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为作者代表作,作于贬谪还乡后居于东山“归去来园”时。

上片描述一幅冲淡平和 ,闲适宁静的风景画:陂塘杨柳,野趣天成,仿佛淮水两岸,湘江之滨的青山绿水。

下片即景抒怀 ,以议论出之,表现了厌弃官场、激流勇退的情怀。

朱嗣发,宋末遗民。
一首弃妇词,写一位女子与情人结合、遭弃和后悔的过程。

摸鱼儿十二首东皋新雨新痕涨一川夜月光流渚

徐一初的词作流传下来仅此一首。

一年一度重阳佳节到了。
强对茱萸无以为欢,更谈不上仿效古人的龙山高会。
国破家亡,早已是登临无地。

当年在桓温的兵帐中,多少合时得势的人物,如今已寂寂无闻,桓温、孟嘉皆晋人,词人追怀往事是前朝事;吊古伤今 ,表现遗民的孤愤 。

秋日,鸿雁从北方边塞飞来,它带来了什么信息?词人由征鸿遐想起远在大都的幼主。
怕上层楼,更怕见到生满禾黍的故宫 。

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到博山游览。
雨岩在博山之隈,风景绝佳。
词人借用屈原《九歌》中的“山鬼”名,将词牌名由《摸鱼儿》改为《山鬼谣》。

偌大一座博山拟人化。
从历史长河中来看,这座山当有形成日期,谁能解答这个问题呢?渺茫的邃古融入瑟瑟西风、奄奄落日中,冷峻阴森的气氛,日掉队神秘可怖的悬想。

传说伏羲始画八卦,造书契,揭开人类文明史第一页。

空山无人,溪水清澈,缘溪而行,六根清净。
人间虽经历沧桑,但这依然“尘凡不到 ”,只此才与邃古相似。

雨岩环境无比宁静,透露词人对骚动、邋遢现实的厌恶。
词人独游雨岩词作,大多抒发知音难遇的感慨。

空山独酌,孤寂可知,与之相对唯此巨石。
巨石不能与我共饮,羽觞却又被山鸟打翻。
巨石不起,是无情之物;而山鸟覆杯,是无心?还是故意?或许是精灵所使?或真或幻把“山鬼”之灵从无写到有。

龙潭风雨,足以惊人;长达三十馀丈的巨石,被掀而舞 ,更加骇人 。
龙潭的风雨,石浪的掀舞,山鬼的呼啸,其势足以冲破如磐夜气,其力足以震荡浑浑噩噩的心灵。

词人长期被压抑被胁迫,突爆发最激越声响!
以怪石为心腹,在于它远古荒忽,阅尽沧桑,更在于它惊世绝俗,使人精神上受到震撼。

《远游》是《楚辞 》中的篇名 。
词人“诵《远游》赋 ”,追求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辛弃疾四十岁 ,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 年 )暮春写的词 。
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抗击金军、规复中原的主见 ,始终没被南宋所采纳。

这次,又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连续当运副使。
转运使亦称漕司,掌管一起财赋的官职,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
朝廷无北上年夜志。
同寅置酒为他饯行,他下此词,抒发胸中忧郁感慨。

暮春景象,禁不起几番风雨,春便要去了 。
怕春去花落,甚害怕春天花开太早 ,春啊,你且止步吧,听说芳草已长满天涯海角,遮断你的归去之路!

但是春不答话,依旧悄悄溜走。
那檐下蜘蛛,勤勤恳恳,一天到晚一直抽丝织网,粘惹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

陈皇后因招入妒忌被打入冷宫 。
后来她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
希望能打动汉武帝心。
但她所期待的“佳期”却迟迟未到。
这繁芜痛楚的心情,对何人诉说?

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去世于非命吗?不要用凭高望远来排消忧郁,因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了望去,一片迷蒙。
暮景使人见景伤情,更悲哀。

一首借海棠花而暗指自身经历的词,借物言志。

老天爷仿佛故意和爱花词人为难刁难,入春以来,低温阴雨,连绵不断,已过花期的海棠迟迟未开。
好不容易天放晴 ,蓓蕾初吐,偏又暴暖三日,娇嫩的花搭拉下脑袋,仿佛一位位慵

词人两鬓已星星白发,犹如霜华点缀。
他迷惑该不是由于日渐朽迈,因而不再有赏花的缘份?人当老去,才思锐减,情怀也不复昔年之健,恨无五色彩笔以歌咏海棠的风采格致,愧对名花!

更使人懊恼的是,海棠花也和那些薄命丽姝一样,空有倾国倾城的边幅,却遇不着爱赏、卫护她们的人。
她们寂寞地从院墙背后探出头来 ,秀靥半露,可又见谁来关怀她们呢?

只有那东风在夕阳西下之时,百无聊赖之际,吹去她们脸上的胭脂,使她们的神色一每天变得干瘪泛白。

词人感概万端:名葩易萎,佳酿难熟,古往今来,这两样物事,是天公最为吝啬,断不肯轻付与人的!
光阴脚步匆匆,眼看着夏天就要来临。

到那时,树上固然是绿叶繁茂,却再见不着海棠花的倩影;就连地下也将铺满苍苔,缤纷的落英也将无迹可寻。
绵绵此恨,还不知若何消遣哩!

作为南宋后期的爱国志士,刘克庄一向耿介刚直。
颇不为当政者所容,屡被罢官。
仕途冷暖,于风雨如晦之时,感想熏染更深。

作者成名之作。
气势磅礴,将离去之恨表现得深奥深厚 、细腻;同时,充满着乐不雅观主义的激情,催人奋进。

王子文,名野字子文,号潜斋,浙江金华人,是南宋后期主战派官员。
在理宗淳祐年间,先后任职于隆兴、镇江等府,又任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等职。

李昴英也是个不畏强御、直言敢谏的耿介之士,曾奏劾权臣贾似道,被理宗称为“南人无党 ”,词中多以国事为念,有志同道合之意。

王野即将履新的太平州在长江南岸,居南北交通要道,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又附近前哨 ,因此地位相称主要。
王野出太平州,正是被委以国防、江防的重任。

春天的繁花开始飘落。
昨晚一场摧花风雨将春色大大损毁。
他所到之处,如阳春之和煦 ,令百姓昭苏 。
但现在“阳春难驻”,王野大人要调走了 ,连山水彷佛也充满离愁别恨 。

在芳草萋萋的渡口,树上的黄莺正在啼啭,仿佛恳请即将拜别的春天再多留驻一下子。
借啼鸟之惜春,喻自己对王野的依依惜别。

然王的调动是国家的须要、时局的哀求,感情只管难以割舍,也只能分别。
采石矶,突入长江中 ,奇险雄伟,长江风急浪高。
风狂浪恶,满目寒凉,正需春阳的呵护。

那里位置的主要和形势的艰危险恶 ,须由豪杰之士去支撑局势 。
自理宗端平元年(1234)金国灭亡后,次年蒙古兵大举南下,攻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淳祐十二年(1252)又掠成都,一时烽烟四起。

人们唱起骊歌,远行的船只即将启航 。
临别之际 ,人们希望后会有期 ,但何时何地才能见面呢?世事难以预见,不过 ,既然已经以身许国,个人的事亦无需多虑。

在饯别的酒筵上,两人同抒壮怀,细评今古。
他们经千磨百折而年夜志犹存,不是难能名贵吗?作者对朋侪殷殷嘱望,希望他负起拱卫东南重任,做撑持时局的擎天一柱。
亦可见两人相知之深,相期之切。

上阕借景抒写惜别之意,感情一波三折,下阙以送别情景过渡 ,然后再转入临别赠言 。

一首送别朋侪词,送别的工具是与自己同榜中进士的朋侪徐云屋。
词除抒写离愁别绪外,还将当时的世事与境遇融入个中,内容更深广。

上片写自己客中送客的愁思。
暮春,春光不再的惆怅之感,两人同在客地重逢,然不久又要拜别,不妨金樽流转,以遣离愁 。
刘辰翁于理宗景定三年至临安赴进士试,结识同年徐云屋,市价而立之年,与今相较,可谓“少年”。

自初识“西湖烟柳”至今,不觉已过多年,不料仍是飘泊天涯,仍逢西湖烟柳。
二人共谓不要去看那迷朦的烟柳,摆脱盘郁于怀的天涯沉沦腐化之感;

接下又不能不看小雨迷迷中的断桥,干瘪之人却又旧地重归。
以刘郎与桃花的痴问,表示昨是今非之慨和坎坷沉沦腐化之恨。

下片写依依送客之情 ,同时又兼及自己 。
刘辰翁没有珍馐以待客,茶饭虽粗劣,但两人关系却更显亲密。

追叙昨晚宴别情景:豪饮放歌,酒湿春衫,筵席上两人都已生白发,徒然浩叹伤怀。
明知嗟叹无济于事仍不由得嗟叹年华易逝 。

主客双方都已年华不再,而都奇迹不成,怎不让人扼腕浩叹呢。
握手作别又依依不舍道情意。
深奥深厚的人生感慨,飘泊异域的“天涯恨”,功业无成、年华易逝的感伤。

词描写作者隐居的生活。
张炎应召北上缮写“藏经”南归后,在山阴一带流寓,曾在镜湖一带隐居。
高爱山是其隐居之所。
词表达他对元政权严重不满和敌对感情。

借古代著名隐士陶渊明 ,暗示其“与世相违”的深意,为全词定下基调。
写湖水“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
继而写湖中的倒影,睛暖的山光、苍翠的树色,斑驳的花影,映照在这天然的镜子里。

夕阳落下,只余一抹余晖斜照,暮色苍茫,令人浮想连篇。
在这与世隔绝的山间也难逃世事改换的影响,原来桃源瑶池般的地方,如海市蜃楼!

何处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土呢?慨叹之余,又自我慰解。
通亮的乐章,令人飘飘欲仙。
在万壑松风之夜,词人徜徉在吹箫跨鹤,凌风饮露的意境中,希冀从此抛开那充满不安和苦难的邋遢尘世。

上阙以写实景为主,字字落地有声;下阙以抒怀为主,情情景景皆为幻象。

一首咏物词 ,是词人为雁殉情而去世之事所冲动,挥笔写下此词,寄托对殉情者的哀思。

古人认为 ,情至极处,“生者不以去世,去世者不以生”。
“死活相许”是对至情至爱的盛赞。
大雁秋南下,春北归,双飞双宿,形影相随,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那一对痴男怨女 。

侥幸脱网后,想未来之路万里千山,层云暮雪 ,形孤影单,再无爱侣同趣共苦,生有何乐?不如共赴黄泉!
雁去世不能复活 ,山鬼枉自哀啼 。
雁的殉情使它不像莺、燕那样去世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

作者在引言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悲惨哀婉的爱情故事。
泰和年间,河北大名府有两青年男女,彼此相恋却遭家人反对,愤而投河自尽。
那年的荷花全都并蒂而开,为此鸣情。

词是作者闻听此事后,向争取爱情自由而捐躯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本词与上首《雁丘河》同为姊妹篇。

全词写爱情悲剧,直言其人其事。
上片写莲花并蒂的奇不雅观 ,由此揭开故事的源头 。
为情而殉身的青年男女 ,沉于荷塘 ,藕接丝连 ,爱情之思永存。

相爱却只能同去世,其冤其恨,可想而知。
要寻问,要责问,要斥问,为什么发生如此之事?他们的爱情冲动的连苍天都许可,让他们化作并蒂莲,死活相依,为什么仍有人不让他们偕老白头?

面对责问,没人能回答,只见夕阳也在沉思,为苦命的鸯鸯哀悼 。
此情此景,就算谢灵运的伤感之词,娥皇、女英投江自殉的悲境,都赶不上这青年男女殉情给人们带来的哀伤。

下片大赞青年男女的爱情精神 。
用灵芝 、 瑞露这样的仙物映衬他们爱情的纯洁神圣 。
叹惜这样的爱情却在俯仰之间,成为陈迹。

盛赞他们爱情的刚毅,听凭海枯石烂金不损,他们对世道的怨恨 ;就连黄土掩身也不灭其迹。
虽然爱情被执拗西风所误,但却长存人间。

心绪难宁,固而乘舟少住,凭吊这对青年男女用生命结成的并蒂莲花。
执拗的旧势力不会善罢甘休,若不及时凭吊,恐往后再来 ,就会“红衣半落”,乃至于“散乱卧风雨”。

楼桑村落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故乡,在今河北涿县。
据《三国·蜀志·先主传 》:先主(刘备)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高五丈余,遥望童童如车盖,先主少时,常与族中诸儿戏于树下,后因称楼桑里。

刘先主去世后 ,村落夫曾建庙以作纪念。
庙在琢县西南十里。
遗山于癸卯(1243)玄月客燕京(今北京)。
这年冬天 ,由燕京回太原 ,道出范阳(即琢县)。
词,可能作于此时 。

金亡已十年,遗山五十四岁。
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作者在词中抚今追昔,吊古伤今,感慨伤怀,铜驼荆棘之感,丰裕于字里行间。
后人曾将本词刻于昭烈庙壁,盛传一时。

词上片从楼桑村落讯问刘备故居起调,引出刘备的“祠宇 ”。
以“荒坛”两句直笔描述面前祠宇的苍凉与寂寞,转入咏叹。

人们于社日(春社 )祭神散场之后 ,乌鸦飞来,争食残留的祭品 。
这片天地成了乌鸦的乐园。
写祠宇的荒凉,未尝不是金亡之后那个特定时代的缩影。

锦官城 ,成都的别称 ,刘备称帝建都于此。
花因戴雨而重。
暮东风雨,锦城花重 ,时序惊心 ,亦暗指时期政治“风雨”惊心。
刘备和它的蜀汉政权,就没经受住时期风雨的打击 。

刘备历尽辛劳,据有西川,终还是不保,听任那戴着青云的玉垒山和奇丽的锦江水,为他“办作一丘土”埋葬 。

词下片以“西山好”转写面前现实 。
西山是很好的“龙盘虎踞”之地,可金朝已遭焦土之变 ,物是人非,故有“登临感怆千古”之慨。

由自己的国变而想到蜀汉的灭亡,对诸葛亮的功绩与评价,也产生疑问。
遗山由自己的国变而引起激愤之词 。
悲痛无以排解,只得痛饮,遁入醉乡以求少焉解脱。

《摸鱼儿》 ,名《摸鱼子》,唐教坊曲名。
晁补之词有“买陂塘、旋栽杨柳”句,名《买陂塘》,别号《陂塘柳》,或名《迈陂塘》。
辛弃疾赋怪石词名《山鬼谣》。
李冶赋并蒂荷词有“请君试听双蕖怨”句,名《双蕖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