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1,青海∶今青海境内青海湖
唐朝将领哥舒翰曾置神威军防守于此。
2,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3,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各部族政权。

译文:青海湖上浓云密布,被遮蔽的雪山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相隔千里,遥遥相望。
穿着铠甲,无数次鏖战疆场,不斩破楼兰、打败入侵的敌军,誓不回家。

赏析:该诗开篇两句都是远景,气概憨实高远,意境苍茫辽阔。
青海湖与玉门关相隔数千里,墨客却将两者放在同一幅图景之中,或许我们可以将其想象成诗中主人公是跟随着将领远征,超过了青海湖,一起向西,逼近玉门关。
这样一来,这两句不仅仅有空间的阔大,更有韶光的跨度,大大扩展了诗的时空内涵。

"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将目光从景收回转到人身上。
黄沙射目,短刃相接,利剑穿骨。
将士身经百战,兵刃与沙砾磨穿了金甲。
末了,墨客借诗中征夫之口喊出铮铮誓言,掷地有声,将全诗的感情提升到了最高点。

古诗词传授教化16从军行〔唐〕王昌龄

王昌龄 (698—757年),字少伯,唐朝期间大臣,著名边塞墨客。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役夫”、“七绝圣手”之称。
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传授教化宗旨: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中影象,在快乐的影象中学习。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