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麟 〔宋代〕

人之初,性本善。

性附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那些唯美的小学诗词人之初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作甚。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王应麟 (1223年~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
南宋著名学者、教诲家、政治家。
其博学多才,学宗朱熹,阅读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习掌故制度,长于考证。
南宋灭亡往后,他隐居乡里,闭门谢客,著书立说。
传世书法有《著书帖》等。
著有《三字经》《困学纪闻》《小学绀珠》《玉海》《通鉴答问》《深宁集》《诗地理考》等。

附带译文

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诲不同,彼此的习气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诲,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主要的方法便是要专心同等地去教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人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

人若是不学习,就不睬解礼仪,不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