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任地笑剧演员带来的《“潘长江”遇上“中江表妹”》 谢杰摄

开幕式演出 胡波摄

1月15日,“2016年蓬安河舒豆腐美食文化月”开幕仪式在蓬安县相如文化公园广场举行。
三句半《想吃豆腐到蓬安》、国学诵读《蓬安河舒豆腐赋》、独唱《我的嘉陵江、我的母亲河》、笑剧演出《“潘长江”遇上“中江表妹”》等节目浓情上演。
大多数节目取材蓬安嘉陵江、蓬安河舒豆腐,演出引来阵阵叫好。
诙谐演出 叮昔时夜赞河舒豆腐宴

15日上午的开幕仪式后,中国曲艺牡丹奖得到者、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电视台十佳主持人叮当,主持了丰富精彩的文艺演出。

河舒豆腐绝 诗词歌赋赞

“这是我第二次来蓬安,上一次是2015年8月,跟随我的恩师李伯清来到周子古镇,当时蓬安的风土人情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台一番问好后,叮当就讲述了自己和蓬安的“缘分”,拉近了与现场不雅观众的间隔。
除了担当文艺演出的主持人,叮当也带来了诙谐演出“叮当秀”,将小品、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穿插在脱口秀中,引起阵阵欢笑。

演出结束后,叮当来到了河舒镇的文革豆腐。
“我师父李伯清就曾两次光顾文革酒家,他多次对河舒豆腐赞不绝口,我也要来尝一下。
”品尝完醪糟豆腐、纸包豆腐、鱼喷鼻香豆腐、炕豆腐等河舒豆腐特色招牌菜后,叮当看着一桌“豆腐宴”竖起了大拇指。

取材豆腐 古稀老人创作三句半

“蓬安秀美好风光,相如故里隽誉扬,河舒豆腐名声响,齐称颂……纸包豆腐好俊秀,麻辣豆腐味道喷鼻香,醪糟豆腐甜心上,爽爽爽!
”开幕式上,四位白发老人手持鼓、小锣、镲、大锣敲打登场,带来的三句半演出《想吃豆腐到蓬安》,一登场就引起了全场欢呼。

据理解,这四位演出三句半的老人都是蓬安县周子古镇的退休西席,均匀年事已经69岁,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用诙谐且普通易懂的措辞,结合蓬安方言,将河舒豆腐等蓬安美食、旅游、文化风貌展示出来,引来不雅观众阵阵掌声。

“三句半是起源于清朝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是我国民间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演出形式。
”64岁的宋学东,是三句半演出团队里最“年轻”的演出者。
“这次为蓬安豆腐写的三句半紧张是从平时的生活积累中来的灵感。
”据宋学东先容,他花了1个晚上韶光创作出三句半,然后用了4天韶光紧锣密鼓排练,终极将节目呈现出来。
“演出乙句的沈光同老师已经79岁,大家都希望能发挥余热,通过三句半展示对豆腐的喜好和对家乡的热爱。

国学诵读 小学生吟诵《河舒豆腐赋》

“悠悠岁月沧桑,郁郁河舒古镇。
地皮腴膏,五谷丰穰;豆腐一绝,天下其闻。
夫河舒豆腐者,历史悠远,肇于大汉,乃司马之相传;百代弥新,冰清玉洁,为食府之所称。
活色生喷鼻香,倾倒海内饕餮之徒;金榜题名,荣列国家地理产品。

开幕式文艺演出上,由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鲁迅文学奖评委、茅盾文学奖评委、“当代写赋第一人”之称的何开四师长西席日前所作《河舒豆腐赋》,也首次被搬上舞台,由蓬安县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们以国学诵读的形式呈现出来。

“豆腐伴酒,弄琴吟诗,风雅蓬安山水;饮食载道,义理存焉,助力最美村落庄。
河舒古镇,千古风骚;河舒豆腐,四海盛名!
”舞台上,5名蓬安小学生现场古筝弹奏,悠悠琴声伴随着同学们字正腔圆、抑扬抑扬的吟诵,将《河舒豆腐赋》的大气磅礴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吟诵形式非常好,不愧是‘赋圣’故里的后人。
”看完学生演出,何开四老人意犹未尽。
他说,这次为河舒豆腐作赋,紧张基于两点。
“一是蓬安历史悠久,是‘赋圣’司马相如的故乡,对我来讲有亲切感。
河舒豆腐相传是司马相如所创,这授予了它分外的意义。
”何开四说:“前些年,我到过蓬安,深感山川之秀美,人文之丰富。
豆腐佐酒,文人风骚,河舒豆腐,有着分外的文化含义。
二是河舒豆腐能够知足各方面的需求,就像赋里所讲,美学情趣,通感眼耳鼻舌身。

华西城市读本 谢杰叮当在开幕式上精彩演出 胡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