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元和十二年,四十六岁的白居易逐步走在山路上。
此时正是初夏,山上树木茂盛,绿油油的聚在一起,路上还有鸟儿在欢快地唱着歌。
但白居易却是满脸愁容,与这活气盎然的环境扞格难入。
白居易在山中是越走越惆怅。

三年级必背古诗 大年夜林寺桃花天天进修一点点

没想到这才刚刚四月份,春天的花朵就凋落得干干净净,枝干上只剩茂密的绿叶。
纵然运气好,还能遇上几朵坚挺在枝头的花,花瓣也早变得皱皱巴巴,一碰就全都纷纭扬扬地落了。

不知走了多久,山路到了尽头,白居易一举头,便看到一座寺庙在山顶悄悄地矗立着,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大林寺。
门口扫地的师傅看出白居易感情不佳,像有苦处,便约请他进去参不雅观。

刚推开佛寺的大门,一片鲜艳的桃赤色就映入眼帘。
只见这佛寺的院子中心种着一棵桃花树,满树的桃花开得正旺,喷鼻香气扑鼻,美不胜收。
白居易看呆了,这山寺的桃花开得也太美了。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芳菲,这里指鲜花静凋零。

始:才,刚刚。

人间的四月,鲜花都已经凋零,而山上寺庙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为什么会涌现这种情形?由于大林寺在山顶上,海拔高,温度低,以是当山下气温升高,花朵都凋落时,山上较低的温度刚好适宜花朵开放,以是才会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看着这桃花盛放的美景,内心不禁感叹:这春天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三月刚过,立马整顿东西走人,就这么消逝得无影无踪,没有人知道它要去哪里,让人既惋惜又遗憾。
直到本日我才创造,这个调皮的春娃娃原来是偷偷跑到了这座寺庙里,要不然这里也不会有一树开得这么俏丽的桃花了。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长恨常常惋惜,逆探求转反。

我常为春天拜别,无法找到它的踪迹而感到惋惜,却不知道春天在何时转入到了这山寺中来。
诗歌只有短短四句,便将墨客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有时创造桃花美景的惊喜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墨客内心的惆怅心情也得到了缓解。

在早些年前,白居易仕途顺利,得到天子赏识和重用,那叫一个春风得意。
可谁知他由于说话太过刚直,遭朝廷众臣排斥,便被贬为江州司马。
他本人也像春天逝去一样平常,不再风光,对未来感到迷茫,逐日郁郁寡欢。

但在这高山的寺庙中,白居易又见到了消散的春光。
对他而言,这不仅是欣赏到了一幅美景,更是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
以是才会提笔作下这首《大林寺桃花》,勉励自己不要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