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
篆喷鼻香清梵有无间,蛱蝶乍从帘影度。
樱桃半是鸟衔残,此时相对一忘言。”清朝纳兰性德《浣溪沙.大觉寺》
这首小词,你初初看来,会以为是一个宁静而狭小的禅室。
“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这写的是春天过去,初夏时节的某一个佛教清修的地方。很随意马虎让人想起红楼梦妙玉小小的禅堂,或者纳兰性德的府中,有园林之盛,或者不乏这样宁静的小地方,有一座小小佛堂。
“篆喷鼻香清呗有无间?”是谁在里面低声地念经?从室内飘出了淡淡的檀喷鼻香。
“蛱蝶乍从帘影度,樱桃半是鸟衔残。此时相对一忘言。”
那深幽的禅房,还有四五月的蝴蝶,从帘子外飞过,这个时候的时令已经是夏天,人迹不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而樱桃已经被鸟吃了一半。应怜屐齿印苍苔,在这宁静的院落里,只能悄悄地站着,向前或者向后都不适宜。
那禅房里是谁家女子,那禅房外是哪家公子?这样的空间,这样的场景,有一点凄凉,又正好有一点宁静。
如果你不知道这首诗是写在什么地方,这首诗能开启的幽渺的想象,让人以为宁静又悲哀。但是读纳兰词千万不要忘却每一个字。由于在不同的情境下,你会生出其余的觉得。
当你以为写的是纳兰府某一处宁静的禅房时,纳兰性德见告你,他写的是《大觉寺》。
康熙18年,25岁的纳兰性德扈驾康熙,巡游西山农事,此时是农历5月的上旬,由瀛台到西山大觉寺,晚间驻跸在潭拓寺。
此前两年纳兰性,痛失落爱妻,也是在5月份的时候。对付佛寺他是相称的熟习,由于他的妻子停灵在双林寺达一年之久,是在去年的7月份下葬的。以为康熙护驾的西山大觉寺,作为随从一员,虽然鞍马劳累,但他的心显然是悲哀而宁静的。他在这里闻到了熟习的味道。
实际大觉寺,非常的开阔,群山环抱,视野开阔,又禅木森森,光寺庙内就有古树160棵,古建筑和花木相掩映,人行在宁静的石阶大殿外,听着隐约的梵呗声,而这声音在山水之间,分外有一种出世感。
这并不是小小的禅房,这是一座巨大的寺庙。纳兰性德走进来时,有种贯穿身心的淡淡愉悦。天子有天子的事,作为他安排完成好任务,自然会在更无人处走动一下。他去的是寺庙的后面,那里有辽代的古碑,有僧人闭关的禅房,有野蝴蝶从帘子边穿过,有樱桃累累,半落在地上。这是一个野趣盎然的寺庙。
他为什么相对忘言。自从妻子离开往后,双林寺和佛经是他最好的寄托。虽然无法挽回那种人生离恨,但是佛教中的永恒如何不是一种期望?如果妻子有灵魂,他乐意日日相陪。又这熟习的佛家地终极勾起了他的欲望,在这样的地方,安定悄悄,永生陪你。死活若无界,那就只有这样的地方,让我们相对永恒。
纳兰性德的这首词非常让人回味。从小的地方讲,这因此情悟禅,你乃至以为便是在哪一座小小的庭院禅房,写得都是幽心幽意。但是你放在西山大觉寺的背景下来看,却又以为开阔绵缈。仿佛是水中投石,你看到的荡漾是一层层荡漾,忽然你才创造,那水面是如此浩大。
这首词有精微和浩大两种美。而此时相对一忘言,正是对各类过往面前的折射。有深情,有禅意,有悲哀,也有凄凉中的淡淡欢畅。
你仿佛可以看到纳兰性德,从寺庙的廊柱间走来,他的微笑里仍旧是有着蝴蝶的忧伤,然而他到底无声笑了一下。他想到的是他天上的妻子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