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孔子诞辰2572年与孔子逝世2500周年。程皓月的新书《儒魂:当代儒家的新古诗》,以“当代儒家”的身份,以独特的诗性儒学简史,表现了2500年后的中国人对孔子的倾诉与怀念。
程皓月
作为一部诗化中国儒学简史,该书深入浅出、诗史结合。前三部分以韶光为序,以266首新古诗,辅以精当的注释,完全书写出了先秦儒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唐代正义学、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等超过2500年的波澜壮阔的中国儒学史。第四部分是作者撰写的纪念孔子逝世2500周年的祭文,以文载道,情理交融,动听至深。全书集哲理性、文学性、知识性、艺术性、普通性于一体。
《儒魂:当代儒家的新古诗》一书的紧张代价,在于打破性思想视野。作者打破传统固化的将儒学与诗学割裂的单一视野,将中国儒家思想与中国古典诗歌相互解读,以儒学观点阐明并创新了古典诗歌形式,再以创新性的“新古诗”完全书写中国儒学史。此举构成儒学与诗学的双向互译——即在完成了当代儒学创新性发展的同时,也为古典诗歌的创新走出一条新路。
该中的“新古诗”表示了对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新古诗”是对孔子“一以贯之”精神的诗体创造,是对儒学观点的“道”(一向、中和、太极、乾坤)进行形象化、美学化的诗学表达,构成了一种“开放”的新诗体。
例如,“新古诗”形象化地再现了《周易·系辞》所言“乾动也直”、“坤动也辟”、“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乾坤成列,而易立乎个中”之含义。再如《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新古诗”的写作过程形象化地再现了“中和”的观点,首先建“中”:立中间句为本,喻未发之中;再“中节”:以七言为体,以押韵为“节”;末了“致和”:完成诗歌文本,使之成为“无一字无来处”的精良七言诗,喻已发之和。以是,“新古诗”是在发展中继续儒学,在创新中发展儒学,在哲学中再造美学,在美学中构建诗学。这表示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
该书的第四部分《役夫在上》,是纪念孔子逝世2500周年的祭文,是一场天人之际的对话。作者怀着以中华“道统”传承为己任的空想,与身处九天之上的孔子展开天人对话,从“周流、我心、吾儒、道统、五四、诗歌、言志者、诗魂、诗心、定命、五百”11个角度,全面陈说悟道过程、心途经程、思想轨迹与创作目的。即,以当代儒家身份,继续与发扬孔子《春秋》精神,用创新的“儒魂”将“儒家的哲学精神、儒家的文学风雅、儒家的美学气候,以最纯粹的办法展现在读者面前”。
《儒魂:当代儒家的新古诗》寓哲学于诗性,寓儒学于创新,寓教诲于美学,契合当下对中国传统的重新诠释热潮。作者将儒学核心观点、中国古典诗歌与中文创造力相结合,以仁者风骨,表现出儒家“一以贯之”的立德之本,与新时期儒家的哲性美学体验。作者以中国式聪慧,打造出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派头”的“中国精神”的美学新经典,书写了当代中国儒学、诗学、美学发展的“文化自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用度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