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黄叶明丽古诗六首:黄叶满一屋,然薪一冬足
提及冬天的落叶,也并非全然北风呼啸,落叶翻飞的冷落寒冷之感。
早冬总有晴朗暄和的时候,所谓小阳春的景象。阳光下的疏林落叶,别有一种早冬的气息。这时人们并非全然藏在室内,早晚的微寒,午间的和暖,阳光干燥了树叶的水汽,空气清新,视角辽阔,更适宜出外闲步,吐纳新鲜的空气。
“浦帆晨初发,郊扉冷未开。
林疏黄叶坠,野静白鸥来。
础润休全湿,云晴欲半回。
巫山冬可怪,昨夜有奔雷。 ”唐 · 杜甫《冬朝》
杜甫中年经历战乱,携家颠沛奔波到四川,在唐朝,四川属于尚未完备开拓的荒蛮边疆。这里独特的山林和盆地景象,使得它的冬天和中原江南地区都有所不同。
至少靠近山谷和盆地的地方,景象温润,植被浩瀚,早冬也比其它地方安谧和美。
杜甫的草堂在浣花溪,离峡江不远,冬天的清晨沿着草堂下到江边,可以看到高高的船帆已经行驶,清江碧水,很多人家的此时还未出门。
在视线里,江边的黄叶林,已经半落,然而还有树叶在微微的江风里飘然着落,而白鸥从林子深处飞向沙洲。
昨夜下了一场冬雨,但是早上就晴了,这是山地分外的山地雨,来一阵子,只是润泽了江边的小草,而天边已然开晴。
杜甫以为奇怪的是这里昨夜有打雷声,平原地带冬雷震震夏雨雪,那是灾害和末世,但是在这里,朝为行云,暮为行雨,虽冬天亦有惊雷,倒是当地人见怪不怪。
回到他看到的黄叶坠,是昨夜一场冬雨使然,但是并不十分悲惨,反而有一种明丽安谧的色彩感。碧江,白云,疏林,黄叶,白鹭人家,构成巫山早冬特殊的清凉美。
而对付颠沛逃难到此的杜甫,这里一种与世隔绝的原始安定,虽是冬天,亦足以安抚。
”蹇驴渺渺涉烟津,十里山村落发兴新。
青旆酒家黄叶寺,相逢俱是画中人。“南宋 · 陆游《冬初出游二首 其二 》
早冬黄叶之美,要喜好旅游的人才可以欣赏到。陆游晚年隐居山阴,但是这个隐居不是窝在家里,相反他踏遍了附近村落村落落。
身体本色不错的他最喜好早冬,由于早上微寒,走走就热了,而中午并不会在燠热,早冬的田园明丽清新,路上的蚊虫也少,骑着一头小驴,带点银钱和干粮,就可以五湖八村落的行遍。
这里他看到了最美的早冬山林和山村落。
小驴子载着他,一起得得,行过溪水,进入了山区和山道。
这里黄叶满山,是一半在树梢,一半在山地。如果晚秋的黄叶得当远看,此时的黄叶落叶是金天黄地,人在个中,那暖色犹如瑶池,在阳光里,是巨大的通透的背景。
而这中间偶有酒店探出林梢的青色酒旗,显示着这里有座酒家可以小憩,更可爱的是山中寺庙,露出一角高檐朱阁,在这里上喷鼻香的人,踏着如锦绣的黄叶,仿佛都成了一幅黄绢巨轴上的点缀。明丽富丽,这是天地在炫耀它一年的功绩,写在郑重黄色的宣纸上。
如诗如画。
看过早冬壮不雅观银杏之美的人,应该记得那种残酷的满树满地的明黄。
陆游的村落庄冬色,想必也有如此壮不雅观。
”败荷折蓼溪村落景,黄叶青苔野老家。
赖有海棠相煖热,小春重放一番花。“南宋 · 刘克庄《冬煖海棠盛开三绝 其一 》
刘克庄虽然写的是早冬海棠,但是早冬海棠以清新稀少,一两枝花取胜,而背景却是辽阔的村落。个中最常见的景致,便是黄叶落满人家的庭院,在江南,早冬无雪,地气湿润,黄叶虽然飘落,但是树根有湿润而生的青苔。
那黄叶落在青苔上面,别有一种视觉对照的美。
而正是青苔都还在连片而生,显示这里的景象温润如小春,海棠花在枝头开出几朵娇俏的花,也就不奇怪了。
想必那黄色的落叶,并非全枯,还带着湿润的气息。
”衰年少出门,信步过冬暄。
黄叶问梅路,青烟芟麦村落。
危时一自适,造物万相因。
试与松风约,尚堪来几番。“ 南宋陈著《游净慈道中》
早冬虽然有立冬小雪两个节气,但是踏雪寻梅,只是精神上的,更现实的是踏着满山黄叶,去找寻早冬的早梅,尤其在晴朗的景象里。
在太阳晴丽的早冬,走过麦田收割,炊烟袅袅的山下平原,踏着满山黄叶,去高处探求梅花,实在是一种乐趣。
这也让人生出四季更替,因因相陈的感悟。有麦田熟,就有人家旺,有黄叶落,就有梅花兴。站在早冬山林的高处,你看到觉得到的不是寒冷冷落,是丰收和绵延的买卖。
各处金黄赛黄金,一枝梅花又迎春。
”强呼竹叶闲浇闷,吟对梅花正忆君。
何日相过茅屋下,夜烧黄叶坐论文。“宋末元初 ·尹廷高 《山中冬日寄绿坡 》
尹廷高该当是宋末许多归隐山林的官员和读书人中的一位,很多南宋的官员避祸也是发布气节隐居深山,隐居肯定寒苦但未必无趣,在这里有着过去的朋友,交往抚慰,将清苦也化作了诗意。
在这深山里,特地用竹叶酒,解除心中的烦闷,特地对着梅花吟咏思念着你。
你什么时候到我这茅屋寒窑来一下,让我们用黄叶燃火,一起在火边磋商诗文?
曾经的生活或者是暖室闲茶,相对谈诗,那是年青时期的浪漫和富余。
但是环境改变了,诗情和友情却长在。
没有暖室,茅屋也好,没有闲茶,那黄叶煮水,清寒朴素到极致,倒也其余有种诗意。
梅花自然不是曾经馆舍红梅绿梅,但是山林梅花之好,更加嶙峋天然,更加返璞归真。
我看到这里很动容。将如此简朴潦倒的生活做成诗意,那是内心的高岸和坚守。
那夜烧黄叶,也有了黄叶独特的美。
那如何不是天地之诗叶,为两位墨客助兴?
墨客穷到末了,还有黄叶当纸,还有黄叶暖身,人生的苦难总是笑傲中就过去了吧。
”朔风吹南山,黄叶满一屋。
扫之向墙隅,然(燃)薪一冬足。
田畴虽不广,常满瓮头粟。
闭户无所营,时还把书读。“清 · 洪亮吉 《出都行涿州道中见芃麦遍野慨然有田庐之思因作田家诗》
我喜好洪亮吉 是他无偿帮助爱惜他的穷朋友黄景仁。黄景仁能够活到三十五岁,是洪亮吉竭力的支撑。没有洪亮吉,黄景仁这位天才注定人和诗皆被埋没。但洪亮吉比黄景仁幸运,他44岁考中进士,后来成为清朝大臣,而黄景仁已经长眠地下。
正是洪亮吉从前的艰巨挫折,以是他对朴素的安定的生活和没有功名务农的朋友,别有一种爱惜同情。他乃至无数次赞颂同情这样的生活,由于极有可能,他会这么过。
在路上,瞥见早冬的野外,他设想自己最艰巨的生活,由于他的朋友们也正在过这样的苦日子。
北风吹过南山,将黄叶吹动堆积在山中的家园门口,切实其实要遮盖了房屋。
然而把它们清扫出来,堆放在墙角,那么一个冬天的取暖和的燃料那是够了的。
在山中有几亩薄田就够,虽然不足广,但是家里的米缸有粮食就行。
漫长的冬天,没有什么可以做,就烧黄叶,煮小粥,时常在冬闲里读书。
这样的日子,想必我也可以过呀。
实际他安慰自己,也是安慰两位没有功名的读书穷朋友,他们布衣垦植,后来读书已经和功名无关,只是寒苦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然而我在这里看到了艰巨,和艰巨中的诗意。
黄叶满一屋,然薪一冬足,贫寒人的乐不雅观,是生活也是情怀。
乐不雅观的人生,是我还有什么,只剩下黄叶,也要心中有诗,有未来。黄叶是早冬的风景,在树梢,在地面,乐不雅观的人想到的是万山落木,叶落归根,黄叶在风里,在门口,乐不雅观的人将它看作片片金黄,预兆丰收,黄叶冬风,乐不雅观的人想到可以代薪取火,冬天围炉。
而乐不雅观,正是中华民族在坚韧寒苦中磨炼出的精神力量,物尽其用,努力生存,永久向着未来和希望。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