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溪边多山石,寺旁多花草。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自然能够处处创造生活的美。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这么美妙的二重奏,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的哦!

小泉叮咚十二首诗词中的泉水山之精灵山之活源美不胜收

读到这首诗,仿佛我们耳边就响起了“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叮叮咚咚”的泉水声;又仿佛置身一个山泉流过的古寺,而且古寺的四周还开满了俏丽的鲜花。
纵然我们身处寒冬,也感想熏染到了温暖的春天的气息!

2. 《玉帘泉》,笪重光

这个山泉规模比较大,大到墨客以“银河”来比较,大有诗仙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
清代墨客笪重光的《玉帘泉》写到:

谁识银河水作帘,金轮峰下影长悬。

和烟笼月时开卷,带雨迎风有正偏。

海燕春寒窥复去,石萝秋老断还牵。

游人莫羡康王谷,陆羽茶耐久失落传。

谁识银河水作帘,金轮峰下影长悬

“谁识银河水作帘”,以“银河水”做帘,那自然是规模伟大;“金轮峰下影长悬”,玉帘泉从金轮峰上直下,像是悬挂在空中一样;它就像一个巨大的书卷,垂垂展开,里面是烟雾环抱,月色朦胧;气势也是非凡,“带雨迎风”。

“游人莫羡康王谷,陆羽茶耐久失落传”,谷帘泉水虽然号称第一,但没有了陆羽茶经的方法,也就没有那么大的神奇,也就比不上面前的玉帘泉了。

3. 《夜泉》,袁中道

明代墨客袁中道笔下的夜景山泉,在月光的映衬下,充满了奇幻的色彩。
他在《夜泉》中写到: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在白月光的照耀下,整座山都呈现银白色。
“石冷霜欲结”,这时候的山景,呈现一种冷色调。
以是才有“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在冬天里,万物趋静,但雪是精灵,让寒冷的冬天生动起来。
“化为一溪雪”,首先是颜色上的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然后是“一溪雪”的灵动生动,仿佛是一种瑶池。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作为读者,我们面前是波光粼粼,晶莹剔透的泉水,从我们面前悄悄地流过。

4. 《听泉亭》,王安石

泉边一觉,我们仿佛回来了童年那个高枕而卧的时期,那个只有大自然的美好,没有人间的勾心斗角。
这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宋代墨客王安石的这首《听泉亭》,洗尽游子身上的尘埃:

逗石穿云落涧隈,无风自到枕边来。

十年客底黄粱梦,一夜水声却唤回。

十年客底黄粱梦,一夜水声却唤回

“十年客底黄粱梦”,数十年的官场挣扎,数十年的人间排斥,墨客累了。
墨客在“听泉亭”一夜,和着泉水叮咚入眠,彻底放下了数十年的恩恩怨怨,巨大压力,放弃了“十年黄粱梦”,是多么让人欣慰啊!

“十年客底黄粱梦,一夜水声却唤回”,哪个人不愿望这种觉得!

5. 《水帘泉》,赵孟

元代墨客赵孟的《水帘泉》,为我们展现了瀑布的另一种美,一种不同于诗仙的“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是一种豪放美,男儿美;而“水帘泉”,则是一种温顺美,女儿美。
诗中写到:

飞天如玉帘,直下数千尺。

月牙如帘钩,遥遥挂空碧。

飞天如玉帘,直下数千尺

飞天而下的瀑布,虽然“直下数千尺”,实在安静如玉帘,就像一个温润的女子,安定悄悄地站在那里。
更为神奇的是,从来都是历代墨客笔下主角的“月牙”,居然成了“水帘泉”的配角,就像“帘钩”一样,遥遥地挂在碧空中。

墨客以静写动景,是站在远不雅观的角度,却也写出了水帘泉的特点:瀑布柔柔,虽“直下数千尺”,然而就像玉帘一样,是那么静、那么薄,像梦一样。

这样的泉水,难道不让我们心驰憧憬?

6. 《白云泉》,白居易

唐代大墨客白居易倾慕白云泉的自由清闲,不喜好人间的居多“波浪”。
他在《白云泉》中写到: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太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清闲舒卷,泉水从容奔流。
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来多事的人间再添波澜。

墨客倾慕白云泉的自由旷达,倾慕白云的云卷云舒,厌恶人间的风波不平;不管是白云,还是白云泉,都是隐士的象征。

7. 《柳絮泉》,晏璧

柳絮泉在泉城济南,金线泉东南角,泉沫纷翻如絮飞舞,因而得名。
泉四周植柳,春日杨柳飘絮,泉水翻卷,相映成趣。
明代墨客晏璧在《柳絮泉》中写到:

金线池边杨柳青,泉分石窦晓泠泠。

东风三月飘喷鼻香絮,一夜随波化绿萍。

东风三月飘喷鼻香絮,一夜随波化绿萍

在阳春三月,东风乍起,柳絮飘飘;而柳絮泉里,泉沫纷翻,如絮飞舞。
空中柳絮飘飘,泉中波涛如絮,相互照映。

这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8. 《鸣弦泉》,释音可

鸣弦泉像一个才女,弹奏出令人如痴如醉的音符;泉水如泪水,永无尽时。
清代墨客释音可在《鸣弦泉》中写到:

石上悬琴琴醉寒,五更三点是谁弹?

清音流出相思泪,月照风吹竟不干。

石上悬琴琴醉寒,五更三点是谁弹

全诗是一个拟人化的手腕,开头又是“醉”,又是“寒”,跟后面的“相思泪”呼应;将泉水的声音,拟人化为谁在弹琴;随着琴音流出来的是“相思泪”,而且“相思泪月照风吹竟不干”,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真是一湾好泉,真是一首好诗!

9. 《山中流泉》,储光羲

唐代墨客储光羲有一双长于创造美的眼睛,一个无名的小泉,在他眼里,那是世外桃源,人间瑶池。
为此,他特地写了《山中流泉》: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有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淡泊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这是山中流泉的文眼,天上白云倒映在泉水中,天地融为一体;泉水飞流直下,化作雨声滴滴答答。
而且山泉代表了君子之风,“淡泊无人见”,即孔子说的,“君子周而不群”,“年年长自清”,乃君子洁身自好!

这样的山泉,这样的君子,该当成为我们的追求!

10. 《瀑布泉》,陈沂

山泉如人,有文静的,就有活泼的。
明代墨客陈沂笔下的《瀑布泉》,则是相称的威风壮不雅观,相称的有气势,风景也是独一无二。
全诗如下:

云间瀑布三千尺,天外回峰十二重。

满耳怒雷飞急雨,转头红日在青松。

云间瀑布三千尺,天外回峰十二重

“云间瀑布三千尺,天外回峰十二重”,这气势,未必比诗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差。
比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更强的是,这里除了视觉,还有听觉,“满耳怒雷飞急雨”,瀑布泉在听觉上的气势丝毫不弱视觉上的气势。

除此之外,瀑布泉还有奇景在后,“转头红日在青松”,一轮红日挂青松,任是你感情再低落,也会为之一振,满血复活!

11. 《试茗泉》,王安石

有一处泉水,深处幽处,走近它,就像走入一场梦境。
你是否想看一看这一湾山泉?宋代墨客王安石在《试茗泉》中为你展现这样的山泉:

此泉地何偏,陆羽曾未阅。

坻沙光散射,窦乳甘潜泄。

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

但有梦中人,相随掬明月。

但有梦中人,相随掬明月

名为“试茗”,自然是泉水清冽,“窦乳甘潜泄”,像“窦乳”一样甘甜适口,“潜泄”,是从地下汩汩而出。
“但有梦中人,相随掬明月”,一句“梦中人”,就已经让民气旷神怡了,更何况是“相随掬明月”,那种“掬水月在手”的感想熏染,更是让人飘飘欲仙。

我非常想看看这样一场梦!

12. 《芙蓉泉寓居》,董芸

读书人的空想书房,那一定是面朝大自然,鸟语花香。
那么,一个面朝山泉的书房,一定是妙不可言。
清代墨客董芸的《芙蓉泉寓居》即描述了这样一种空想书房:

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

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

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

石梁倒映在山泉里,随着泉水荡漾;更妙的是,石梁的倒映上,鱼儿在快活的游动。
一池山泉绿水,水面上盛开着芙蓉花。
这个时节,墨客坐在花阴下面,心无旁骛,写着济世的文章。

这恐怕是读书人最最神往的梦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