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死活相许”,被金庸和琼瑶不谋而合地写进了小说里,这是属于用得很奥妙的。
也有用得不太恰当的,比如有些网文作者,把陆游的名句改成表白的“铁马冰河入梦来,铁马是你,冰河也是你”,硬是把陆游家国情怀式的悲痛,改得不伦不类。

比较较之下,笔者认为如果改写的水平不足,就不要勉强改了,直接引用或许是最好的。
而在近几年的影视剧里,引用得最好的该当是《庆余年》。

这部剧里有一集范闲殿前背诗的戏码,它热播的时候我也看了,但当时并没有以为引用得很好,不过便是主角范闲通过背几十首诗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但最近把这一集连刷了3遍,才创造编剧在选诗时实在是花了大心思的,这一点表示在范闲背的末了一首诗里。
他一共背了几十首诗,但末了却用了的一首李白的经典醉酒诗结束,让老夫子庄墨韩气得吐血。

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

李白经典醉酒诗曾被用在庆余年里刷了3遍才懂编剧的机警

《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故意抱琴来。

范闲末了背的一句诗是“我醉欲眠卿且去”,正是出自以上这首七言绝句。
李白生平好酒,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和他喝过酒的人也不少,岑役夫、丹丘生等都是他的酒友,但编剧没用其它诗,而是用了这一首。

这一次和他喝的则是一位“幽人”,所谓幽人实在便是古代对隐士高人的称谓。
这次范闲是要在德高望重、却常年闭门隐居的庄墨韩面前背诗,以是不用《将进酒》等其它名篇,而用这首与幽人饮酒的作品,选得是非常得当的。

这首诗写得挺故意思。
幽人和李白在山中对饮,两人你一杯我一杯,看着盛开的花儿,心情还是不错的。
贪杯的墨客先醉倒了,准备倒头就睡,于是便说了句“我醉欲眠卿且去”。
这句话看似说得很轻松,但大家翻看《全唐诗》就会创造,古代的大墨客一样平常是不会这么嚣张的。
大醉后,就让对方拜别,这颇有点儿召之即来、呼之即去的味道。

对付一向洒脱的诗仙来说,这并不是不敬,而是他洒脱和真脾气的表现。
但对付听者来说,则显然会以为不被尊重。
但这时候,李白在末了一句又写了“明朝故意抱琴来”,实在看到这里,只要理解李白的人就该明白,他真的没有任何轻视幽人的意思,对方临行时他还在交待他:如果我来日诰日还要找我饮酒,那把你那把琴带来吧!

或许幽人那把琴李白已经惦记良久了,以是故意这样说,逼着对方带琴来。
这首诗基本上做到了一句一迁移转变,诗中透着洒脱之气,也带着一股李白式的诙谐。
这也是其能成为经典醉酒诗,并流传至今的缘故原由。

之以是说《庆余年》的编剧确实高明,除了在数量浩瀚的醉酒诗里选对了这首诗,还在于他选对句子。
范闲只背了“我醉欲眠卿且去”这一句,从他的角度来说,他知道后一句是“明朝故意抱琴来”,以是他并没有轻视庄墨韩的意思。
而对付听诗的庄墨韩来说,他不知道后面还有一句,单听“我醉欲眠卿且去”自然是会一腔怒火上头,觉得被一个后生给调侃了。
这样的戏剧效果和冲突,确实是很故意思。

这么一剖析,大家是否理解为何我说这个编剧很机警。
事实上,对付古典诗歌的引用或化用,确实是一门技能活儿。
用好了,它能对剧情起到推动的浸染,也能提升作品的格调。
用得不好,则要么曲解了诗的原意,要么让人摸不着头脑。
大家平时还看到哪些用得很奥妙的诗句呢?欢迎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