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创新,题画格式也一定会有所打破和演化。
为了方便于解释和磋商,现试将古今常见的题画内容或格式,按其紧张特点,概括归纳为单格局、双格局、标题式、纵题式、横题式、隐题式、间题式、落花式、方块式、长篇式、参差式、大字式、顺形式、折扇式、通屏式和钤印式等16种。
16种格式中,有些是兼有两式特点的,例如有的间题式也是横题式(图16);有的长篇式也是方块式(图21、22);有的大字式也是纵题式(图25、26);有的顺形式也是单格局(图28)。

方 块 式

方块式有正方块和长方块之分,这种形式用于题诗,四行构成方块,随意马虎表示端庄大方,但如处理不当也随意马虎产生呆板不生动的觉得,特殊是正方块,除非内容和支配上的必要,不宜题写在画幅的正中部位。
如图19,当代溥儒《鸟龟图》、图20,黄秋园《雨过新晴图》的题写都是方块式,他们书法功力深厚,又把稳上齐下不齐的错落变革,并与周围景物相呼应,肃清了方块式随意马虎涌现的弱点。

图19 溥儒《鸟龟图》

图20 黄秋园《雨过新晴图》(部分)

简述题画格式二

长 篇 式

长篇式或称长题式,特点是题画笔墨长,俨然有喧宾夺主之势,常见于明、清文人画上。
画中除署名题名之外,还题诗,或题词、或题跋等,长达数百字以至上千字。
如明代王冕在《点水梅花图》上,竟写上了近千字的梅花师长西席传。
又如图21,郭诩的《琵琶行图》,以白描写出白居易态度严肃,贾人妇抱琵琶侧立,低首对语,人物描述刻画颇有情趣。
画家于图上借白居易的七言古诗《琵琶行》题画,共写上了616字。
再如图22,石涛在《淮扬洁秋图》也都有长题600余字。
由于他们文学书法都具有深厚的功底,因而题写面积虽然很大,又很密,它和留空缺比较大的画面合营起来,诗、书、画、印更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长篇式的字画内容和题画位置应妥善合营。
一幅平淡的画,如有恰当的笔墨内容,加上精彩的书法和长篇式的题写,会使之焕然一新。

图21 明·郭诩《琵琶行图》

图22 清·石涛《淮阳洁秋图》

参 差 式

参差式题画笔墨每每比较长,挥毫灵巧多变,下笔之顷,随意成趣,哀求有较深的诗文书法功力,非泛泛者所能办到的。

清代李鱓《墨荷图》字侵画位、花插字中,参差交错,非常精妙(图23);金农《紫藤图》,藤花、笔墨各占其半,穿插有致,忽即忽离,别开生面(图24)。
石涛《桃花图》、高凤翰《牡丹图》、黄慎《盆菊图》、郑板桥《兰竹图》和当代齐白石《发财图》、潘天寿《山窗清趣图》等都属这类题画。

图23 清·李鱓《墨荷图》

图24 清·金农《紫藤图》

大 字 式

大字式的字写得很大,占去画面大片位置,因此书法在作品中起着重要的浸染。
厥后果每每能使不甚突出的画面能干活现,增强气势,颇见特色。
如图25,王震的《鹤寿图》;图26,徐渭的《莲舟不雅观音图》画面一样平常。
徐渭用大字行草在《莲舟不雅观音图》上题日:“幻有智悟,涉无尽波;一霎光阴,坐见波罗。
天池渭。
”下钤印章2枚。
王震在《鹤寿图》上题曰:“鹤寿。
吉增师长西席雅属,甲戌冬,白龙隐士。
”钤印2枚于左侧;又钤朱文“鹤舞”押角章一枚于左下角。
由于作者书法功力深厚,字势豪放流畅,和随兴挥毫作画的笔法折衷,题后皆为大胆出奇之作,也是画家激情之下有时所得。

左 图25 近代·王震《鹤寿图》

右 图26 明·徐渭《莲舟不雅观音图》

顺 形 式

顺形式,便是屈服画面上某处图形的方向题画,没有固定格式。
如图27,清代罗聘《墨兰图》,笔墨不多、构图简练;一束蕙兰斜放,一片兰叶下垂,高下大面积空缺;题画“倚风无语淡生喷鼻香。
两峰”9个字自右至左顺叶而下,别具新意,给人以清新爽洁之感。
又如图28,当代陈子奋《昙花图》,中锋用笔,勾线端庄雅丽,行款“陈子奋写于宛在堂”8个字随花趋向成弧形,款后钤印于右下方,意在平衡构图,其奥妙之处,正如郑绩所说的:“图章之顾款,犹款之顾画,气脉相通。

图27 清·罗聘 《墨兰图》

图28 当代·陈子奋 《昙花图》

折 扇 式

常见折扇的扇面有两种题法:一种如图29,是不顺着扇边的弧线圆曲方向,而仍旧按垂直线和水平线题字。
另一种如图30,是顺着扇边弧线圆曲和折痕题写,字和印章都要归行。
这两种形式往后一种比较自然,符合折扇上宽下窄的画面和逐渐开合的特点。
扇面在制作过程中,为了平整光洁,敷有一层胶矾,因此在扇面上钤印,印泥不易快干,随意马虎污漫。
最好用干笔蘸朱砂粉(内和矾粉)在印鉴上轻轻一拌,不但印色立干,并且色彩更加浓丽。

图29 山水图(折扇) 选自《芥子园画传》

图30 清·高翔 竹树小山(折扇)

通 屏 式

有一种画幅叫“通屏”或“通景”,又称“海幔”、“海幕”、“一堂”(一套之意思),它是将4幅、6幅、8幅或12幅画连成一幅。
若内容是一个整体,花卉鸟兽或山峦河川,跨幅连接,题款常日在第一幅或末了一幅的适当处。
若4幅是春、夏、秋、冬,或梅、兰、菊、竹,或12幅表现12月份的不同花卉鸟兽,构图相互照顾,但没有连成一个整体的,该当是每一幅都题名钤印或加题,如有上款的应写在第一幅或末了一幅上。
清代袁耀的界画《山水图》,8幅通屏;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12幅通屏;吴昌硕的《绿梅图》(图31)4幅通屏,都是一个整体的内容和跨幅连接的形式。
《绿梅通屏图》题跋和题名都在末了一幅上。

图31 清·吴昌硕 《绿梅通屏图》

钤 印 式

作者不在画上题字,只在适当的位置上钤印,常见于书页和小幅画上。
这也是最大略的一种题画,如果画得好,和印章合营得也很好;印章佳,所钤位置得当,仍不失落为佳作。
古今许多题画名家,如元代黄公望、明代董其昌、清代朱耷、当代潘天寿、张大千等,他们的诗、文、书法均佳,有时在详细情形下,也采取这种格式题画。
但是,这和不长于题画者借此藏拙,不能相提并论。
只钤印,或只署姓名的作品,谓之“穷款”。
穷款因字少,无点题、无纪时,对付作者和作品产生年代不易考证,随意马虎被人做假,一定影响收藏者的兴趣及其代价。

如图32,朱耷《鳜鱼图》右上钤白文“可得神仙”一印,别的3枚印章为鉴藏者所钤。
如图33,张大千《溪山帆影图》右下角钤白文“张爰”一印。

图32 清·朱耷 《鳜鱼图》

图33 当代·张大千 《溪山帆影图》

以上16种题画格式,各有特色。
画家取材构图,因人而异,题得恰当,画面生辉;反之毁坏全局。
特殊是字比较大和比较多的几种格式,初学者务必节制分寸,防止题得过分,喧宾夺主,变原作为插图。

在传授教化或讲座时,常有学员说:“钤印式最随意马虎。
”钤印式是比较随意马虎,但也不能鄙视它。
如图32,朱耷的《鳜鱼图》,要在一大片空缺的画面上,选择一个恰当的位置钤好印章,使它成为画面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颇费心力。

中国画的题画笔墨,传统习气于自右至左题写。
有人说,题画笔墨是否可以采取自左至右的顺序?这当然可以。
明代唐寅(《秋风纨扇图》)、当代齐白石、刘海粟等都有自左至右的题画。
更早的如宋代陈容的《墨龙图》便是自左至右题三字诗一首:“扶天河,触华嵩。
普厥施,收成功。
骑元气,游太空。
所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