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空句尽难成文,辗转更寻思着迷,

泪水打湿鸳鸯枕,谁会可怜痴情人。

修正后:

词穷字尽计无因,辗转更深已忘神,

若何修改诗词作品

万里流风明月夜。
鸳鸯枕上湿谁人。

















本诗一看是新妇作品,满纸思念却被泪水冲刷。

作者是中国人,知道七言绝句基本哀求:

①两对四句,每句七字

②一二四句押平声韵。
三句仄声结尾。

③先铺垫,后表情。

但她不理解:

④句子有平仄哀求和规率(实在上网一搜就有,共四种句式,四种排列而已)

⑤邻韵的迴避等等。

,。
,。
,。
,。
,。
,。
,。
,。

修正~~~

启对:

词空句尽难成文,辗转更寻思着迷,(原文)

词穷字尽计无因,辗转更深已忘神,

首句:“词空”可以是没有词,而“词穷”是词用尽了,才好与后词排比。
“难成文”“平平平”三平尾,故改为“计无因”“仄平平”,“因,神,人”同韵。
“字”代替“句”,由于字是最小单位。
表明真无语了。

次句:“着迷”是专注,而诗铺垫要的是茫然。
以是“忘神”。

合对~~~

泪水打湿鸳鸯枕,谁会可怜痴情人。
(原文)

万里流风明月夜。
鸳鸯枕上湿谁人。

首句:原句不按仄仄平平平仄仄,且“枕”与“人”虽分别仄平,但韵部临近。
读之不适,只管即便避免。

我认为本对可合成一句,以是加入一句,叫转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迁移转变浸染。
而“万里”“流风”“明月”乃至“夜”都有分离和思念的内涵,这便是诗词中意象的用法,我不用说离去,你却能明白。

末句:一样平常用作总结,也叫破题,指作者诗文意图。
这里我用“谁人”有问的意思,一个女子的嗔怪怨恨尽入个中。
以是有些人诗文成文慢,多是精雕细琢,力求一字顶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