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黄河,脑海中浮现的第一首诗大概便是这首了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 王之涣 《登鹳雀楼》
闭上眼,仿佛看到一群儿童摇头晃脑的吟诵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短短二十个字,将黄河的壮阔描写得淋漓尽致,全诗由景入理,极富教诲意味。
王之涣彷佛对黄河情有独钟,他的另一首“黄河”诗,也是随处颂扬: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东风不度玉门关。
唐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想象一下吧!
黄河奔驰而来,似从云端泻下,在万仞高山中呼啸,何等壮阔,不远处的孤城却由于这份壮阔多了几分悲壮感。
在荒原中穿行的黄河,该是何等壮阔,何等大气!
墨客就将这番景象很好的描述出来: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 王维《使至塞上》
《红楼梦》喷鼻香菱学诗中喷鼻香菱这样说:“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可见墨客遣词之准。
李白也写黄河。
诗词君以为李白身上有一种气质,与黄河特殊符合,大气、豁达、不羁。只是这次墨客见到的却是无舟可渡的、冰冻的黄河: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 李白《行路难·其一》
虽然前调略低沉,毕竟豁达才是大墨客的本性,末了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感情急转,一扫前面的阴霾。
读这首诗会不会想起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高下,顿失落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骚人物,还看目前。
说到李白,就不能不提他的另一首名作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役夫,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敷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当年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作甚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 李白《将进酒》
有种末日狂欢的味道,却又掺杂着几分无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如此,倒不如与君共饮,同销万古愁。
来源:中华诗文学习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通报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缺点或涉嫌陵犯您的合法权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