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创作中,有很多不同的修辞手腕,个中比较常见的两种是形似和夸年夜
夸年夜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对付事物形象、特色、浸染、程度等方面特意浮夸或缩小。
相对付文章来说,诗词中的夸年夜尤其特殊,展现了墨客丰富的想象力。

夸年夜有一种利用“如”、“似”“若”等比况词,也有得不该用比况词,看似无理,但是并不会引起读者的误解,一看就知道作者在夸年夜。

在诗词创作中,合理的利用形似和夸年夜,是墨客必须节制的技法。

一、形似与夸年夜

李白杜甫们都善于运用这个手腕 弗成不知夸张的几种用法

有的描写是刻画物象的形态,力求逼真,这是形似。
还有一种不同于生活的真实,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利用了夸年夜的手腕去描写物象。
例如杜甫的《古柏行》前四句: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柯如青铜根如石,这种描写是追求形似。
古柏的外表看上去,树枝外面色彩犹如青铜钱,老树根就像石头一样。
但是后边两句就故意思了:

范蜀公云:‘武侯庙柏今十丈,而杜工部云黛色参天二千尺,古之墨客好大其事,大率如此。
’而沈存中又云:‘霜皮溜雨四十围,乃是七尺,而长二千尺,无乃太苗条乎?’余以为论诗正不当尔,二公之言皆非也。
” 《苕溪渔隐丛话》

范镇说,武侯庙柏大约有十丈高,但是杜甫却说高达两千尺,古人太喜好夸年夜了。
而沈括却说,这棵树周长七尺,高大二千尺,是不是太苗条了?作者说论诗可不能像沈括和范镇这样,两位这样阐明可不对。

《苕溪渔隐丛话》转录了范温《诗眼》中的一段话,对付形似和夸年夜做理解释:

余游武侯庙,然后知《古柏诗》所谓‘柯如青铜根如石’,信然,决不可改,此乃形似之语。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此冲动大方之语,不如此,则不见柏之大也。
文章固多端,警策每每在此两体耳。

作者说,“柯如青铜根如石”,此乃形似之语,写的太形象了,决不可改。
但是“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是夸年夜(冲动大方)之语,不这样的话写不出古柏的高大来。
文章虽然有多种创作手腕,但是关键之处每每在形似和夸年夜的句子中。

二、利用比况词的夸年夜

1、似

1)对付长的夸年夜

李白的《秋浦歌》 ,对付头发长的夸年夜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前两句是繁芜的诗家语,前后有因果关系:(为什么)我的白发有三千丈,由于我的忧闷便是这么长;也可以阐明为:我的忧闷,就犹如我一头白发那样长达三千丈。

2)比喻寒冷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日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四川的布衾再冷,也不会象铁器那么冰凉,这个夸年夜没有李白那么惊世骇俗。

3)比喻锋利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仲春东风似剪刀。

这一句和杜甫“布衾多年冷似铁”很像,东风比喻成剪刀,用的是其锋利的特质。
本日我们也习气性地夸年夜:寒风冷得像刀子。

2、如

1)对付速率的夸年夜

白居易《长恨歌》节选

排空驭气奔如电,仙游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我们常常比喻说:快如闪电,此处夸年夜地比喻唐玄宗探求杨贵妃地急迫心情。

2)对付韶光的比喻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人生再短暂也不会犹如清晨的露珠那样须臾即逝,在墨客的笔下这种夸年夜是至情之语,更随意马虎打动读者,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短暂的生命和朝露又有什么差异呢?不同的比拟物而已。

3、若

1)浮夸“多”的程度

冯延巳《鹊踏枝》

烦恼韶光能几许,肠销魂消,看却春还去。
只喜墙头灵鹊语,不知青鸟全相误。

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巫山路。
开眼新愁无问处,珠帘锦帐相思否?

墨客常把心中的愁绪常常和柳丝比较,心中的一腔忧闷被写作“心若垂杨千万缕”是一种夸年夜,不过人类脑海中的每条信息加起来大概不止千万缕吧。
当然不能用数学的思维去阐明文学。

其余还要把稳,这是用实物比喻虚物的一种手腕。

2)浮夸凄苦的情怀

李贺《金铜神仙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喷鼻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眼珠。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天若有情天亦老,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
它把自己的愁苦浮夸到“天”,仿佛全体天下都和自己一样凄苦凄凉。
李贺真是鬼才。

三、不该用比况词的夸年夜

不该用比况词的夸年夜更加多见,但是这种夸年夜并不会引起读者的误解,比如上面举例的“‘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便是不该用比况词的夸年夜。

1、夸年夜高

沈括的评价带有一种调侃的意思,作为墨客,他当然明白这种夸年夜的手腕,实在他自己也有这种诗句:

碧山丛丛遮塔晖,苍崖万丈涵苍漪。
西风隔江动高树,山前过帆如鸟飞。
《慈姥矶 》

苍崖万丈涵苍漪,山崖再高,也到不了万丈,只不过沈括希望杜甫夸年夜时把稳一下比例而已。

2、夸年夜快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也不用比况词: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
无论路途是千里江陵还是万重山,都挡不住轻舟一日还。

3、路途长

岳飞《满江红》 沙场路途迢遥:八千里路云和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又如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海路迢遥:九万里风鹏正举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4、韶光长

郑愔《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献诗四首》表示韶光长:三千桃纪年:

尧茨姑射近,汉苑建章连。
十五蓂知月,三千桃纪年。

又如贾岛《剑客》韶光长:十年磨一剑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5、感情的夸年夜

白居易《长恨歌》表示感情深厚:三千宠爱在一身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6、 形态的夸年夜

许浑七律《汴河亭》 :先劈昆仑一派流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
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三千宫女或许不是夸年夜,人家隋炀帝可能真得带出来这么多宫女也未可知。
“先劈昆仑”是另一种夸年夜。
昆仑一派流是指黄河,先劈昆仑:有的选本作“光碧黄河”。
旧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先劈”是说将黄河凿渠分引。

7、多的夸年夜

苏轼《满庭芳·蜗角浮名》表示应酬多:三万六千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于谦《石灰吟》动作频率多:千锤万凿出深山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点火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明净在人间。
三、快的夸年夜

8、锋利的夸年夜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刀锋快:翦取吴松半江水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

这一句有点像仲春东风似剪刀,但是没有“似”这个比况词。

9、小的夸年夜

白居易《酬吴七见寄》,壶中天

竹药闭深院,琴尊开小轩。
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

壶天是一个典故,出自《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比喻虽小但是别有佳处的寓所。

苏轼《满庭芳 》 :蜗角浮名,蝇头微利

蜗角浮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斟酌。
能几许,忧闷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去世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蜗角浮名,蝇头微利,用夸年夜的手腕比喻名利的微不足道。

结束语

在诗词创作中,形似和夸年夜这两种描述手腕自古有之。
抒怀的诗词利用夸年夜能更好地表达深切的情绪,例如:蜀道难难于上上苍;东风不度玉门关、白发三千丈等。

至于“无乃太苗条乎?”也不必批驳沈括,他的意思是在夸年夜中也要一点合理性。
黄朝英《缃素杂记》中偏偏又阐明,按照古制四十围即百二十尺,不是沈括说的七尺,以是也没有那么苗条 .......晕....

@老街味道

诗词创作言必称格律 您知道什么是格什么是律吗?

这个墨客一首绝句用了八个山字,旧体诗用重复字好不好?

几首绝句和五七律 10分钟看明白旧体诗的各种诗体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洒脱人生的诗词这么多 你最喜好哪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