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 漆书鹤赋四屏 保利2011秋拍

作品鉴赏

漆书《鹤赋》为金农难得一见的书法巨制,在作品的末了,金农郑重其事的写道:“余年七十始作渴笔八分,汉魏人无此法也。
康熙间金陵郑簠虽擅斯体,不可谓之渴笔八分,一时学郑簠者,更不可谓之渴笔八分也。
乾隆戊寅六月三日,七十二翁杭郡金农记”。
看来金农对付自己这种极富个性的新书体也是极为自大的,“渴笔八分”正是他为这一新书体的定名。
“渴笔”用墨极焦而时露飞白者,而关于“八分”书的定义,则众说纷纭,迄无定论。
实在金农所骄傲的并非摹古,而是出新,虽出新而不失落古意,则并汉魏人也不在话下了。

此作墨色淳古,行笔一反常态,横画加重,竖画写轻,一如刷字,行笔的涩势极为明显。
在各别字得末了一笔上,金农故意将笔画拉长,气势澹宕,也加强了通篇作品的节奏感。
这类别致的笔墨效果,无疑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能够吸引不雅观众的目光,在字与字之间探求品味,体会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视觉享受。
貌似生拙高古,实在是大巧若拙,这种及其“前卫”的表现办法,由于金农所具备的审美教化被界定在高古的格调上,使得其字醇厚隽永,具备了永恒的品质。
金农曾自谓:“余近得《国山》、《天发神谶》两碑,字法奇古,截毫端作擘窠大字。
”他大胆地继续和发展了汉碑的特点,简化笔法,使其书线条率真、朴实,舍去了提按抑扬及运笔使转的传统技法,因而秉性外露,毫无造作之感,故书中每露隶意,用笔虽扁平方拙,但粗细正侧颇具变革,在中国书坛,一枝独秀,生面别开。

金农 漆书鹤赋高清大年夜字

郑板桥在诗中赞金农之书:“乱发团成字,深山凿出诗。
不须论骨髓,谁得学其皮?”。
吴昌硕曾谓金农书:“禅语灯前粥饭,天游笔底龙蛇。
喷鼻香色最宜供佛,凭渠年夜难虫沙。
下笔六根清净,吟诗半偈能持。
”齐白石谓金农书曰:“想见毫端风露,拈来微笑迟迟。
读书然后方知画,却比专家迥不同。
删尽一时流俗气,不能能事是金农。
”能令这几位大师心折的金农书法,自然更值得我们器重,学习。

吴湖帆旧藏。
周慧珺题签。

题识:鹤二年落子毛,易黑点;三年产伏。
复七年羽翮具,复七年飞薄云汉,复七年舞应节,复昼夜十二时鸣中律。
复七年不食生物,大毛落,茸毛生,乃洁白如雪或纯黑,泥滓不能污。
因此行必依洲渚,止不集林木,盖羽族之宗长,神仙之骐骥也。
故寿不可量。
百六十年雌雄相视而孕。
千六百年饮不食。
鸾凤为群。
有圣神在位,则与凤凰翔于甸。
余年七十始作渴笔八分,汉魏人无此法也。
康熙间金陵郑簠虽擅斯体,不可谓之渴笔八分,一时学郑簠者,更不可谓之渴笔八分也。
乾隆戊寅六月三日,七十二翁杭郡金农记。

题签:金农渴笔八分书《相鹤经》条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