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敷,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该首诗清晰明快、朗朗上口,为岳飞戎马生涯中一首马背快诗。
齐山,坐落在池州市贵池区南麓,由浩瀚小山包构成,此处北傍长江,东倚平天湖,三面环水,沿主峰蛇形山脊,拾级而上,在最高处有一四角二重飞檐亭,名为翠微亭,登临远眺,山峦叠嶂,翠峰如簇,湖水一碧万顷,水天一色,白鹭齐飞,渔舟唱晚,切实其实便是人间瑶池: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齐山,相传因唐朝大历年间齐映任池州刺史时清正耿介,百姓戴德而名此山为齐山;而翠微亭则为唐朝杜牧外放池州刺史时所建,杜牧因牛李党争,于会昌四年(公元844)任池州刺史。他拔除弊政,重视文教,用盖学校的余料在齐山主峰建造小亭,取名“翠微亭”,以供人们休憩容身。
第二年墨客张祜来访,他们相见恨晚,杜牧写诗为怀才不遇的张祜鸣不平:“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并在重阳节携朋侪张祜,登临齐山,上翠微亭,推杯畅饮,诗词互答,杜牧作《九日齐山登高》,抚慰好友: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岳飞登翠微亭的时期间隔杜牧已经由去二百多年了,宋金对峙,常年兵戈。岳飞作为南宋抗金名将,北伐抗金,位列复兴四将之首。
岳飞不但身手轶群,智谋双全,而且其文采斐然。
岳飞虽然出身低微,但是勤奋好学,戎马征战中仍不忘读书,辗转各地,饱览祖国山河,写下无数随处颂扬的诗词。
比如在绍兴四年(1134),岳飞第一次北伐,光复襄阳六郡,晋升清远军节度使之后,岳飞收复故土信心倍增,满怀激情地写出《满江红.写怀》,抒发墨客杀敌报国的激情亲切和渴望祖国统一的英雄气概!
岳飞《满江红.写怀》
绍兴八年(1138),伪齐被金国所废,北方政权不稳,岳飞发起趁此再次北伐而被妥协派阻挡,甚至收复中原错失落良机。他不得不返回鄂州,登黄鹤楼,写下《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个中“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一句直抒肚量胸襟,虽壮志难酬,仍抗战到底。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同年宋高宗起用屈膝降服佩服派秦桧为相,宋金制定条约,大片已经收复的失落地又重新被金国盘踞。不但屈膝降服佩服派打压抗战派,不准岳飞等动兵,而且主战派同寅如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也进行阻扰,加之金兵虎视眈眈,抗金大业岌岌可危,以是知音难觅、曲高和寡,于是岳飞写出《小重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末了的一声反问,又有多少的嗟叹和无奈!
岳飞《小重山》
诗歌到了宋朝,词成为主流,故有唐诗宋词之说。宋朝期间,北方外族环视,加之宋朝重文轻武,在对北方的战役中频年失落败,国土萎缩,尤其到了南宋,大片中原领土被金国盘踞,于是收复失落地,驱逐金兵,渴望祖国统一的志向成为无数壮志仁人的文化情怀,他们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段叱咤风云的乐曲!
岳飞、陆游、辛弃疾等豪放派墨客也如雨后春笋般呈现。
南宋的历史便是在主战与主和的两种路线不断交织,不断撕扯的斗争历史。
但主战派不断遭到打压、伤害,尤其到了南宋宁宗“开禧北伐”往后,那种冲动大方悲壮的豪放诗逐渐退出主流,更多的文人变得内敛,消沉,更多的看重自身生活细节,以田园山水为代表的永嘉四灵的涌现,以清新俊朗为特点而风靡一时。
《池州翠微亭》小诗,一反豪放悲壮的情调,以明快畅达的手腕,让人线人一新。
“经年尘土满征衣”正是写墨客长年征战,韶光紧,任务重。“特特”用拟声表现墨客骑马游山的马蹄声,非常生动真切。
后两句写出墨客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无限留恋,激起墨客奋起抗争的斗志。
整诗措辞平实直白但不落俗套,措辞简洁而不乏味,以韶光为轴不断表现墨客感情变革,
虽为游记小诗,却意味深长,使人振奋,令读者一唱三叹,堪称南宋第一快诗。
有人说,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应为南宋第一快诗,此诗在陆游写完后不久就在临安市井传唱,虽措辞清新隽美,立意新奇,尤其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句蕴藉隽永,但整诗明快而不畅达,闲适宁静而不快意,虽写春景美而引不起留恋,墨客借景说愁,使人悲观颓废,没有快意快感!
《池州翠微亭》成为南宋第一快诗,你说呢?
作者 孟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