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中,先容了《傅雷家书》和《苏菲的天下》,美学大师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都是佳构,读读确实提高人的本色和知识,教导如何做人。
文言文中节选了很多诗歌,诗经中的关雎、蒹葭、衰落、子衿都是要学要背的内容。如果不上学,这么多的幽美诗歌怕是没机会去读,去理解。虽然说为了考试要把每个字的注释背的一字不差,有点让人厌烦,但是只说诗歌,泡在诗经的韵味中妙趣还是很棒的,希望孩子读的时候也可以体会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美感和憧憬。我读到的时候会遐想到一条小溪,一个长发白衣淡妆女子,几缕薄雾,悠远处传来的笛声。诗歌在我们的脑海中便是一首首有旋律的歌,一幅幅有色彩的画。
昨天看的时候,吐槽一点,书上选了个余冠英的《诗经选译》把好好的“官官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翻译成“雎鸠鸟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我以为本来美美的杨春白雪急速被他翻译的下里巴人了。意境全无,美感荡然无存,严重点是艺术和下流的差异。
其余吐槽那个去桃花源的武陵人,你迷路了,桃花源的人家家好酒好菜的招待你,和你说“不敷为外人性也”,可是你呢,出去的时候处处做暗号,还立马跑去太守那密告想拿奖赏,你想干嘛?去抄别人的家吗?开拓旅游景点吗?真的是个可恶的小人,背信弃义,希望太守一怒之下,罚他个欺瞒之罪,杀了以儆效尤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