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瑶族称盘王为其开山祖师,从古至今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敬拜活动。这一活动瑶语称之为“奏档”,汉语称为“跳盘王”,有的称“还盘王愿”。《盘王大歌》又称《大歌书》约8000行,是在敬拜开山祖师活动中唱的歌。
瑶族传为盘王的后裔。为纪念盘王,瑶族公民每年举行“盘王节”(又称“盘古王节”,韶光不定,有的在农历七月,有的在农历十月)。听说,瑶族在迁徙途中渡海时,碰着狂风大浪,向盘王祈祷,许上“歌堂良愿”,得以安然脱险,后来便不定期地“还盘王愿”。过“盘王节”与“还盘王愿”,都要由道师唱《盘王大歌》。《盘王大歌》又称《盘王大歌书》、《流乐书下卷》,约八千行。很早就有抄本,现在创造的最早的抄本是清乾隆年间的,但紧张流传于口头上。有三十六段、二十四段与十二段三种版本,后两种版本是前一种版本的摘选本。三十六段本包括三十六歌、七曲,内容有神话、传说、族史与生产、生活、风尚、宗教等,号称瑶族的“懂宗收”(百科全书)。
盘王大歌
《盘王大歌》是瑶族宗教习俗的产物。它是瑶族民间“还盘王愿”时的唱词,由绪歌、插曲和正歌、杂歌组成,记述了“还盘王愿”的礼仪,如:请圣、接五谷神、敬奉家先、请三庙大王、送神归庙、以及贺主等。同时还记述了瑶族所崇奉的神祗,如盘古大皇、刘王、盘王、唐王、竹王、暖王、鲁班、刘三、李广、灶王以及翁爷家先等。《盘王大歌》里迎送神灵的歌,所表露的是瑶族先民的原始宗教遗迹。
《盘王大歌》是瑶族的创世歌。它以奇丽的想象和奥妙的艺术手腕,阐述了人类、民族的来源,天地、日月、江河及万物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类开山祖师创世的艰辛等,是瑶族中盘瑶支系保存最完全的史诗。《盘王大歌》集中塑造了瑶族历史传说中的英雄人物的光鲜形象,讴歌了为民造福、敢于斗争的瑶族公民。
《盘王大歌》是瑶族的“百科全书”。它记述了瑶族的自然、历史、思想和文化,紧张内容包括:瑶族先民的自然不雅观、人类起源说、瑶族的产生与迁徙、瑶族的婚恋、瑶族的创业史。由于它是“还盘王愿”时的唱词,因此记述了瑶族的敬拜礼仪和崇奉的神祗。其余还记述了宇宙中奇幻的自然征象。瑶族公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雅观察各种自然征象,在实践中总结了符合科学的结论。《盘王大歌》如实地记录了这种履历:如关于地震的记载:“天地动,大州人众立不住,大州磅偏簸箕滚,牯牛鹿马能葫芦。”关于日历的记载:“四百天光为一岁,四十月日为月圆。”关于“大水淹天”“天算夜旱”,关于日蚀、月蚀的“阴阳扰乱暗分天”,以及一些奇幻的征象:如:“天土雷王有五个”、“七十老婆生嫩娃。”等等。为科技史供应了宝贵的资料。
《盘王大歌》是瑶族公民的生活赞歌。它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瑶族公民对自由的无限神往和对纯洁爱情的追求。它对那些鱼肉公民的统治者和剥削公民的奸猾年夜富之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对那些吊儿郎当、游手好闲者也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反攻,是瑶族社会、生产、生活、空想的集中反响。
敬拜盘王
《盘王大歌》的歌多为古诗体,也有散文诗体、自由诗体和曲牌体。诗体的歌,长短不一,它们分为程式性章节与选择性章节两大类。前者按“还盘王愿”的活动程序依次歌唱,如开头唱《起声唱》,结束时唱《归去歌》,是必须唱的。后者则视活动韶光的是非,有选择地歌唱,也可唱完备本。歌调也不一。《盘王大歌》搜集了瑶歌中的千腔百调,异彩纷呈。紧张的有“长仙牌”、“短仙牌”、“讲歌”、“射留射”、“哪啰哩”、“沙由沙沙由”、“叠歌”、“呐哗”,等等。各种曲调的腔调、节奏、感情不一,适应各种歌词,使全体歌唱变革多端,富有传染力。
《盘王大歌》的艺术手腕多种多样。有的对偶不讲究平仄、对仗、工致,只要意思对上就可以了。在措辞上,《盘王大歌》采取独特的比兴手腕,用世代熬炼的民族措辞,通过奇丽的想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揭示了生活的实质和内在感情,用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浪漫手腕塑造了具有仙幻魅力的艺术形象。歌唱时用本民族的传统唱腔,男女对唱,抑扬抑扬,起伏跌宕,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民族特点光鲜突出,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盘王大歌》始作于原始社会,经历代不断的增长、加工,终于成了卓异的组歌,广泛流传于瑶族社会中。“天下瑶人同根生,分散天下去流落”,但不管流落天下各地,始终传唱着《盘王大歌》。对付他们来说,《盘王大歌》是“千唱唱不倦,万听更新鲜”。《盘王大歌》流传甚广,影响深远,深受瑶族公民的喜好。它是瑶族公民的史歌,也是瑶族讲“根底”(传统)的主要内容。它也是瑶族还“盘王愿”时唱的乐神歌,是在敬拜盘王开山祖师过程中,唱《盘王大歌》称坐席读书。
江华盘王殿
《盘王大歌》是瑶族历史文化的浓缩和反响,是研究瑶族文化的活化石,对增强民族归属感,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联络,构筑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瑶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有非常重的意义。1988年,江华瑶族文化研究事情者郑德宏将《盘王大歌》歌词全部网络整理编写成书,分为高下二册,由岳麓书社出版。江华《盘王大歌》于2008年9月被永州市公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2月被湖南省公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