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为作者代表作,作于贬谪还乡后居于东山“归去来园”时。
上片描述一幅冲淡平和 ,闲适宁静的风景画:陂塘杨柳,野趣天成,仿佛淮水两岸,湘江之滨的青山绿水。
下片即景抒怀 ,以议论出之,表现了厌弃官场、激流勇退的情怀。
朱嗣发,宋末遗民。一首弃妇词,写一位女子与情人结合、遭弃和后悔的过程。
徐一初的词作流传下来仅此一首。
一年一度重阳佳节到了。强对茱萸无以为欢,更谈不上仿效古人的龙山高会。国破家亡,早已是登临无地。
当年在桓温的兵帐中,多少合时得势的人物,如今已寂寂无闻,桓温、孟嘉皆晋人,词人追怀往事是前朝事;吊古伤今 ,表现遗民的孤愤 。
秋日,鸿雁从北方边塞飞来,它带来了什么信息?词人由征鸿遐想起远在大都的幼主。怕上层楼,更怕见到生满禾黍的故宫 。
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到博山游览。雨岩在博山之隈,风景绝佳。词人借用屈原《九歌》中的“山鬼”名,将词牌名由《摸鱼儿》改为《山鬼谣》。
偌大一座博山拟人化。从历史长河中来看,这座山当有形成日期,谁能解答这个问题呢?渺茫的邃古融入瑟瑟西风、奄奄落日中,冷峻阴森的气氛,日掉队神秘可怖的悬想。
传说伏羲始画八卦,造书契,揭开人类文明史第一页。。空山无人,溪水清澈,缘溪而行,六根清净。人间虽经历沧桑,但这依然“尘凡不到 ”,只此才与邃古相似。
雨岩环境无比宁静,透露词人对骚动、邋遢现实的厌恶。词人独游雨岩词作,大多抒发知音难遇的感慨。
空山独酌,孤寂可知,与之相对唯此巨石。巨石不能与我共饮,羽觞却又被山鸟打翻。巨石不起,是无情之物;而山鸟覆杯,是无心?还是故意?或许是精灵所使?或真或幻把“山鬼”之灵从无写到有。
龙潭风雨,足以惊人;长达三十馀丈的巨石,被掀而舞 ,更加骇人 。龙潭的风雨,石浪的掀舞,山鬼的呼啸,其势足以冲破如磐夜气,其力足以震荡浑浑噩噩的心灵。
词人长期被压抑被胁迫,突爆发最激越声响!
以怪石为心腹,在于它远古荒忽,阅尽沧桑,更在于它惊世绝俗,使人精神上受到震撼。
《远游》是《楚辞 》中的篇名 。词人“诵《远游》赋 ”,追求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辛弃疾四十岁 ,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 年 )暮春写的词 。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抗击金军、规复中原的主见 ,始终没被南宋所采纳。
这次,又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连续当运副使。转运使亦称漕司,掌管一起财赋的官职,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朝廷无北上年夜志。同寅置酒为他饯行,他下此词,抒发胸中忧郁感慨。
暮春景象,禁不起几番风雨,春便要去了 。怕春去花落,甚害怕春天花开太早 ,春啊,你且止步吧,听说芳草已长满天涯海角,遮断你的归去之路!
但是春不答话,依旧悄悄溜走。那檐下蜘蛛,勤勤恳恳,一天到晚一直抽丝织网,粘惹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
陈皇后因招入妒忌被打入冷宫 。后来她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希望能打动汉武帝心。但她所期待的“佳期”却迟迟未到。这繁芜痛楚的心情,对何人诉说?
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去世于非命吗?不要用凭高望远来排消忧郁,因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了望去,一片迷蒙。暮景使人见景伤情,更悲哀。
一首借海棠花而暗指自身经历的词,借物言志。
老天爷仿佛故意和爱花词人为难刁难,入春以来,低温阴雨,连绵不断,已过花期的海棠迟迟未开。好不容易天放晴 ,蓓蕾初吐,偏又暴暖三日,娇嫩的花搭拉下脑袋,仿佛一位位慵
词人两鬓已星星白发,犹如霜华点缀。他迷惑该不是由于日渐朽迈,因而不再有赏花的缘份?人当老去,才思锐减,情怀也不复昔年之健,恨无五色彩笔以歌咏海棠的风采格致,愧对名花!
更使人懊恼的是,海棠花也和那些薄命丽姝一样,空有倾国倾城的边幅,却遇不着爱赏、卫护她们的人。她们寂寞地从院墙背后探出头来 ,秀靥半露,可又见谁来关怀她们呢?
只有那东风在夕阳西下之时,百无聊赖之际,吹去她们脸上的胭脂,使她们的神色一每天变得干瘪泛白。
词人感概万端:名葩易萎,佳酿难熟,古往今来,这两样物事,是天公最为吝啬,断不肯轻付与人的!
光阴脚步匆匆,眼看着夏天就要来临。
到那时,树上固然是绿叶繁茂,却再见不着海棠花的倩影;就连地下也将铺满苍苔,缤纷的落英也将无迹可寻。绵绵此恨,还不知若何消遣哩!
作为南宋后期的爱国志士,刘克庄一向耿介刚直。颇不为当政者所容,屡被罢官。仕途冷暖,于风雨如晦之时,感想熏染更深。
作者成名之作。气势磅礴,将离去之恨表现得深奥深厚 、细腻;同时,充满着乐不雅观主义的激情,催人奋进。
王子文,名野字子文,号潜斋,浙江金华人,是南宋后期主战派官员。在理宗淳祐年间,先后任职于隆兴、镇江等府,又任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等职。
李昴英也是个不畏强御、直言敢谏的耿介之士,曾奏劾权臣贾似道,被理宗称为“南人无党 ”,词中多以国事为念,有志同道合之意。
王野即将履新的太平州在长江南岸,居南北交通要道,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又附近前哨 ,因此地位相称主要。王野出太平州,正是被委以国防、江防的重任。
春天的繁花开始飘落。昨晚一场摧花风雨将春色大大损毁。他所到之处,如阳春之和煦 ,令百姓昭苏 。但现在“阳春难驻”,王野大人要调走了 ,连山水彷佛也充满离愁别恨 。
在芳草萋萋的渡口,树上的黄莺正在啼啭,仿佛恳请即将拜别的春天再多留驻一下子。借啼鸟之惜春,喻自己对王野的依依惜别。
然王的调动是国家的须要、时局的哀求,感情只管难以割舍,也只能分别。采石矶,突入长江中 ,奇险雄伟,长江风急浪高。风狂浪恶,满目寒凉,正需春阳的呵护。
那里位置的主要和形势的艰危险恶 ,须由豪杰之士去支撑局势 。自理宗端平元年(1234)金国灭亡后,次年蒙古兵大举南下,攻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淳祐十二年(1252)又掠成都,一时烽烟四起。
人们唱起骊歌,远行的船只即将启航 。临别之际 ,人们希望后会有期 ,但何时何地才能见面呢?世事难以预见,不过 ,既然已经以身许国,个人的事亦无需多虑。
在饯别的酒筵上,两人同抒壮怀,细评今古。他们经千磨百折而年夜志犹存,不是难能名贵吗?作者对朋侪殷殷嘱望,希望他负起拱卫东南重任,做撑持时局的擎天一柱。亦可见两人相知之深,相期之切。
上阕借景抒写惜别之意,感情一波三折,下阙以送别情景过渡 ,然后再转入临别赠言 。
一首送别朋侪词,送别的工具是与自己同榜中进士的朋侪徐云屋。词除抒写离愁别绪外,还将当时的世事与境遇融入个中,内容更深广。
上片写自己客中送客的愁思。暮春,春光不再的惆怅之感,两人同在客地重逢,然不久又要拜别,不妨金樽流转,以遣离愁 。刘辰翁于理宗景定三年至临安赴进士试,结识同年徐云屋,市价而立之年,与今相较,可谓“少年”。
自初识“西湖烟柳”至今,不觉已过多年,不料仍是飘泊天涯,仍逢西湖烟柳。二人共谓不要去看那迷朦的烟柳,摆脱盘郁于怀的天涯沉沦腐化之感;
接下又不能不看小雨迷迷中的断桥,干瘪之人却又旧地重归。以刘郎与桃花的痴问,表示昨是今非之慨和坎坷沉沦腐化之恨。
下片写依依送客之情 ,同时又兼及自己 。刘辰翁没有珍馐以待客,茶饭虽粗劣,但两人关系却更显亲密。
追叙昨晚宴别情景:豪饮放歌,酒湿春衫,筵席上两人都已生白发,徒然浩叹伤怀。明知嗟叹无济于事仍不由得嗟叹年华易逝 。
主客双方都已年华不再,而都奇迹不成,怎不让人扼腕浩叹呢。握手作别又依依不舍道情意。深奥深厚的人生感慨,飘泊异域的“天涯恨”,功业无成、年华易逝的感伤。
词描写作者隐居的生活。张炎应召北上缮写“藏经”南归后,在山阴一带流寓,曾在镜湖一带隐居。高爱山是其隐居之所。词表达他对元政权严重不满和敌对感情。
借古代著名隐士陶渊明 ,暗示其“与世相违”的深意,为全词定下基调。写湖水“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继而写湖中的倒影,睛暖的山光、苍翠的树色,斑驳的花影,映照在这天然的镜子里。
夕阳落下,只余一抹余晖斜照,暮色苍茫,令人浮想连篇。在这与世隔绝的山间也难逃世事改换的影响,原来桃源瑶池般的地方,如海市蜃楼!
何处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土呢?慨叹之余,又自我慰解。通亮的乐章,令人飘飘欲仙。在万壑松风之夜,词人徜徉在吹箫跨鹤,凌风饮露的意境中,希冀从此抛开那充满不安和苦难的邋遢尘世。
上阙以写实景为主,字字落地有声;下阙以抒怀为主,情情景景皆为幻象。
一首咏物词 ,是词人为雁殉情而去世之事所冲动,挥笔写下此词,寄托对殉情者的哀思。
古人认为 ,情至极处,“生者不以去世,去世者不以生”。“死活相许”是对至情至爱的盛赞。大雁秋南下,春北归,双飞双宿,形影相随,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那一对痴男怨女 。
侥幸脱网后,想未来之路万里千山,层云暮雪 ,形孤影单,再无爱侣同趣共苦,生有何乐?不如共赴黄泉!
雁去世不能复活 ,山鬼枉自哀啼 。雁的殉情使它不像莺、燕那样去世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
作者在引言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悲惨哀婉的爱情故事。泰和年间,河北大名府有两青年男女,彼此相恋却遭家人反对,愤而投河自尽。那年的荷花全都并蒂而开,为此鸣情。
词是作者闻听此事后,向争取爱情自由而捐躯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本词与上首《雁丘河》同为姊妹篇。
全词写爱情悲剧,直言其人其事。上片写莲花并蒂的奇不雅观 ,由此揭开故事的源头 。为情而殉身的青年男女 ,沉于荷塘 ,藕接丝连 ,爱情之思永存。
相爱却只能同去世,其冤其恨,可想而知。要寻问,要责问,要斥问,为什么发生如此之事?他们的爱情冲动的连苍天都许可,让他们化作并蒂莲,死活相依,为什么仍有人不让他们偕老白头?
面对责问,没人能回答,只见夕阳也在沉思,为苦命的鸯鸯哀悼 。此情此景,就算谢灵运的伤感之词,娥皇、女英投江自殉的悲境,都赶不上这青年男女殉情给人们带来的哀伤。
下片大赞青年男女的爱情精神 。用灵芝 、 瑞露这样的仙物映衬他们爱情的纯洁神圣 。叹惜这样的爱情却在俯仰之间,成为陈迹。
盛赞他们爱情的刚毅,听凭海枯石烂金不损,他们对世道的怨恨 ;就连黄土掩身也不灭其迹。虽然爱情被执拗西风所误,但却长存人间。
心绪难宁,固而乘舟少住,凭吊这对青年男女用生命结成的并蒂莲花。执拗的旧势力不会善罢甘休,若不及时凭吊,恐往后再来 ,就会“红衣半落”,乃至于“散乱卧风雨”。
楼桑村落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故乡,在今河北涿县。据《三国·蜀志·先主传 》:先主(刘备)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高五丈余,遥望童童如车盖,先主少时,常与族中诸儿戏于树下,后因称楼桑里。
刘先主去世后 ,村落夫曾建庙以作纪念。庙在琢县西南十里。遗山于癸卯(1243)玄月客燕京(今北京)。这年冬天 ,由燕京回太原 ,道出范阳(即琢县)。词,可能作于此时 。
金亡已十年,遗山五十四岁。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作者在词中抚今追昔,吊古伤今,感慨伤怀,铜驼荆棘之感,丰裕于字里行间。后人曾将本词刻于昭烈庙壁,盛传一时。
词上片从楼桑村落讯问刘备故居起调,引出刘备的“祠宇 ”。以“荒坛”两句直笔描述面前祠宇的苍凉与寂寞,转入咏叹。
人们于社日(春社 )祭神散场之后 ,乌鸦飞来,争食残留的祭品 。这片天地成了乌鸦的乐园。写祠宇的荒凉,未尝不是金亡之后那个特定时代的缩影。
锦官城 ,成都的别称 ,刘备称帝建都于此。花因戴雨而重。暮东风雨,锦城花重 ,时序惊心 ,亦暗指时期政治“风雨”惊心。刘备和它的蜀汉政权,就没经受住时期风雨的打击 。
刘备历尽辛劳,据有西川,终还是不保,听任那戴着青云的玉垒山和奇丽的锦江水,为他“办作一丘土”埋葬 。
词下片以“西山好”转写面前现实 。西山是很好的“龙盘虎踞”之地,可金朝已遭焦土之变 ,物是人非,故有“登临感怆千古”之慨。
由自己的国变而想到蜀汉的灭亡,对诸葛亮的功绩与评价,也产生疑问。遗山由自己的国变而引起激愤之词 。悲痛无以排解,只得痛饮,遁入醉乡以求少焉解脱。
《摸鱼儿》 ,名《摸鱼子》,唐教坊曲名。晁补之词有“买陂塘、旋栽杨柳”句,名《买陂塘》,别号《陂塘柳》,或名《迈陂塘》。辛弃疾赋怪石词名《山鬼谣》。李冶赋并蒂荷词有“请君试听双蕖怨”句,名《双蕖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