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一段韶光的经营,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颠沛流离和战乱之苦后,终于得到了一个暂时居住的地方,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可想而知,杜甫的内心是多么快乐和知足。
一、那个初夏终于不再流落这年初夏,杜甫在江边闲步,看到江水弯曲、水木清幽,浣花溪畔的景致别样美好,墨客不禁欣喜之极,于是提笔描述了一幅细腻而生动的田园生活图,这便是《江村落》一诗,诗中,杜甫为我们描述了宁静祥和的气氛、幽美恬淡的景物、村落庄生活的闲适,更将墨客内心的欣然之感,以细腻的措辞娓娓道来,无限美好。
杜甫的诗歌,一贯都因此“悲”为主。沉郁抑扬,是后人对他诗歌特点的高度凝练,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一旦确定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尚淳”的伟大空想,就注定了操劳的命运、悲苦的生活,“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堪称是杜甫最真实的写照。的确,自安史之乱以来,杜甫险些没有笑过,流、离,险些成为了他生命的主旋律。
少数几次欣慰的时候,也是充满了对家国命运的共情,“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回籍;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喜慰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听闻安史之乱被息灭后的狂喜,那么《江村落》便是颠沛流离之后,能够少焉栖息的安乐。《江村落》中的主旋律是安宁、平淡,和所有经历过战乱的人一样,杜甫没有了大喜大悲,只有平平淡淡的真。他说:
清江一曲抱村落流,长夏江村落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附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二、清江一曲便是真初夏时节,一条曲弯波折的江水,环抱着村落庄,日昼夜夜流淌不息,河水清冽,水草丰茂,时有游鱼在水中戏耍,全体村落落,在这江水的环抱下,显得分外清幽。“清江一曲抱村落流,长夏江村落事事幽”,一曲清江所代表的,是安宁和清幽,是战乱之外的平淡和写意。
杜甫笔下的清江,无疑便是草堂边上的浣花溪,以“清”形容,足见墨客对它的喜好,其余,杜甫因此拟人的手腕,表现了溪水的顽皮可爱。事事皆幽,是经历过颠沛流离的人,才想要的真淳之境。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附近水中鸥”,更是令人欣喜无限的景象。看,草堂才刚建成不久,便有顽皮的燕子在房梁上自由清闲地飞来飞去,犹如一群顽皮的孩子,连续随着墨客的步伐,视野转到江边之后,又看到对对白鸥,或前或后,或远或近,追逐打闹,真如一对对相亲相爱的情侣呢!
看到这样一番景象,相信任何人都会悠然忘机,把烦恼全都抛到江水中了吧!
既然物都如此清幽绝伦了,那么人事自然也称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墨客来到家门前,看到老伴正坐在树荫之下,在纸上画棋为乐,耳入耳得叮叮当当的捶打声,原来是小儿子在负责地敲打一根细针,想要自己做成个鱼钩。画纸为棋的憨态,一见可亲,稚子敲针的可爱,殊为天真。
墨客在颔联、颈联中所见之物态、人事,本是平常村落庄中最常见之景,但是对付杜甫这种经历过安史之乱、数年颠沛生活的人来说,这些景象,真实少有的安宁和福泽,“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之后,这样的平平淡淡景象,反而成为最为温馨的时候。原来,杜甫笔下描写的,是和平啊!
对付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越是普通的生活,每每越是动听,而经历过岁月沧桑的人,也一定能对此产生共鸣,以是杜甫的诗,年纪越大,读起来越有味道。很多人年轻时爱李白,由于洒脱洒脱,符合青春的张扬,但年纪渐大往后,便更爱杜甫,由于他笔下所写,更像是普通人的人生和感情。
尾联是杜甫的感慨,“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由面前的宁静祥和,墨客发出这样的感慨:有老友赠予给我粮食和一些俸禄,我的生活还有什么其他可追求的呢?表面看来,这是墨客的光彩和喜乐,但如果我们理解杜甫的平生,便能感想熏染到这里面不知潜藏着多少酸楚和悲苦。
年轻时的杜甫,志向远大,“致君尧舜上,再使风尚淳”,即便是落第之后,也充满了自傲和阳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是,辗转数十个春秋过去了,人到晚年,杜甫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空想,反而颠沛流离、仰人鼻息,只求一蔬一饭,便觉安定欣喜,这如何不令人为之落泪?
三、“多病所需惟药物”还是“但有故人供禄米”关于尾联的上半句,还有一种版本为: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两种版本,到底孰优孰劣,后人一贯议论不休。有人认为,“多病所需惟药物”较好一些,由于经历了动荡之后,杜甫终于在蜀中安定了下来,这时墨客想到自己年迈多病,最须要的,自然是相应的药物,倘若能知足这样微薄的希望,那么自己卑微的身躯又有什么的可求呢?但这无疑也是一种奢望,由于在浊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即便拥有药物,也无法就能担保来日诰日没有意外。读至此处,我们不禁要为杜甫艰辛的生活而洒下同情的泪水。
也有人认为,“但有故人供禄米”较好一些,由于杜甫在蜀中安定的生活,都是拜朋友所赐,对付杜甫这样胸有大志的人来说,这种感情,与其说是光彩,不如说是一种无奈和酸楚,是一个男人浮沉半生之后,对生活的低头。更何况,即便是这样的赠送,也是不稳定的,一旦朋友离开,自己可能又会陷入困境,对出息的担忧,对命运的伤感,都折磨着杜甫的内心。
以是,如果从感情上来说,“但有故人供禄米”彷佛更符合晚年杜甫的心境,那种悲喜交加的繁芜感情,那种无可奈何的酸楚,那种经历了颠沛流离,终于安定后的痛定思痛,都显得更加动听,其余,从平仄与对仗上来说,也是这一句更好一点。
四、繁华落尽见真淳杜甫这首《江村落》,虽然朴实无华,但在艺术上也有其独特之处,总结古人的论述,有三大点是可以肯定的:
第一,是全诗前后紧凑,处处有照料和联结。比如,梁上燕属村落,水中鸥属江,棋局、钓钩,与长夏、清江相呼应,去与来,亲与近,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用词炼字,都有相互间的联系,读来流畅欢畅,十分放松,自有屯子田园生活的乐趣。
第二,是用复字但不犯复。颔联有复字,这本是律诗中的禁忌,首联中,江、村落两字各用了两次,虽然哀求没有那么严格,但一样平常人也只管即便避免用复字,然而,高手总是在格律之下写作又不拘于格律,杜甫出神入化的写诗技艺,便是如此,读来反而有种轻快俊逸的觉得。
第三,是结句的余味。杜甫的诗歌,尤其是咏怀诗,多用耐人寻味的句子结尾,此处也有这种觉得,墨客本来是写村落庄闲适的心情,但是到末了,也不禁吐露出落寞悲惨之感,“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悲惨”,当真是其写照。
但总体来看,杜甫这首诗,写法严谨而又自然生动,措辞虽然朴素,但字句精髓精辟,刻画细致入微,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堪称经典。后世无数读者和评论家,都对此诗表示了高度赞评,如,《杜诗说》中表示,“杜律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此诗见洒脱流逸之致”;《杜诗镜铨》中“诗亦洒脱清真,遂开宋派”;《唐七律选》中“宋人第以五、六击节,而不知前四之妙”,等等,赞誉不可胜数。