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素简,静数流年,

人间有味,最是清欢。

欢迎关注清欢,品读绝美诗词。

春夏秋冬,千山万水,每一惩罚歧的地方,

苏轼眼中的风景有多美9首诗词告诉你何为文人情致与高级审美

白日黑夜,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美好。

对付普通人来说难以描述的美,却能在文人的笔下化作诗词歌赋,流传千年。

而在这些文人雅士中,苏轼又是高等审美的佼佼者。

9首诗词,感想熏染9个苏轼眼中的绝美风景。

1、山高云白,一叶轻舟过碧江

公元1073年的仲春,杭州通判苏东坡,正在巡查富阳。

乘船在富春江上,经由七里濑时,写下了这首《行喷鼻香子·过七里濑》: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七里濑亦名七里滩,在浙江桐庐县严陵山之西。

东坡师长西席乘一叶小舟掠过,双桨如惊飞的鸿雁般迅疾。

天空碧蓝,江水澄澈,波平如镜,青山与蓝天尽皆倒映在水中。

水中的游鱼清晰可数,时时跃出藻纹铜镜般的水面;

白鹭点点,悠然自得,栖息在烟雾笼罩的水边沙洲。

这一川溪水,白天清澈透沙、水流湍急;清晨清寂孤寒、微带霜意;夜晚月光朗照、明如水晶。

两岸高山耸立,远眺重重叠叠,犹如图画;横看曲弯波折,好似屏风。

这里曾是东汉末年严子陵隐居的地方,可惜他也未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

当时的天子和隐士,如今都已犹如梦幻般消逝,只留下空名。

能留下的有什么呢?

只有远山重峦叠嶂、连绵不绝;白云环抱山间、变幻莫测;晨曦清晨朗照,青翠欲滴。

上阙写水,下阙写山,诗情画意,清灵盎然,充满了生命的律动感。

在这样美好的景致中,人生的感慨,历史的哲思,都化作山间白云、船下流水,

满满的洒脱与旷达,隽永蕴藉,韵味无穷。

2、春夜纵马过溪,悠然醉眠桥上

贬谪黄州期间,苏轼寄情山水,曾在夜间骑马游春,写下一首小词,词前有一段引言: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在黄州时,春夜在蕲水边骑马而行。
途经酒家豪饮一场,醉后趁着月色走到一条小溪的桥上,不愿让马蹄踏过溪水,毁坏面前安谧的美好。

苏轼解开鞍辔,弯着胳膊作枕头,在桥上小睡少焉。
醒来时天已清晨,群山丛聚,溪水冲过石头发出哗哗的声响,令人疑惑自己不在人间。

于是写下一首小词《西江月》,题在桥柱之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模糊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明月当空,清溪中春水满涨,波涌浪浅,在辽阔的旷野中刘过。
天宇广阔,模糊约约地瞥见天空中云气弥漫。

在溪边纵马而行,马身两侧用来挡泥土的马鞯还没来得及卸下,醉醺醺的我就翻身而下,迫不及待地想在芳草丛中安眠。

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水月交辉,宛如美玉,实在不忍心让马蹄踏破这一溪美景。

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
直到听到一声杜鹃啼叫,天已大亮。

这种将身心完备融于大自然的欣喜与超然,是古诗词中罕见的境界。

空山明月,溪水清澈,心境空灵,富有诗情画意,宛如人间瑶池,

而苏轼随兴往来,忘怀了世俗的荣辱得失落和纷纭扰扰,醉醒之间,与造化神游,

这首词的风景清新明丽犹如画卷,个中又蕴藏物我两忘的境界,回味无穷,令人憧憬。

3、初夏时节,绿柳新荷榴花艳

公元1084年四月,夏日初至,苏轼写下了这首《阮郎归·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青翠的槐树枝繁叶茂,高大的柳树千丝万缕,浓绿深处,新蝉啼鸣的声音溘然停歇。

和暖的风轻轻吹过,《熏风》之曲又要开始被频繁歌咏。

绿色的纱窗下,喷鼻香炉中升腾起沉喷鼻香的袅袅轻烟;

碧纱轻烟间,佳人正陷入午后的就寝中,却溘然被落棋的声音惊醒。

小雨过后,天下仿佛被水洗过一样干净通亮,

微风吹翻荷叶,石榴花红得像正在燃烧的火焰。

佳人忍不住沉醉于这美好的景致中,纤纤玉指拨动着清池中的泉水,

水花如飞珠溅玉般散落在荷叶上,像珍珠一样圆润晶亮,乍然破碎,顷刻又圆。

没有一字写佳人之美,却把她的天真纯稚描述得淋漓尽致,

这样可爱的少女,在雨后清新的空气中,行走在石榴花盛开的庭院,

她拨动着清澈的泉水,也撩拨着青嫩的新荷叶,

在初夏清新的美景中,平添了一股活气勃勃的青春,令人线人一新。

4、冬夜凄清,缺月疏桐孤鸿影

苏轼贬谪黄州,夜宿定慧院时,写下了这首凄清幽寂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转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一弯月牙,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

夜阑人静,漏壶里的水早已滴完。

幽居在寺庙中,独自往来,犹如身影缥缈的孤雁。

溘然惊醒,茫然四顾,有谁能理解我孤独的心呢?

孤雁在寒枝间飞来飞去,却不肯栖息,落在寂寞凄冷的沙洲。

苏轼曾在另一首诗中写过“人如秋鸿来有信”,

这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正如墨客孤高寂寞的心。

这孤鸿飞来飞去却不肯随便落在枝头,甘心栖居于荒漠沙洲,

正如墨客高洁自许、唾弃流俗,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他宁肯在偏僻荒凉的黄州,忍受寂寞凄冷的寒夜,也不肯低头。

5、花暗香,月朦胧,良夜堪醉

一首《春宵》,短短28个字,描述出一个东风沉醉的夜晚: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暗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春天的夜晚如此美妙,纵然短短一刻也值千金,

花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月光在花枝下露出朦胧的清影。

远处的楼台上,歌舞管乐的声音正远远传来,

独坐于庭院中,秋千在茫茫夜色中轻轻晃动。

这首诗的第一句常常被误读,当做新婚夜的暗喻,实则是写春光之美,惜春之情。

诗题为“春宵”,他没有直接描写风景如何美,但却可以通过28个字,通过墨客的视觉、嗅觉和听觉,深切地体会到这个夜晚多么美妙。

墨客坐在庭院之中,温顺地欣赏着美好的春夜,

月光朦朦胧胧,只能看到错落的花枝,和秋千的影子。

风儿轻轻吹,吹来淡淡的花喷鼻香,吹得花影摇荡,

送来远处歌舞管乐的声音,由于间隔太远而幽幽细细,

他们一定也是舍不得睡去,以是才尽情享受着美好的夜晚吧?

统统都朦朦胧胧、影影绰绰,却温顺到了骨子里,令人沉醉。

6、西湖夏日,骤雨才过还晴

公元1072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游西湖,赏美景,宴饮望湖楼,

写下五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个中第一首如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乌云翻涌,犹如墨汁兜天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

骤雨倏忽而至,激起湖面的水花,如白色的珍珠飞溅入船。

忽然之间,狂风席卷而过,吹散满天乌云,吹走了大雨,

那西湖的水面逐渐沉着,宛如天空般开阔明净。

夏天的雨便是这样,来得疾、去得快,

来时乌云压城,彷佛瞬间入夜,白亮的雨点溅起无数水花,

去时只要一瞬,狂风席卷大地,霎光阴雨散云飞、风平浪静。

湖面平如镜,映照着碧蓝天空,一样的明净,一样的清爽。

短短四句,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变幻莫测,

有条有理,动中有静,远近合适,读来宛如身临其境,震荡莫名。

7、岁暮春生,人间有味是清欢

公元1084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已经四年多了,即将迁汝州。

离开环境艰巨的杭州,东坡师长西席轻松快乐地上路了。

他先到江西探望弟弟苏辙,然后到金陵看望辞职在家的王安石,

一起走到泗州时,他上书辞职,放下统统包袱,准备回宜兴教化。

十仲春二十四日苏轼与朋友刘倩叔同游泗州的南山,写下了一首《浣溪沙》:

小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斜风小雨、景象微凉,初晴后的河滩上升起淡淡的烟雾,稀疏的柳枝使沙滩更妩媚。

面前仿佛能看到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仿佛无边无涯。

煎一盏清茶,浮着雪沫乳花般的乳白泡沫;

备一份春盘,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宛如翡翠。

活在这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这些清淡的欢愉。

残冬岁暮,雨后初晴,空气中还有清冽的寒意,山间已经有了早春的活气与活力。

在野外闲游,在山中野餐,清淡的茶水与鲜嫩的野菜淡而有味,令民气生喜悦。

词中的画面色彩清丽,清雅而富有审美意趣,充满文人情致,又蕴含着旷达的人生态度。

8、夏末秋初,雨后新凉

公元1083年的夏末秋初之际,苏轼在黄州乡间幽居,悠然自得地写下了这首《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缺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喷鼻香。

村落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耸立的高山清晰可见,

近处丛生的翠竹环抱着屋舍,小池塘边芳草已枯败,塘边树上蝉鸣缭乱。

天空中时时有白色的小鸟飞过,塘中赤色荷花映照绿水,散出淡淡的宜人芳香。

在村落边的小道,古城墙的阁下,在夕阳的余晖中,我拄着藜杖垂垂溜达。

昨夜三更时分,天公殷勤地降下一场好雨,给短暂虚幻的人生多添了一日清凉。

夏日雨后的村落庄,空气清新,酷热的日子里平添了几分凉意。

远山、茂林、夕阳;白鸟、翠竹、红莲;池塘、蝉鸣、衰草;

这里是修身养性的人间乐土,也是百无聊赖的无奈闲住所。

苏轼没有直接写自己的心情和境遇,只是平铺直叙地描述了风景,

但“殷勤”二字中似有无限感慨,“浮生”一词又含几分悲观。

9、时维暮春,花落柳飞芳草远

这首伤春之作《蝶恋花·春景》,空灵又温顺,是苏轼笔下比较少见的风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春花落尽,残红也一点一点褪去,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

燕子翩翩飞,绿水绕舍流,柳枝上的柳絮越吹越少,芳草绵绵却越长越远。

围墙里,可爱的少女正在荡秋千,笑声时时地从里面传出。

围墙外,道路上步履匆匆的行人,为那笑声停下了脚步。

笑声逐渐听不到了,周围一片寂静,行人惘然若失落,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侵害。

这首词写的是暮春时候,没有妖冶鲜妍的花朵,只剩下一片浓绿。

春水绿,杏子青,柳枝翠色浓,芳草碧连天。

春色已到荼蘼,本是令人伤怀,但这活气勃勃的绿色中,

少女欢畅的笑声和影影绰绰的秋千影,牵动人的情思。

下半阙常常被当做爱情诗来解读,但个人并不认同。

年少的佳人,青春恰好,高枕而卧,笑声悦耳,统统都是最美好的样子。

墙外的行人,或许已年纪老大,或许羁旅忧闷,或许出息渺茫,

两相比拟,难免惆怅,他的心里,或有感怀出生的悲情,或有神往青春的愁情,

又或许只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慨与领悟,爱情的可能性反而是最低的。

阅读更多精彩图文:

小雪时节,有雪如诗。
10首小雪诗词,早梅伴雪开,一片飞来一片寒

李白入道,杨万里寻佛,苏轼自嘲,6位文人诗词中的死活哲学

作者:林家清欢,回绝搬运和抄袭,敬请理解。

【注】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欠妥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