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能否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比如《寻隐者不遇》中就含有这样的哲理:隐者代表着另一个天下,它对俗世的来访者是关闭着的。你可以想象其美妙,你也可以在这个天下的边缘打听它的,使自己稍稍阔别俗世的污浊,于仰慕中使身心有所涤荡,但只要你的心还留在俗世,就不能深入到隐者的天下和分享隐者独得的生命。
由此哲理,我联系“名牌大学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清华境界说”:
——“清华”,说到底是一种境界,一种以“发奋图强,厚德载物”的精神为代表的人生境界。如果你仅仅是喜好、倾慕、神往,那你便像那个“寻隐者不遇”的墨客一样,纵然走进了清华校门,也不过是来到了“松下”;纵然走遍了清华园,也不过是涉足于“此山中”而已。而作为人生境界的那个“清华”,依然隐蔽在“云深不知处”的茫茫杳杳之中。那位寻隐者的墨客,如果真的想找到隐者,实在也很好办:彻底摆脱尘世的羁绊,也做个真隐者不就可以了吗?同理可证:如果有人真的想成为“清华人”,那就必须把自己头脑里的各类浅薄和诱惑置换出去;否则,你无论怎么神往,终极也只能是仰望清华之高墙却不得其门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