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首句“雨暗沧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苍江阴雨绵绵,雨一贯下,直到傍晚时分,仍未见晴朗;井边的梧桐树,被风吹动,翻动着梧桐树密密麻麻的叶片,飒飒有声。

习诗录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尾句“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伫立在江楼上,独自凭栏,大风呼呼作响,吹到半夜才停;被风一吹,乌云逐渐散去,但尚末完备消逝,剩下几朵淡淡的浮云,透出朦胧月色。

个人以为,相较于唐诗的浪漫夸年夜、大气磅礴,宋诗更看重细腻描写、哲理思维。

正如此诗所写:“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直不雅观上看,这句诗是对秋风由强到弱,所带来的景象变革的描写。
稍稍往深处磋商一下,会创造这里面又透着一定哲理:如果没有风,乌云是不会消散的,玉轮也就无法露出来。
如果乌云密布,再皎洁的玉轮,也无法穿透乌云。
月在浮云浅处明。
也只有借助风力,驱散乌云,玉轮才会透过浮云呈现那份朦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