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字⼦瞻,⼜字和仲,号东坡居⼠,眉州眉山(现四川眉州)人,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是指苏洵(父)、苏轼、苏辙(弟)。
千古文章四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是唐代柳宗元、韩愈,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词开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同为豪放派代表。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造诣。
苏轼还善水利、在杭州、颍州等地任地方官时,多次主持兴修水利。比如西湖苏堤,便是惠福于民的工程。
下面我们来赏析《赠刘景文》
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凋落,就连那原来可以遮风挡雨的荷叶也枯萎衰败,早已失落去了生命的活力。
菊花纵然开败,花瓣凋零,枝干仍旧特立,凌寒傲霜。
头两句写景,个中的“荷尽”,“菊残”让读者感知深秋,特殊是第一句更是有萧瑟之态。但是第二句的“傲”已然将态势旋转,写出了菊内在凛然的精气神,“已无”和“犹有”形成强烈的比拟。
第三句开始笔锋一转,挑明主旨,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得,是什么呢?
便是在这橙子金黄、橘子青绿成熟的时候,也便是这样的秋日,是收成的时令。
古代墨客写秋天景色多数是萧瑟低沉的悲戚风格,这首诗一反常态,没有感叹繁华的流逝,没有悲秋情结。
颂扬了秋末冬初仍旧大有可为,橙黄橘绿便是丰硕收成的明证,这首诗赞颂了刚毅的品性,彰显出昂扬的活力。是对刘景文的勉励和支持,是墨客旷达乐不雅观的人生态度。
#秋日生活打卡季##头条创作寻衅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