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桃花开了

溘然脑海中想起了几首极美的桃花诗,当可以为这些俏丽的人间芳物做代言。

一、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才子佳人的故事,历来是我们所喜好的,而唐诗中最唯美和传奇的桃花诗,自然少不了崔护的这首《题都城南庄》,诗曰: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6首令人心旷神怡的唯美桃花诗把人世三月变成了最美的春天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崔护城南遇美女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是否真有此事,我们不必去穷究,只知道故事很美,诗也很美,彷佛便足够了。

四句诗,前后分为两个相互照料的场景。
前两句诗是踏春遇艳,不仅有艳丽的桃花,还有俏丽如桃花的女子,两者交相照映,又似含情脉脉,给人以目眩心花的美感,未交一语却能让人展开无限俏丽的想象。
后两句诗是重寻不遇,又是美好的春天,桃花依旧,但人面却不知到了何处,桃花在东风中似有无限笑意,引起了墨客对美好往事的回顾,“依旧”二字,更是蕴含无限惆怅。

回顾曾经美好的事情,总是显得特殊宝贵和难得,墨客以桃花为载体,让我们欣赏到了一场超过一年的小爱恋。
生活或许便是这样,不经意间的美好总是能够引人瞩目,而当我们去刻意寻求它的时候,却创造再也找不到了。
这或许便是此诗千百年来打动无数人的缘故原由之一吧!

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元和十二年,春末夏初,白居易在江州司马的任上,一天,他来到了庐山喷鼻香炉峰顶的大林寺,同时也看到了一番不一样的美景: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短短四句,没有深奥的措辞,没有博识的机锋,只不过是将“山高地深,时节绝晚”的自然征象写了出来,但是细读下来,却显得意境深邃又富有情趣,这便是墨客和好诗的魅力。

整首诗,墨客以桃花来代替春光,将春光的美好写得可感可知,并且还将春天拟人化了,这个调皮的春天,看似离开了人间,殊不知,却转到了高处的山寺中,如此顽皮引人的性情,如何不令人欣喜呢?

白居易的这首《大林寺桃花》,立意新颖,构思奥妙,将春天写得生动详细、天真活泼,如果没有对春天的无限热爱,没有墨客小儿百姓般的童心,是很难写出这样美好的诗句的。
这首诗,无疑又是唐人绝句小诗中的一个珍品。

三、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在本日的浙江省兰溪县境内;棹歌,是一种渔民的船歌,这两种事物,本就十分美好,而当墨客把它们组合起来,更是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宁静、优雅的村落庄美景图,这便是戴叔伦的《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纯净的溪水加渔船,平和、宁静、放松。
戴叔伦以空灵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兰溪一带的幽美山水,以及渔家的闲适欢畅之情,犹如一首绝妙的音乐,又如一幅绝佳的图画。

凉月如眉,是春雨后宜人的景象,月上柳梢,是夜晚的祥和。
墨客低头看着水中,天地间的统统仿佛都倒影在了溪水中,摇荡生姿,朦胧缥缈,仿佛让人坠入瑶池一样平常。
而更富有活气的,是持续三天的春雨,让溪水猛涨,鱼群蜂拥而来,在半夜调皮地游到浅滩中,活蹦乱跳,好一派活泼景象!

诗中没有一句直接描写人的地方,也没有直接抒怀的地方,但是却让人一读之下,便以为景中有人,景中有情,从月色的皎洁清爽,到明丽的山水,再到有趣的春潮鱼汛,全都席卷在了作者灵动的笔尖之下,当真是真切、活泼、盎然之极!

四、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湖南省桃源县的桃源山下,有一处地方,叫做桃花溪,溪水的两岸多植桃树,以是一到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中满是桃花瓣,艳丽如流霞。
听说大墨客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便是在这里受到了启示。
而唐人张旭,也有一首著名的《桃花溪》诗,诗曰:

模糊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整首诗情趣深远,朦胧中如入瑶池一样平常。
在深谷中,云雾环抱,透过层层云烟,是横跨在溪水上的石桥,在流淌着桃花瓣的溪水上,一只小小的渔船滑过,墨客在一旁,看着溪流中的花瓣,讯问渔人,墨客在问什么呢?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原来,他想问渔人,桃花源的所在之处呢!

诗到此处,戛然而止,就像桃花源一样,引人遐思。
张旭淡淡的几笔,就将情写入景中,又不失落弦外之意,像一幅写意山水人物画,越看越以为有味

五、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李白的诗,总是能给人欣喜,虽然这首《访戴天山羽士不遇》主题并非桃花,但是却为我们描述了无比美好的春天美景,读完能让民气灵都感到纯净,李白说: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诗很大略,也很美好,活脱脱的是一幅桃花源的美景图,泉水淙淙,犬吠模糊,桃花带露,冶艳无双。
由于山中过于宁静祥和,以是能见到麋鹿出没,羽士的门前,有青苍的绿竹、挂石的瀑布,相映成趣,高洁和淡泊,彷佛不用多说。

只管墨客没有寻到要寻的人,可是却传达出了令人宁静平和的美感,王夫之曾说这首诗:“全不添入情事,只拈去世‘不遇’二字作,愈去世愈活”。

六、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王建写了百首《宫词》,为我们描述了各种不同的宫女生活,虽然他的这些诗并非全部纪实,但的确有它的艺术代价,你看这一首,便十分随处颂扬: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暮春的清晨,一个宫女徘徊于桃树之下,看到树上花瓣越来越稀,树底却一片残红,这景象,溘然触动了她心中的某个地方,于是她一片片整顿起这些花瓣,同时怨恨这东风无情,桃花薄命……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有句云:“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宫女惜花恨风,只不是移情于物罢了,她所恨者,乃是自身的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