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一阙词,一个天下。
旅行最大的惊喜之处在于,当你真正抵达时,才知道究竟那里的脉搏是什么频率,那里的过往是什么气息。
而位居古丝绸之路必经之路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便荟萃了古诗词中描述的那些绝美之境。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东晋·陶渊明)

联动宣传跟着诗词去不雅光穿越彩虹张掖的绝美之境

即便是少年“抚剑独行游”的陶渊明,也只说出了张掖之远,并未道尽张掖之美。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

(三国·曹丕)

曾有地理学家以曹丕的这句诗将陡崖坡为特色的红层地貌比喻整天之丹霞。
本日我们重新想象,也从心欣赏,当诗词遇上七彩丹霞,会有若何的波澜壮阔?

地处祁连山北麓的张掖丹霞天下地质公园,将丝绸之路上的万千风光和繁华盛景,全部用地貌和色彩肆意表达,山峦起伏阳刚壮阔,七彩丹霞残酷妖娆,地表仿佛一片固态海洋,处处翻滚残酷浪涛,只管有多个“中国最美目的地”头衔铺垫,但穷极所有词汇,在大自然的玲珑心思面前,依旧毫无光彩。
独特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的复合体,即便只是匆匆路客,也绝对会一眼千年,记住这苍茫戈壁上一期一会的奇幻之境。

硖口大漠南,横绝界中国。

丛石何纷乣,赤山复翕赩。

了望多众容,逼之无异色。

崔崒乍孤断,逶迤屡回直。

(唐·陈子昂)

一起西出河西走廊,所有关于边塞的辽阔诗句,都急速从历史意象变成面前风光。
即便如今已经从古老苍凉的军事要塞,变成寓意深浓的文化符号,河西走廊依然是你读过的那些古诗词中的样子,并且由于曾经在丝绸之路上不可取代的位置,依旧是边塞情怀的精神化石。

最好在傍晚时分登上硖口古城,城头放眼,远处是巍峨的祁连山,雪峰被逐渐镶上金边,还有浩瀚戈壁滩上仿佛游龙盘踞的莽莽汉明长城,在斜阳下若隐若现。
历经中原与西域数百年边塞风云,丝路文化与长城文化在此交相照映,重叠并守、攻防兼备的城防体系,更映照出古人巧夺天工的匠造聪慧。
当年的金戈铁马和狼烟烽火已无踪迹可觅,但在祁连山残雪的映衬下,那些记录过往的动人传说,是这里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祁连寒夜晓梦觉,星斗如幻照马蹄。

神骥欲借飞天力,从此踏落入雪泥。

百代穷工非巧力,铁壁铜崖种菩提。

宝迹留落谁先知?仙踪归去飞鸟啼。

(当代·倪晓武)

佛教从印度沿丝路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传统深度兼融,留下了竹苞松茂的石窟文化。
临松瀣谷的陡峭崖壁上,蜿蜒栈道将散落的三十三天石窟弯曲相连。
马蹄寺石窟群个中内容最丰富、色彩最妖娆、线条最饱满、保存最无缺的,就数金塔寺石窟的高肉雕彩塑飞天,听说比敦煌的飞天还要早。
勾魂摄魄的飞天舞姿,至今能被精良的舞蹈艺术家用肉身复刻,丝路繁华、唐风古韵,在舞者的律动间穿越千年。

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

(近代·罗家伦)

吟诗念人,江南才子罗家伦,在不期中与张掖结下了深厚的机缘。
而这首诗,已经成了张掖最炫的名片之一。
巍巍祁连山绵延千里横亘张掖全境,滔滔黑河水穿越绿洲直奔内蒙古居延,冰川雪山、森林草原、绿洲沃土、湿地芦苇、七彩丹霞、峡谷湖泊、戈壁沙漠等极度地貌交相照映,形成了鬼斧神工、风光奇绝的自然景不雅观。
祁连山,黑河水,都有肆意流淌的姿态,却能用最畅直的线条分割光影,水气如烟似雾,山峰却波澜不兴,将动静之美用最意想不到的办法,结合出丝路绿洲独占的生态诗意。

苍茫大漠,千年丝路,留下了无数残酷的文明印记,这条深入浩瀚戈壁,寻迹丝路之魂的旅行线路,由于自然地貌的奇幻丰富和历史人文的积淀互换,让古老的中国与表面的天下互通文明之光,实现文化的碰撞与兼融。

随着诗词去旅行,掬一束亘古的桃红,泛舟诗海,溜达词山,穿越彩虹张掖的绝美之境,愿我们都能在不经意的时候相遇一份期待已久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