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这个字,字典中列举的义项紧张有:
名词性:①眇小的痕迹或物体:墨点儿、雨点儿,引申为少量。 ②几何学上的“点”;小数点;汉字笔形(丶)。③项,部分:要点、 特点。④钟点。
动词性:⑤一落一起的动作:点头、点穴、点眼药。⑥加上点子,润色:标点、点缀、画龙点睛。⑦引燃:点灯。⑧查对:点名。⑨指定,选派:点菜、点将。⑩启示:指示、 点拨。
请根据个中的某个义项,以“点”为题(或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篇作文,构思风雅,合理的引用诗词名句,可做考场作文的范文,很多高考满分作文便是这样的风格。
诗中点诉情深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高一 蒋思禹
我总以为,诗中最有灵气与意韵的,是那个汉字笔形“点”,每每用羊毫起笔又落笔时,就会无由地以为自己墨染了一段留白的光阴。 平凡而又盛大,伤怀又不失落美好。
这些诗句,恰如上元夜的华灯,俏丽了千年的诗词夜空,而那些“点”,就好似华灯中的烛光,堂堂皇皇地,撩动人心。
平铺素宣,墨砚生喷鼻香,在素宣上写字,就彷佛在宝塔中雕花,一笔一画都是花幽幽的纹路。
“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写到李山甫的这句诗,手中的狼毫正巧,蘸满了墨,我将“安”字的那一点,写得格外重,墨已经浸到白毛毡上,留下不浓不淡的痕迹 。无疑,我是愤怒的,作为与徽崇公主同性之人,我想问一句“凭什么”,我能想象,李山甫写这个“安”字时,内心是多么讽刺,我也能想象徽崇公主一身红衣花嫁,行在漠漠无边的沙土上,后面是吹锣打鼓,公主半转过分去,朱唇轻启,问一句“不知何处,能用将军?”转过分去,不再转头,将门之女被迫和亲,真是个笑话。而徽宗公主呢?徒留身后的一地月光与漫漫永夜。
这“安”字一点,怎能轻轻的落笔,缓缓地提笔?这一点包含多少愤怒,又夹杂着几声嗟叹呢?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当我写到“莫”这一点时,我只是稍稍用劲,笔头轻押,留下一个苗条的点,像是杜秋娘唱此曲时,末了绵长悠远的尾音。这不是杜秋娘写的诗,但杜秋娘是将此诗唱和成曲儿,且唱得最好的一位,我不得不佩服杜秋娘虽也生平波折但也有个较为圆满的结局。写到这一点时,耳畔彷佛传来秋娘似泉水般清澈之音,不要去追求物质享受,少年郎,当惜少年时。莫待终年夜后,双鬓已生了白发,才后悔当年未惜少年时。那一点,是杜秋娘苦口婆心的规劝,也是对现在对未来少年郎的劝勉。
写着这些诗句,着意那些“点”,就像在梦里穿越到过去和朋侪喝了一杯熟年岁的酒,你可随意,我愿倾杯。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我连续写下“尽”与“寒”的两点。写这几个点时,已为枯墨,硬是在宣纸上留下几抹有些苍凉的痕迹。朱淑真的这句诗,是我在已读的所有闺怨诗中,最喜好的一句,读一遍,心就痛一次,是那种压在胸口的痛,描述不出又消散不去。
“寒灯已被我剔尽了,可梦难成”,这或许是那位女子一句浅浅的嗟叹,“尽”与“寒”这二字多让民气疼啊!
烛流红泪而人泪成行啊,远处的那个他,何时才能回家。
这几点,诉尽了闺中女子如丝如线的愁,或许真的,理还乱。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这算是词了,但写到“终”字的点时,内心还是有些惋惜的,这两点,我用淡墨,写得很轻很轻,就彷佛看不到的光阴与看不清脸庞的岁月,岁月的绝情之处就在于它让你熬到了末了,却不给你任何补偿。写下这句诗时,我以为刘过或许也就这么想的,曾经杏花走马正少年,诗很清丽但夹杂了男性文人特有的一种深奥深厚。“终”这字的点,像刘过的叹惜,也像刘过肩头上落下的桂花瓣,更像刘过杯中的酒。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这首《生年不满白》中,惟这句话我影象最深,“游”字的这一点,我写得很洒脱,像绸带一样从天边滑下,对写这首诗的人,我很佩服他的乐不雅观与豁达,统统都安稳得像一场梦,梦醒后再秉烛而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薄暮”,梅妻鹤子的林逋的这句诗,像从未被污染过的空气,带着万物的气息,“清”字的两点,我用笔尖蘸上了些浓墨,写时却轻巧有力,这两点一写,就像闻到了暗香,瞥见了薄暮。这两点,包含着林逋生平的悠然自得。每看到这句诗,我总能想到周梦蝶,他晚年过的是一小块地和七棵蒜苗的生活,虽清贫,也很俏丽。两点之中所含有的淡然超脱正被这个当今社会所须要,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一份淡然,或许,会走得更快更稳。
这些诗穿过期间的缝隙,诗中的每个故事都始于秋风若水,止于岁月洪荒,愿我们的心中,除了温软的故乡,还有从千年之前送尘如今的明月光。
诗中点,韵意最美,想像千年之前的墨客,写下这一点时,不管是轻是重,是深是浅,是浓还是淡,都在通报着墨客的感情。
我提笔,落笔,一点,又一点,一段段旧光阴,一缕缕深情,就浸润了出来……
【获奖情由】
这篇文章构思比较讨巧。作者发挥自己古诗词积累方面的上风,对自己喜好的诗句中那些带有笔划“点”的某些字眼进行剖析,认为这些字眼乃至字里的“点”都有着分外的含义。不管这种联系是不是十分贴切,但能从“点”出发来思考这些诗句的意蕴,还是具有别开生面的意趣。
本文的获奖提醒同学们,以古诗词为代表的文学资源,对付写何为至一样平常措辞表达的浸染,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闇练背诵、深入理解大量的诗词佳句,总会在不经意间为文章添彩。
本文得到了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