知识。

唐县庆都山景区的对联便是第三类对联,在之前的几篇文章当中我就曾说过,虽然在庆都山景区的对联当中时有平仄不清晰、对仗不足工致的情形,但是从学习的角度而言,这些对联的存在并不但是简大略单地笔墨装饰,而是可以让喜好琢磨的人真的通过对联理解有关历史上很多的典故与传说。

唐水都山 毓秀梓乡留圣迹

懋勋叡德 昭明盛世颂尧天

赏联唐县尧帝像毓秀梓乡留圣迹 昭明盛世颂尧天

这是一副位于唐尧大殿尧帝像前的对联,从对联的内容来看,这是一副歌颂尧帝的对联。
高下联一写实,写的是庆都山所处的地理位置与环境;一写虚,写的是上古期间尧帝的功绩以及人们对付尧帝的敬仰。

就内容而言,这副对联高下联的虚实呼应堪称完美,而在平仄方面,这副对联的对仗也是非常工致的。
个中,我最喜好的这副对联的部分是“毓秀梓乡”对仗“昭明盛世”。
毓秀梓乡写的是现在,写的是如今的尧帝故里依旧人才辈出;而昭明盛世写的则是古代,写的是唐尧管理下的炎黄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种超过时空的比拟不仅增加了对联笔墨的立体感,同时也充分表达出了对联作者借古喻今的好心态。

在我的认知当中,对联与古诗词不同,古诗词可以算作是古代的歌词,是要被人们反复传唱的,因此,古诗词的用字用词要以更加普通易懂为好,对联却不是。
一副好的对联不仅要应情应景,乃至还要包含许多叙事的内容以及关于作者胸臆的抒发……,再加上对付对仗平仄的哀求更加严格,因此我一贯认为对联是中国古代文学最高境界的代表。
古体诗词不宜用过多的生僻观点,而对联则可以。

本文中所说的对联,利用了“毓秀”、“梓乡”、“懋勋”、“叡德”这些在现实中并不常常利用的词汇,而“昭明”一词,也援引于《尚书·尧典》之中。
这些词汇的利用,确实会让对联显得有一些深奥难懂,但是对付我而言,这样的词汇会让我以为这副对联原谅了更多的内容。

都说“文无第一”,对付对联的欣赏与评论,肯定也是会包含着很多主不雅观的成分的。
我喜好的对联,也只是我喜好的,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