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人论世”的历史源流及当代代价
1.“知人论世”作为诗学命题的源流梳理及其在语文传授教化中的利用
“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的,在《孟子·万章下》中有这样一段话: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因此论其世也。是尚友也。”由此可见,孟子“知人论世”本意是为谈如何“尚友”古人的,但在经由自汉往后历代学人的理解和阐释中逐渐变成了一个解诗方法或文学鉴赏方法。汉代刘勰通过“知人论世”以论文,“他把‘知人论世’当成洞照作者之存心和作品风格特色的环节之一。”[1]清人吴淇直接将“知人论世”与诗歌理解相联系,提出“古人有诗书,是古人悬以其人待知于我;我有诵读,是我遥以其知逆于古人。是不得徒诵其诗,当尚论其人。”[2]王国维则更进一步,提出将“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结合便能理解古人之诗,“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3]至此,知人论世成为一个主要的诗学命题。鲁迅对“知人论世”所持的认同态度,使得“知人论世”作为理解文学作品的主要方法而渐被人们熟知。鲁迅在《“题未定”草(七)》中写道:“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吧。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切。要不然,是很随意马虎近于说梦的。”[4]
“知人论世”作为解诗和鉴赏文学作品的主要方法,被引入语文传授教化领域势所一定。上世纪50年代,“知人论世一度成为中小学语文阅读传授教化的基本方法。”[5]后来也遭到了“知人论世是坚硬的、传统的、糟糕的语文传授教化方法”[6]这样尖锐的学界批评。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版)的颁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作为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被写入高中语文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程教材中。“知人论世”作为古典诗词鉴赏方法,成为语文西席们的共识。
2.“知人论世”的当代代价
悛改文化运动以来,西方的文艺理论便逐渐进入中国,新文化运动之初亦有人主见通盘西化。不可否认,我国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有所受益,但是走进新时期,更该当看到,中华精良传统文化正期待抖擞新的光彩,把我国传统的诗歌批评方法——“知人论世”进行传承发扬,是当代人的任务,也是文化自傲的表示。
“知人论世”被王国维力推为治诗之法,被鲁迅赞许为文学理解的精确路子,在于“知人论世”包含了作者(人)、天下(世)、读者(“我”)、作品(诗书)四要素,实现了由读者通过理解作者本人及其所存在的社会进而深入理解作品的过程。王先霈说“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结合是行之有效的文学鉴赏办法和文学批评方法。”[7]叶嘉莹女士是当代世所公认的诗学大家,其说诗险些都是从“知人论世”讲起。先讲述墨客的平生经历、所处时期背景,然后回到诗歌文本,讲解诗句中典故的出处及含义,这些讲明白了,诗自然就明白了。叶嘉莹师长西席说:“读中国古诗,理解作者的平生及其时代背景,有时是非常主要的一件事,否则无法读懂读通这部作品。”特级名师李达均说“知人论世是鉴赏古典诗词很主要的方法,且知人论世在古典诗歌鉴赏传授教化中具有操作的可行性。”[8]此外,知人论世作为文学理解、文学阐释的方法,其进入整本书阅读也是势所一定。
二、“知人论世”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中的代价
1.“知人论世”有助于读者更深入理解《乡土中国》作家作品,减少读者与作品的隔膜
《乡土中国》是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师长西席于1934年应《世纪评论》之约,从其当时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教授“村落庄社会学”课程的内容整理出来,写成了14篇文章连载于其上,后结集出版的社会学著作。从《乡土中国》的来源来看,这是费孝通师长西席给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授课的讲义,无论是“社会学”这一专业,还是“学术著作”这一类型,对付高中生来讲都较为陌生。同样陌生的还有,该书作者费孝通师长西席。这样,学生们在缺少学术著作的阅读经历和履历,以及对作者都不甚理解的情形下,进行阅读,厥后果难以快意。因此,在进行整本书阅读之前,打通学生与作家作品的关联,肃清学生与作品的隔膜是非常关键的。而“知人论世”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品的基本情形等。高中统编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单元中对《乡土中国》供应的学习任务之一便是“拓展阅读,知人论世”:查找资料,理解其(费孝通)平生,并拓展阅读他编著的其他作品,更全面地认识费孝通的学术思想和造诣。
2.引发阅读兴趣
研究创造,高中生乐意投入在语文学科中的韶光比较少。整本书阅读的一大寻衅是阅读韶光与阅读任务量之间的抵牾。无论是《红楼梦》还是《平凡的天下》,都是大部头的著作。《乡土中国》相较前两者虽然篇幅不大,但是难度不小。高中生普遍没有此类作品的阅读经历,更罔论阅读履历了,因而读起来会感到“费时费力”。为此,很多一线西席及学者提出了《乡土中国》的阅读策略,如李安全西席提出的五步阅读法:浏览-略读-研读-重读;余婷提出学生在阅读《乡土中国》时应按照“素读-批读-精读-研读-重读”等阅读策略进行等等。这些阅读策略均哀求学生至少对《乡土中国》读过4-5遍。要完成这一基本阅读哀求,学生必须利用课内和课外韶光才能完成。课内的阅读有西席引领,有任务驱动,有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而课外韶光的阅读除了西席支配阅读任务以外,学生自己对《乡土中国》这本书的阅读具有较高的阅读兴趣尤为关键。学生直接阅读正文,进入对文本的理解中,须要较高的专注力、心力来支持。而当学生在“知人论世”之后,常常会产生对作者及其研究充满兴趣,对作品的内容想要有更进一步的理解的欲望,此时,学生在阅读作品时自然会有更好的毅力和心力的支持。
3.在“知人”中学习“为人”
“知人论世”自提出就有尚友古人的内涵,学生们在“知人论世”的同时,也是在以前人为友,以前人为师,是向书本中的先贤、模范、名人、学者、英雄们学习的过程。在对《乡土中国》的作者费孝通师长西席进行“知人论世”的过程中,学生会理解费孝通教授的学术发展史,求学经历,以至人生经历;理解作者在英国完成博士学位后虽然当时海内正值抗战期间,但是作者立即回到祖国怀抱的迫切心情;理解作者以及其妻子为了研究,去到广西瑶山开展实地的社区研究,乃至遭遇灾害仍不放弃的学术志向;学生从作品的后记、《重刊媒介》等可直不雅观地感想熏染到费孝通教授谦逊的态度——他直言自己的这本册子“只是一段考试测验”,以及鼓励后来的青年学者们要拥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的精神。以上这些对付青春期的学生而言,对付空想信念正在形成的高中生而言,理解费孝通师长西席就无形中地在向费孝通师长西席学习,这对付高中生心性的养成,对付其爱国志向、学业目标的树立有主要的影响。
4.积累阅读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要“建构整本书阅读履历与方法”。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任务建议中提出要“知人论世,感想熏染学人风范”。可见,教材亦将“知人论世”作为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希望学生能够节制。通过乡土中国的阅读,积累并实践利用这一方法。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一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中指出在整本书阅读中,要“阅读与本书干系的资料,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代价”,以及“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干系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这些正是哀求学生能够进行“知人论世”。
三、知人论世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中的利用策略
“知人论世”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至今始终抖擞着生命力,但是在语文传授教化领域中的“知人论世”因其内涵一贯未得以明确,因而在利用过程中多涌现僵化的、教条式的利用,从而导致人们对“知人论世”代价的缺点认知。首先,“知人论世”包括“知人”和“论世”两个方面,但是两方面不能割裂开来,“人”是此“世”中之人,因“世”之不同,纵然相似的两个“人”,也有光鲜的差异。如,同样是爱国墨客,屈原、杜甫因其“世”的不同,其爱国诗歌选取的内容也不相同。屈原遭小人谄媚被陷害,眼看楚国危亡、国将不国,而无能为力,其《离骚》便写了自己的爱芝兰的高洁,整首作品饱含着作者的悲情。杜甫因其经历安史之乱,耳闻目睹战火频仍,百姓流落失落所,其《春望》写满了自己眼中国破之后的山河景象。其次,“知人论世”不能教室讲授的“背景板”,总是作为背景供应给学生。“知人论世”是为理解作品做事的,其何时呈现也应基于学生的理解须要。也便是说,在文本学习的哪个阶段,呈现“知人论世”的内容最有利于理解作品,就在哪儿呈现。其次,在利用“知人论世”时要把稳:灵巧、应时、自主。在整本书阅读中,“知人论世”占篇幅多或少,放在课内还是课外、课内是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由西席供应还是交由学生,交由学生来“知人论世”时,是让学生进行教室个人展示,还是以小组互助探究的学习成果来呈现等等都要灵巧处理,其依据是学情以及对《乡土中国》理解的须要。此外,对“知人论世”的鞭笞多集中于僵化的、教条式的利用。实在,这是对“知人论世”的误用,而恰当应时利用“知人论世”,即:在传授教化中有目的、有操持、有选择的把主要的、应知应会的“知人论世”知识先容给学生——有时也可以是以学习任务的形式,由学生自主节制,则能起到破解传授教化重难点,提升学生《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效果的浸染。
参考文献:
[1]陈允锋.文心雕龙疑思录[M].北京:中心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91.
[2]吴淇.六朝选诗定论缘起[G].//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62:16.
[3]周锡山,编校.王国维集(第一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97.
[4]鲁迅.鲁迅全集(第六卷)[M].北京:公民文学出版社,1981:421.
[5]胡根林.知人论世:散文阅读传授教化的必要支架[J].中学语文传授教化,2018.9:35.
[6]徐江.知人论世:语文传授教化的哲学错位[J].公民教诲,2009.10.
[7]王先霈.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92.
[8]田艳.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传授教化中“知人论世”的利用策略[D].硕士论文.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