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者存在差异,那么不妨从详细的诗文中来剖析一番。
一、落花
东风起春树,游丝暖如网,落花雾似雾—沈约之临春圃
落花承步履,流涧写行衣—王僧孺之咏春
落花犹未卷,时鸟故馀声—何逊之春暮
类似的还有“东风若有顾,惟愿落花迟”“落花承舞席,春衫拭羽觞”“莺度游丝断,风驶落花多”“芳草无行为,空山正落花”……
不难创造一个问题,这些“落花”均指春天的花朵,确切地说是“暮春”,更侧重于由于时令更替,花朵自然而然地落下,不仅可以形容落在地上的花,还可以形容正在飘落的花。
二、落红
地上落红渠之态。烟中吟玉笛之声—黄滔秋色赋
风不定。人初静。嫡落红应满径—张先天仙子
风又雨。墙外落红无数。—黄机谒金门
类似的还有“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谁把青钱衬落红,满地无人扫“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笔刀俱来纸上春,墙外落红争蔌蔌”……
联系高下文不难创造,落红与落花的确存在差异,抛开颜色不论(专指赤色的花),落红更强调“非自然飘落”,常常伴随着风和雨,即风吹雨打之后的落花,称之为落红。而且从比例来看,落红大多数是指已经落到地面上的花,并不方向于正在飘落的花。
三、落英
说起落英,排在前面的典故便是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后人阐明为秋菊的花瓣,诗话里也曾记载过一则故事,关于王安石“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续了一句,其含义为秋菊之花瓣不落,岂能“满地金”?直到被贬黄州时才创造那里菊落满地。
还有桃花源记中的“落英缤纷”一句,都可以证明落英便是落花,但实际,据沈约所注,屈原“秋菊之落英”中的落英是指叶子,而非花瓣。
我们抛开争议,暂且认为落英便是落花,那么三者之间的差异在哪里?
翔鸿为之徘徊,落英为之飒沓—班婕妤之捣练赋
是肃肃晓风,飘飘落英—傅玄之李赋
敷蕊葳蕤,落英飘飖—左思蜀都赋
落英兮俳徊。风转兮颓败—宋之问秋莲赋
显然,受屈原离骚的影响,在汉至魏晋时的诗赋中,落英都指秋菊之瓣,方向于秋日,方向于菊花。而从隋唐开始,受桃花源记的渲染,落英变成了落花,但诗里诗外,总能看到屈原的影子,比如
“落英不可攀,返照昏澄陂”—温庭筠,诗中罗列了楚,棹,湘,等意象,还有杜牧的“堪恨王孙浪游去,落英纷乱始归来”就差直呼三闾大夫其名了。宴殊词云:“水泛落英何处去,人不悟,东流到了无愣住”,读起来便是桃花源里的落花落在了水里,这样的例子还有东坡的“落英满地君方见,惆怅春光又一年”。
虽然同为落花,但含有落英的诗句,抛开韵脚(八庚韵)和避免重复用字(比如诗中已经有一个“花”字),落英与谪贬,不受重用,归隐,田园生活息息相关。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落花,落英,落红,存在细微差别。
实在落花还有许多近义词,看上去意思相同,实则各有所指。
残红:已经花落,部分花朵已经委于泥土或不知所踪,剩余的部分依然可以看到原貌的落花。
红雨:一片落花,侧重于数量之多。
飞红:正在飘落的花。
碎玉:不完全,已经支离破碎的落花,只剩下了多少花瓣。
流红:飘在水上的落花。
归华:月色下的落花,颜色看起来有些发白。
流英:有灵气的落花。
飞荣:落花,但方向于飞扬的草,所属的植物不会结出果实。
虹雨:数量多且色彩鲜艳的落花。
委花:落在那里不动的花。
飞花:落下并飘浮在空中的花。
花雨:落花纷飞。
残英:将落欲落的花。
雪阵:白色的落花。
……
四:落叶与落木实在还有一个类似例子,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意为落叶,但落木和落叶也存在差异。
不妨看一看,杜甫为什么用落木,而不用落叶(抛开音律之美和声音的粗重轻浊产生的吟读效果,纯以字义而论。)
最早的出处应该是《淮南子》,但在这里不得不提大墨客庾信的诗句“急风吹战鼓,高尘拥贝装。骇猿时落木,惊鸿屡断行。”在这首诗里,有急风,有猿声,不丢脸出这是在照料,庾信名篇《哀江南赋》中也有“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另一名篇《枯树赋》也有落木,庾信是杜甫崇拜的偶像之一,他还特意写了一首诗表达共情之意,其尾句为“庾信平生最萧瑟,晚年诗赋动江关。”
带有落木的诗还有许多“客心惊落木,夜坐听秋风”“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久是天涯客,偏伤落木时”“掩卷斜阳里,看山落木中”……
差别呼之欲出:
落叶可以是一片叶子,也可以是无数片叶子,也没有什么春夏秋冬之说。
但落木不同,侧重于秋日,而且指许多树叶,乃至包括树枝,并且这种落叶伴随着风或者雨,大间隔,大范围,大视野。与此同时,鉴于有庾信作为背书,落木还涵盖了人生境遇。中晚唐之后,杜诗名振天下,落木又多了一层含义。
当然,存在含义相同之处,比如落叶萧萧与落木萧萧,但这种相同,在声音的大小上存在差别。落木萧萧声音大,有间隔感,比如了望,比如旷野,有些像秋风吹过一片树林。落叶萧萧声音小,更多方向于庭院,花园,江边,客船之类。
网上有人说落木是指伐木工人将树木砍下捆好,放到江里,顺流而下到达指定地方,如果是这种阐明,那么很多带有落木的诗句都变了味道,比如“一编蠹简晴窗下,数捲疏篱落木中。”
也不怕被砸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