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
那尘凡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久依恃,况又有‘美中不敷,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甲戌侧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逼迫,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
在这段话里有好几则批语,个中一则批语说“四句乃一部之总纲”,这是指哪四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便是指“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这四句话是《红楼梦》一书的总纲,是这本书的中央思想,便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四句话不是伶仃的,而是有其前因后果,须要前后联系起来剖析研究。
书中是通过“二仙师”即“一僧一道”说出来的:“那尘凡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久依恃,况又有‘美中不敷,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仔细剖析一僧一道说的这段话,就会创造个中有好几层意思:
一是尘凡中的那些乐事靠不住。这里所说的“尘凡”,在书中是指贾家荣华富贵的生活,在现实中是指作者曹雪芹家庭当年的生活现状。康熙朝在江南设立三大织造官署,从内务府派得力可信的官员担当主官,卖力宫廷和官员衣料的织造和采购等事情。曹雪芹的家族就有三代四人先后担当这一职务58年之久,韶光跨度达65年!
这织造官员可是一个超级大肥差!
康熙帝先后六次南巡,曹家就“有幸”四次组织接驾,这让别的官员不是一样平常的“倾慕、妒忌、恨”,由于他们不是内务府“出身”,不是天子的家奴,没有机会担此重任!
但这样的“乐事”“不能永久依恃”,由于到了康熙朝后期就进入了“末世”,随着康熙帝的去世而失落去新帝的宠信,曹家随后就被抄家入罪、子孙飘泊。
二是这些乐事存在“美中不敷,好事多魔”的问题。这“美中不敷”是说,虽然这织造肥差令人倾慕、接驾盛事誉满大江南北,但巨额的花费让其深陷债务危急,为后来的抄家入罪埋下隐患!
这“好事多魔”是指织造生涯中,接驾过程中,充满了恐怖的“妖怪”,也便是趁火打劫、揩油和添乱使坏者。
三是因迷恋这些乐事而“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织造生活之以是令人神往,是由于此职位既有“里子”,又有“面子”,打仗的都是高官和皇族人物,办的都是与天子家族有关的大事,非常受天子的信赖。现实中的曹家感恩图报,忠于职守,爱慕接驾,把接驾之事办得轰轰烈烈、光鲜无比,但巨额的债务将他们彻底压垮了,在新朝被抄家入罪,织造职位也由此易人。
四是终极的结局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作者将自家的遭遇和结局通过一僧一道所说的这一段话真实地反响出来,那便是这段富贵繁华的生活就像“黄粱美梦”一样平常,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终极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空欢畅一场。作者目睹自己家庭由盛到衰的全过程,由此产生了写作《红楼梦》这本书的动机和动力。
静极思动,无中生有。这是道家思想,可这石头“下凡”之心一旦被撩拨起来,哪里听得进僧道的善意劝告呢,终极在其再三再四地央求之下,被僧道带到富贵温顺乡里去“享受”一下,开始了他在贾府“幸福快乐”而又“结局悲惨”的旅程。
在这里,作者的经历是非常主要的,由于他目睹了这“黄粱美梦”的全过程,并将其记录下来。至于作者曹雪芹的真实身份,将在另文中磋商,由于其身份十分分外、经历十分繁芜,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释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